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等。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可燃气体或蒸气、氰化钾、硫氰化钾、氧化氮等发生爆炸性反应。与含氮碱类(如异丙胺、苯胺、苯肼等)反应生成爆炸性产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氟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1)发现有人触电应设法使其尽快脱离电源。 (2)使触电人脱离电源的同时,还应防止触电人脱离电源后发生二次伤害。如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人在解脱电源时从高处坠落。 (3)使触电人脱离电源后,若其呼吸停止,...
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证救护者本身安全的同时,必须首先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进行以下抢修工作。(1) 解开妨碍触电者呼吸的紧身衣服。(2) 检查触电者的口腔,清理口腔的粘液,如有假牙,则取下。(...
造成枯萎的原因会有很多种的哦,不一定就是缺水引起的。我们一般在处理时都是要先找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不过看情形你的应该就是属于暴晒引起的吧,还有就是浇水时间没选对,当它受了一天的暴晒后突然浇水降温就如...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密闭型防毒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还原剂、胺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易(可)燃物、胺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稳定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胺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把空容器归还厂商。
废弃注意事项:
危险货物编号: 23036
UN编号: 308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还原剂、易燃物或可燃物、胺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
急 救 措 施 建筑工地任务重,工程繁多,条件简陋,各种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事故常有发生。以下介绍几种 现场应急处理要求和方法。 一.高热(体温 39℃以上) (一)物理降温 1.用冰袋敷头部; 2.酒精加冷水擦拭病人颈部、腋下、腹股沟; 3.多喝冷开水或冷饮; 4.用井水浸浴。 (二)即送医院诊治 二.中暑 (一) 即将病人搬到阴凉地方平卧,解开衣领,用浸湿 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快速扇风,同时可以服用一些人丹或十滴水。 (二) 重病人即送医院救治,送医院途中可用冰块或冰 棒敷在头部、腋下、腹股沟处,或用井水和冷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 三.触电 (一)急救才切勿直接接触伤员,应立即切断电源,或迅速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 等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 (二)伤员脱离电源后,应检查伤员全身情况,并同时进行现场急救: 对轻症伤员,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 对重症伤
1 施 工 现 场 急 救 措 施 一、外伤现场救护的五不原则 一是不用手接触伤口;二是不用碘酒涂擦伤口;三是不随便冲洗伤口;四是不 随便取出伤口异物;五不随便塞回脱出的内脏组织。 二、伤救护的注意事项 事故现场救护工作应按照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原则, 分秒必争的实施,发现伤口要充分暴露,处理后仍将衣服盖上,防止受凉。对重伤 员,除处理伤口外,必须观察其意识状态、脉搏呼吸等,并注意面色、手足温度。 有呼吸、循环衰竭时,先行心肺复苏术,后处理局部伤口。 三、外伤初步包扎再送医院 及时正确的包扎能保护伤口,防止再感染。压迫止血,固定伤处,减轻疼痛。包 扎时动作应轻巧敏捷,部位准确,松紧适宜又牢靠不脱,打结应避开伤口。 四、开放性气胸包扎 胸部一侧穿通伤时,空气从伤口进入胸腔,造成开放性气胸,常可危及伤员性 命。急救时应用消毒敷料或干净毛巾严堵住伤口,最好外盖一层塑料膜,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