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把空容器归还厂商。
废弃注意事项: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稳定性:
禁配物: 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胺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如果旧家具的质地很好,年代久远,可能还是值钱的古董,不要当废品扔了2、如果是最近几年的,更新换代的,到家具城附近张贴小广告,便宜处理。3、到淘宝网,拍上精美照片便宜甩。
我家是卖给收废品的,人家不要,白送人家嫌沉,结果我们家人费劲巴拉从二楼搬到楼下垃圾箱旁边,结果夜里十点再看,都被拉走了
废弃液氯处置制度一、废液定义液氯,吸入人体能严重中毒, 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在日光下与其它易燃气体混合时发生燃烧和爆炸。二、废弃液氯处理1.目的:为防止污染扩散。2.适用范围:废弃液氯处置。3.责...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密闭型防毒服,戴乳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还原剂、胺类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还原剂、易(可)燃物、胺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与可燃气体或蒸气、氰化钾、硫氰化钾、氧化氮等发生爆炸性反应。与含氮碱类(如异丙胺、苯胺、苯肼等)反应生成爆炸性产物。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氯化氢、氟化氢。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皮肤、头发、指甲等。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货物编号: 23036
UN编号: 3083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严禁与还原剂、易燃物或可燃物、胺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
废弃物处置制度 一、发现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食品时, 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 通知食品供货商或生产者,并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 二、发现保质期到期、包装破损、受到污染,以及因其它原因导致食品质量 出现问题时,出现问题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经营、下架退市,并及时报告当地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 三、对国家公布和有关监管部门通知的质量不合格食品, 应当立即停止经营、 下架退市。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食品,必须退市: 1、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三无”食品; 2、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 3、应当经国家强制认证、许可而未取得认证许可的食品; 4、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的食品; 5、经有关部门抽检被判定为质量不合格的食品; 6、国家禁止销售和食用的食品 7、其他必须退出流通领域的食品 五、食品经营者应当协助食品生产者执行食品召回制度。 召回的食品在采取 补救措施后能够保证食品
序 号 日期 处置量 (吨) 处置人 利用单位名称 清运人 处置利用方式 备注 1 2 3 4 5 6 固体废弃物处置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