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工伤保险条例案例解读本 | 作 者 |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
---|---|---|---|
ISBN | 9787503694264 | 定 价 | 8.00 元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年05月 |
开 本 | 16开 |
《工伤保险条 例》适用提要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宗旨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案例1]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因工受伤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保障行政确认案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
第四条 用人单位在工伤保险中的责任
第五条 工伤保险工作的管理部门
[案例2]现行法律无规定,可依地方制定的实施办法
第六条 工伤保险政策的制定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
第九条 行业差别费率及档次的规定
第十条 工伤保险费缴费主体及费基
[案例3]原告梁某诉被告某公司补齐工伤保险待遇差额案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基金的管理
第十三条 工伤保险储备金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工伤类别
[案例4]刘某某诉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予工伤认定案
[案例5]在与工作有关的其他岗位受伤,仍可认定为工伤
[案例6]集体春游出车祸,职工受伤为工伤
[案例7]进行收尾工作时受伤应认定为工伤
[案例8]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为工伤
[案例9]下班途中因工作原因遭人报复而受伤应当认定为工伤
[案例10]职业病认定案
[案例11]公司拓展训练受伤可认定为工伤
[案例12]丁某诉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案
[案例13]某食品公司诉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案
第十五条 视同工伤的情形
[案例14]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案例15]杨某之子诉某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案
[案例16]职工因救火受伤而被认定为工伤案
第十六条 不属于工伤的情形
[案例17]张某诉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案
[案例18]自杀被认定为工伤的特案
第十七条 工伤事故的处理
[案例19]原告杜某诉被告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案
第十八条 工伤认定申请时应提交的材料
第十九条 工伤事故的调查与举证
[案例20]某医药有限公司诉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案
[案例21]王某诉被告某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行政裁决案
第二十条 工伤认定的时限和回避规定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一条 职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条 件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的等级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
第二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构成
第二十五条 有关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不服鉴定结论的再次鉴定申请
第二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的工作原则
第二十八条 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工伤医疗待遇
第三十条 工伤职工配置辅助器具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 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
[案例22]原告刘某诉被告某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案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的生活护理费
第三十三条 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工伤待遇
第三十四条 五至六级伤残职工工伤待遇
第三十五条 七至十级伤残职工工伤待遇
[案例23]原告刘某诉某玻璃厂案
第三十六条 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待遇
第三十八条 工伤保险待遇的调整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发生事故而下落不明的处理
第四十条 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
第四十一条 单位在特殊情况下的工伤保险责任
第四十二条 职工被派出境工作期间工伤关系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 再次发生工伤的待遇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职责
第四十五条 经办机构与相关机构的工伤服务协议
第四十六条 丁伤保险费用的核查和结算
第四十七条 工伤保险收支情况的定期公布
第四十八条 工伤保险管理部门对工作意见的听取
第四十九条 工伤保险事务的监督
第五十条 工伤保险的群众监督
第五十一条 工伤保险的工会监督
第五十二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工伤待遇争议的处理
第五十三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与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工伤争议的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挪用工伤保险基金的制裁
[案例24]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挪用工伤保险基金案
第五十五条 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的违法处分
第五十六条 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违法行为的处理
第五十七条 工伤服务协议的解除
第五十八条 对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处罚
第五十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组织或个人违法行为的处理
第六十条 应参加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
[案例25]原告某动力机械公司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案
第八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关键名词的解释
第六十二条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
第六十三条 工伤的一次性赔偿
[案例26]营业执照注销后,职工受伤不能被认定为伤
[案例27]童工王某诉雇主周某案
第六十四条 施行时间
附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 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4111)
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2004617)
工伤认定办法(2003923)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923)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03923)
工伤问题处理实用图表
(1)工伤问题处理实务操作流程示意图
(2)工伤操作流程示意图
(3)申请工伤认定操作示意图
(4)劳动能力鉴定操作指南示意图
(5)工伤待遇确定操作流程示意图
……2100433B
《工伤保险条例案例解读本》一书,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所规范的法律行为,选择与此相关的案例,进行解说。该书所选案例,紧扣条文的内容,对案例的解析,其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同时,为便于读者对法律法规之间的连续性有所了解,该书在条文后边还附有关联法规的目录或者条文,读者可以方便地查阅和运用。
《工伤保险条例案例解读本》内容为: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显著增强,运用法律处理日常事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法律本身的专业术语过于艰深,学法的难度很大。为了便于读者学法用法,我们在编辑出版法律注释本的基础上,组织力量编写了这套案例解读本。本系列旨在通过具体案例,说明法律规定的具体内涵。这套书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性。根据相关法律条文所规范的法律行为,选择与此相关的案例,进行解说。
(2)通俗性。《工伤保险条例案例解读本》所选案例,紧扣条文的内容,对案例的解析,其语言力求通俗易懂,便于理解。
(3)延展性。为便于读者对法律法规之间的连续性有所了解,在条文后边还附有关联法规的目录或者条文,读者可以方便地查阅和运用。
1 工伤保险条例 (2003年 4月 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75号公布 根据 2010年 12月 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 工伤保险条例 〉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 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 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 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 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 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 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 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
中 国 最 大 在 线 法 律 服 务 平 台 (www.66Law.cn ) 云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 保险法 》、 《工伤保险条例》 (以下称《条例》 )等法律、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律 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以下称用人单位 )应当依法参加工伤 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 (含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下称职工 )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 工伤保险坚持 “制度统一、机制健全、预防优先、分级管理、待遇公平、持续发 展”的原则,逐步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康复 “三位一体 ”的工伤保险制度。 第四条 省社会保
《最新工伤保险条例案例判解》所选工伤案例具有典型性,并且多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件,多数都穷尽了全部法律程序和救济手段,涉及到工伤事故发生后从认定到赔偿的全部内容,涵盖了《工伤保险条例》的各个部分。在体例上,《最新工伤保险条例案例判解》以【焦点问题】、【适用要旨】、【案情】、【审判】、【解读】、【法律依据】六个部分构建出简明、便捷的法律解读内容,以案例提出问题,以法律解释案例,以法理说明案例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共性和差异,揭示了工伤受害者及其亲属与工伤认定、鉴定、仲裁和审判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面对同一案例的共识与分歧。
作者黎建飞在本书中所做的努力,相信会给本书的读者——工伤保险主管机关及其相关人员、理论工作者、教学人员、监督管理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司法部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用人单位、不同类型的用工主体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与应用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关联法规归类解读与应用
《工伤保险条例新解读》内容简介: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