中文名 | 高耸钢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 完成人 | 王肇民等 |
---|---|---|---|
获奖情况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项目编号 | J-221-2-06 |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100433B
主要完成人:王肇民、马人乐、何敏娟、邓洪洲、颜明忠、蒋演德、罗烈、沈之容、马星、赵晓阳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GBJ135-90 第 1章总则 第 2章基本规定 第 3章荷载 3.1荷载分类 3.2风荷载 3.3裹冰荷载 3.4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 第 4章钢塔架和桅杆结构 4.1一般规定 4.2钢塔桅结构的内力分析 4.3钢塔桅结构的变形和整体稳定 4.4纤绳 4.5轴心受拉和轴心受压构件 4.6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构件 4.7焊缝连接计算 4.8螺栓连接计算 4.9法兰盘连接计算 第 5章钢筋混凝土圆筒形塔 5.1一般规定 5.2塔身变形和塔筒截面内力计算 5.3塔筒承载能力计算 5.4塔筒裂缝宽度计算 5.5钢筋混凝土塔筒的构造要求 第 6章地基与基础 6.1一般规定 6.2地基计算 6.3刚性基础和板式基础 6.4基础的抗拔稳定和抗滑稳定 附录一 钢材及连接的强度设计值 附录二 轴心受压钢构件的稳定系数 附录三 塔筒水平截面受压区半角 φ计算表 (正常使用状态 时 ) 附录
桩基础是最古老的基础形式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物基础和支护构件。作为建筑物基础,它适用于上部建筑物荷载较大,而作为持力层的土层又埋藏较深的情况。桩基技术发展到现在,在桩型和施工工艺等方面更为多样化,在桩基设计和施工领域中产生了许多新概念和新理论;由于单桩的设计承载力越来越大,设计者不得不从诸如桩身材料优选、加大桩身截面、追求新的有效的成桩工艺等途径来加大桩的承载能力,因此出现了各种新型高承载力的改良桩系;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和数值计算方法的巨大成就给桩基设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研究方法,桩基的设计理论也向着更完善的目标发展。支盘桩由主桩和若干个承力盘组成,采用普通钻机成孔、通过专用装置在沿桩身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中各硬土层来设置承力盘和分支,增加了桩体受力范围,增大了桩的端阻力和侧摩阻力,具有很大的承压、抗拔和抗水平荷载能力,而且稳定性好。支盘桩技术一经出现,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优点便为广大学者和技术人员所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这一技术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2100433B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钢结构计算原理与设计例题的阐述,着重说明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中各项规定的正确使用以及钢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并简要地介绍了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中有关施工质量验收的内容。全书共9章:绪论(包括施工质量验收、钢材性能、
设计方法等内容)、焊缝连接、紧固件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实腹式受弯构件——梁、拉弯构件与压弯构件、构件的连接、桁架和框架。列举了较多联系工程实际的计算和设计例题,对每个例题的解答都作了详尽说明,对设计结果大都加以评点和小结,以引起注意,力求设计目的明确,条理清楚,易于阅读。框架一章则以一钢框架设计为例,重点说明采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具体过程以及软件使用需注意的常见问题,并与手算结果比较,以方便读者学习与掌握。
《支盘桩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首先综述了桩基础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支盘桩出现以来的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支盘桩竖向承载力估算公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结合支盘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了桩周土层的性质对桩基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水平荷载作用下支盘桩单桩和群桩的受力和变形性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初步了解了支盘桩桩身几何参数和桩周土体参数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最后介绍了支盘桩的一些改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