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山秋海棠(学名:Begonia gungshanensis)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400米至2,0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山坡常绿阔叶林缘及山坡水沟边灌丛中,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中文名称 | 贡山秋海棠 | 拉丁学名 | |
---|---|---|---|
二名法 | Begonia gungshanensis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侧膜胎座目 |
亚目 | 山茶亚目 | 科 | 秋海棠科 |
属 | 秋海棠属 | 组 | 二室组 |
亚组 | 单叶亚组 | 系 | 二室非盾叶系 |
生长于海拔1400-2000米的山坡常绿阔叶林缘、山坡水沟边灌丛中、河谷常绿林下和残留阔叶林下。
产于云南(贡山)。模式标本采自贡山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出,扭曲,呈结节状,长3-6.5 (-10)厘米,直径6-10(-15)厘米,具残存褐色的鳞片和多数细长纤维状之根。茎高可达90厘米,有棱,无毛或近无毛。基生叶未见,茎生叶互生,具长柄;叶片两侧极不相等,轮廓镰刀状或长披针形,8-14厘米,宽2.5-3.8厘米,先端长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极偏斜,窄侧楔形,宽侧耳状或近圆形,下延部分长1.2-1.4厘米,边缘浅裂或缺刻状,并有浅而疏不等大三角形重锯齿,齿尖常带短芒,干时上面褐绿色,散生短硬毛,下面浅绿色,沿脉被短柔毛,脉明显突起,呈羽状;叶柄长1.5-3厘米,被柔毛;托叶膜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8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渐尖,脱落。花2-4(-5)朵,粉红色,呈聚伞状,腋生,花序梗长4-5(-6)厘米,首次分枝长约2毫米,二次分枝7-15毫米,花梗长10-15 (-20)厘米,均无毛;苞片卵形或长圆形,长8-13毫米,宽约5毫米,先端渐尖;小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6毫米,先端渐尖;雄花:花被片4,外轮2枚,宽卵形,长约10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圆,外面常有长柔毛,内轮2枚椭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4毫米,先端圆;雄蕊多数,花丝离生,长0.8-1毫米,密集呈球状,花药倒卵形,长约1毫米;雌花未见。蒴果下垂,果梗长约2厘米,无毛;轮廓椭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5-6毫米,无毛,2室,具中轴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一翅特大,似镰刀状,长1.8-2厘米,宽约1.2厘米,顶端圆,下方的边呈弧形,无毛,有明显脉纹,另2翅较小,近等大,呈斜三角形,长5-7毫米;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花期8月开始,果期12月开始。
喜光的肉质草本植物。放在教室里,就会因为缺光而生长不良。要适当的晒太阳,浇水不能太勤,盆底要容易透水,盆土要比较干一点好,
扦插法。可四季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为最好。因为夏季高温多湿,插穗容易腐烂,成活率低。插穗宜选择基部生长健壮枝的顶端嫩枝,长约8-10厘米。扦插时,将大部叶片摘去,插于清洁的沙盆中,保持湿润,并注意遮荫...
常于温室进行,四季均可,以5~6月为宜。选择健壮的顶端嫩枝做插穗,长约10厘米,插于沙质土壤内,保持湿润,并遮荫,约30天生根,生根后移入盆中,转入正常培养。
研究了大量元素浓度、琼脂浓度、光照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玻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玻璃化影响的程度不同,适当减少大量元素的用量、提高琼脂浓度和光照强度,可有效地降低玻璃化苗的数量,且对丽佳秋海棠试管苗增殖、生长、生根有较好的促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