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 别 名 | 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Masonry Brideges and Culverts |
---|---|---|---|
作 者 |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1] | 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5年10月 | 定 价 | 19 元 |
ISBN | 151140887 [1] |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吸取了国内有关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与国内相关规范作了比较和协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对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试算比较,经反复讨论、修改和充实,最后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规范共有7章2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按《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的规定,采用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按《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90)的规定,修改了符号并列出了基本名词术语。
3.增加了有关加筋土桥台方面的内容。2100433B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材料
3.1 材料强度等级
3.2 材料基本要求
3.3 材料设计指标
4 构件设计与计算
5 拱桥
5.1 拱桥计算
5.2 拱桥构造
5.3 拱桥施工阶段验算
6 墩台
6.1 一般规定
6.2 梁、板式桥墩台
6.3 拱桥墩台
7 涵洞
附录A 石材试件强度的换算系数及石砌体分类
附录B 拱桥预拱度的计算与设置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件《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条文说明
文件名:《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pdf 文件大小:18.94Mhttp://pan.baidu.com/wap/shareview?&shareid=99944507&uk=2687391614&d...
我这里有这本 【作 者】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主编【形态项】 91【出版项】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04.09【ISBN号】7-114-05068-2【中图法分类号】U448.142.5-65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0.6条,公路桥涵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设计基准期,是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它不等同于设计使用年限。在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考虑持...
JTG D61-200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本书是《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应用算例。本书列有石砌拱桥、石砌拱涵、石砌桥墩、混凝土桥墩和混凝土箱形拱五个算例,基本包括了常用的各类圬工桥涵设计。2100433B
S306 线K210 267 小湖六桥建于1995 年,原桥为跨径2 × 16 m 的石拱桥,2000 年3 月对该桥进行改造,主桥上部结构改建为钢筋混凝土T 梁,跨径2 ×16 m,桥长50.65 m,桥宽组合9 m 2 × 1.5 m,斜交35°,设计荷载汽—20 级,挂—100。桥台结构为浆砌片石U 形桥台,桥面铺装为水泥混凝土。
2.1 主要病害
1)大田桥台上、下游侧墙各有2 条竖向裂缝,前墙有1 条竖向裂缝,三明桥台上游侧墙有2 条竖向裂缝,并延伸到前墙,下游有1 条竖向裂缝,大田台上游1 号竖向裂缝长4 m,2 号裂缝长4.2 m,最大缝宽为25 mm,下游3 号裂缝长3.7 m,4 号裂缝长3.5 m,最大缝宽18 mm,大田台前墙5 号裂缝长4.2 m,最大缝宽20 mm,三明台上游6 号裂缝长为4.5 m,7 号裂缝长为3.5 m,最大缝宽23 mm,下游8 号裂缝长3.2 m,最大缝宽为16 mm;
2)桥面铺装损坏,三明台、大田台桥头已严重下沉; 这些病害严重影响该桥的承载能力和车辆的通行能力。
2.2 病害成因分析
通过对病害的表象及特征的观察分析,其主要病害原因为:
1)大量超重、超载车辆通过施加的超负荷荷载,致使桥面铺装损坏及桥头路面下沉;
2)施工期间台背填料较差且回填碾压不密实;
3)由石拱桥改造成T 梁桥时,对原桥台进行加高,由于施工工艺等原因,致使台腔填料难于碾压密实,新旧桥台联结处处理不当,经过近10 年的使用,病害逐渐显现出来。
2.3 预应力锚索加固桥台机理
对于桥台加固处理方案有体外支护、预应力对锚、预应力地预应力锚索在圬工桥台加固中的应用锚等。采取预应力对锚加固桥台,其加固机理就是通过对桥台本身实施自平衡,而且通过锚索对拉可有效地减小侧墙的倾覆力矩,从而限制了桥台的变形; 预应力地锚加固机理就是通过钻孔及注浆体将钢绞线固定于深部地层中,在被加固的桥台前墙表面对钢绞线张拉力产生预应力,从而达到施加固体稳定或限制其变形的目的,另外通过在侧墙、前墙上浇筑混凝土框架构件,充分采用框架所提供给锚索的反力来加强侧墙、前墙的整体性,从而达到加固桥台目的。这种桥台加固技术,最大优势在于占用体外空间小,对地层没有过多要求,是同等条件下较优的桥台加固技术。
2.4 桥台加固技术
针对本桥台出现的病害情况,结合实践经验对其采取以下加固技术:
1)对两桥台的两侧墙采用预应力对锚进行加固在三明台两侧墙水平方向上各设2 根横梁,1 根顶梁,在大田台两侧墙水平方向上各设3 根横梁,1 根顶梁,横梁宽度为40 cm,厚度为30 cm,顶梁宽度为25 cm,厚度为20 cm。竖直方向上两桥台的两侧墙各设置2 根竖肋,竖肋的宽度为40 cm,厚度为30 cm。框架主筋为HRB335 钢筋,直径18,箍筋为R235 钢筋,直径10@25,框架梁均为C30 混凝土浇筑,框架节点钢筋应特殊处理。在两桥台的侧墙各设2 排共8 个预应力对锚锚索孔,锚孔间距为3.5 m,分布在框架各个节点上。锚索采用4 15.24 mm 标准强度为1 860 MPa 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制作,单孔对锚设计拉力为500 kN。
2)对两桥台前墙用预应力地锚进行加固 。在两桥台前墙水平方向上各设2 根横梁,横梁宽度为40 cm,厚度为30 cm,设置4 根竖肋,竖肋的宽度为40 cm,厚度为30 cm,框架梁均为C30 混凝土浇筑,其钢筋材料与侧墙框架梁相同,框架节点钢筋应特殊处理。两桥台的前墙各设2 排共8 个预应力地锚锚索孔,锚孔间距3.5 m,分布在框架各个节点上。上排地锚索向下角度20°,下两排向下角度10°,单孔自由段均为3 m,地锚单孔设计拉力为500 kN,其锚索材料与对锚锚索相同。
3)挖除破损桥面铺装及桥台处行车道并重新浇筑。
3.1 加固施工流程
为了有效地确保锚索加固质量,必须先检验材源的选取,同时对张拉设备采取标定,然后按以下步骤施工: 锚索孔定位→搭脚手架→钻孔→清孔→编锚→下锚→注浆→浇筑框架混凝土→预应力张拉→自由段灌浆→封锚。
3.2 锚索孔定位
按照设计要求采用拉线尺量,结合水准测量进行放线,并用油漆标记准确定位锚索孔位置。
3.3 搭脚手架
用无缝钢管分层搭脚手架,作为施工操作平台。
3.4 钻孔
钻孔前要选用合适的钻机,本工程钻孔选择潜孔钻,其优点是钻进速度快,形成的孔壁比其他旋转钻形成的孔壁粗糙,有利于锚固。钻机在施工操作中要保证不移位,确保锚孔位置的精确度。钻孔过程中,在穿过桥台填料时,除采用套管跟进防止塌孔外,还要注意工作风压,调整钻进速度,防止钻孔偏斜、扭曲或变径。
3.5 清孔
钻孔结束后,采用高压空压机吹渣清孔,保证孔壁干净。
3.6 编锚、下锚
锚索编制前对钻孔实际长度进行测量,并按孔号截取锚索体材料,钢绞线必须采用机械切割,严禁电弧切割,同时也不得采用焊接,锚索体下料应整齐准确,误差不大于± 5 cm,预留张拉段钢绞线长度1.5 m。材料截取后,在编索平台上进行拉直编索,在自由段采取防腐处理,主要是在钢绞线上涂油,然后外套PVC 波纹管,同时在波纹管末端安装止浆环,并且采用胶布缠绕,以有效地避免浆液进入自由段,注浆管捆扎在锚索体的中间,随锚索一起下入孔内。锚索编制完成后,按对应的孔号下入锚索孔内,入孔时沿轴线方向每隔1 m ~2 m 设一个隔离架,隔离架采用50 无缝管自制,隔离架之间用紧箍环。下锚时应用力均匀,避免在推送过程中损伤锚索配件和保护层。
3.7 注浆
下锚后及时进行注浆,注浆采用UBJ-2 型高压注浆机,最大工作压力为1.4 MPa,正常工作压力为0.6 MPa。浆体为1∶1 水泥砂浆,水灰比0.38 ~0.45,水泥为42.5 MPa 普通硅酸盐水泥。锚孔注浆时,对锚孔采用“封一头反压法”,即将锚孔的一头封堵,封堵压力大于1.4 MPa,再将压浆管的出口置于封堵的一头,使浆液从封堵的一头反压向开口处; 地锚孔直接采用反压法,以保证水泥砂浆在孔内充分填补裂隙与钻孔。
3.8 浇筑框架混凝土
浇筑框架混凝土时,应从竖肋基础开始从下往上逐渐浇至下排横梁→竖肋→上排横梁→竖肋→顶梁。浇筑框架混凝土时,必须控制好混凝土振捣施工,特别是对于锚孔周围,其钢筋较密,因此必须留意该处的振捣问题,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为目标。
3.9 张拉施工
预应力张拉施工必须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本工程的锚索张拉主要采取穿心式千斤顶实施。鉴于张拉锚索对于本工程的加固是重点施工环节,为了有效地确保张拉施工质量,本工程实行张拉双控技术,即通过张拉力以及锚索伸长值来共同控制锚索张拉施工,采取张拉油表示数为主,伸长值辅助张拉。张拉锚索前,先清干净锚垫板表面,安装锚具确保其与千斤顶体积锚垫板居中,而且保证锚索轴线与千斤顶轴线一致。实行分级张拉,先预张拉0.2P 张拉力,每级张拉稳荷应大于5 min。
3.10 灌浆施工
锚索张拉后,采取对自由段灌浆,鉴于自由段钢绞线是确保防腐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施工中必须确保灌浆饱满。
3.11 封锚
当锚索张拉力达到设计张拉力的值后,自由段灌浆结束,用 OVM15 型锚具锚固。切去多余钢绞线,封锚采用C40 混凝土,保证锚具净保护层大于6 cm,作为锚索、锚具的永久防锈层。
1)钻孔的孔位、孔深、倾斜度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且每钻进5 m,用测斜仪校正一次,保证孔位达到设计要求。对穿锚孔必须水平,点位的左右上下误差控制在2 cm 以内,地锚方向应与路线方向一致;
2)工具锚夹片与工作锚夹片不得混用,工具锚夹片使用一般不超过10 次,工作锚板、限位板和工具锚板之间的钢绞线一定保持顺直,不能相互扭结,以保证张拉顺利进行;
3)注浆过程要保证锚固的注浆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锚固段和张拉端交接处的止浆环必须能承受0.6 MPa 的注浆压力,止浆环处钢绞线与止浆环之间必须密封好;
4)封孔灌浆的沉缩部分复灌后不得有空缩现象;
5)锚索入孔时索体的弯曲半径必须大于5 m;
6)灌浆结束标准: 灌浆量大于理论吸浆量; 回浆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稳压15 min,孔内不再吸浆,即进排量一致;
7)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各道工序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8)严格执行“三检制”,必须做好各工序的施工记录,施工中上道工序不合格或未经过监理工程师验收,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该桥加固工程于2009 年7 月完工,加固工程完工后,在圬工桥台病害处设点进行监测,病害不再发展,使用,状况良好。实践证明,桥梁圬工病害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不仅可节约工程造价,延长构造物的使用期限,而且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设备小型化,占用体外空间小,是一种较好的桥梁圬工病害治理方法。
浆砌圬工大坝的技术管理是在原有管理经验技术基础之上,依据浆砌圬工大坝的特点,对其进行现代大坝安全维护技术和风险管理方法的完善和加强。对于浆砌圬工大坝,常规的安全管护技术措施仍为安全维护的基础,其次安全监测评估、隐患事故处置和安全档案管理为浆砌圬工大坝管理三项主要技术内容,对于安全监测评估重点是对计算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通过其完成安全监测数据的自动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安全评估提供科学数据,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监测数据采集和整理分析,其工作量小,高效,但同时人工巡查仍为浆砌圬工大坝安全监测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其在于监测仪器无法涵盖的范围和不能发现的问题和状况,应予以完善和科学规范化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