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 | 标准号 | DB14/T 1023-2014 |
---|---|---|---|
发布日期 | 2014-12-01 | 实施日期 | 2014-12-20 |
中国标准分类号 | P66 | 国际标准分类号 | 93.080.01 |
批准发布部门 |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行业分类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标准类别 | 通用 | 性 质 | 推荐性地方标准 |
状 态 | 现行 | 归口单位 |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
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规定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交通安全设施、通用作业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和内容。
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适用于新建、改建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工程,交通安全设施的危险源辨识。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JTJ 07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G F3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JTG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DB14/T 666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价规程 |
参考资料:
中国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领域的安全管理,虽然一步步走向规范和标准化,但始终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可参考,更缺乏一个在施工实际操作中对危险源辨识的工具类的指导书。因此,制定了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
标准计划
2013年2月,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23 号文件批准立项,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发布实施
2014年12月1日,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2014年12月20日,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实施。
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起草单位: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杨志贵、杨海龙、刘瑞斌、冯沅、王玉杉、李晋宏、丁林虎、胡雪瑞、杨嵩桥、杨卫东、吴非、范晓峰、栗志威、冀晓梅、郝松梅、李国平、白万玉、李冬生、郭聪林、侍毅斌、崔君毅、马道男、王辉 、宁雅慧、张红松、杨小兵。
一、建筑工地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1、重大危险源...
一、建筑工地危险源的主要类型 &...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2、危险源辨识就是识别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加以判断,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进行...
前言 |
Ⅲ |
1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1 |
4一般规定 |
2 |
5通用作业 |
3 |
6路基工程 |
22 |
7路面工程 |
33 |
8桥梁工程 |
37 |
9隧道工程 |
52 |
10交通安全设施 |
61 |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工程 |
63 |
附录B(规范性附录)危险性较大的单位作业 |
66 |
参考资料:
地方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指南》(DB14/T 1023-2014)的实施,对预防安全生产隐患、减少公路施工生产事故、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在中国交通系统中属首次编制,能够为其他省市规范的编写和应用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2100433B
评估单元 潜 在 的 事 故 类 型 危险源 可能性 (L) 频繁程度 (E) 后果 (C) 风险 (D) 危险 等级 拟采用措施 分部 工程 分项 工程 单位作业 洞口 工程 边 仰 坡 开 挖 及 防护 清表作业 高处坠落 陡坡作业 1 6 3 18 E 配置好相应防护用品,过程中监督 坡面开挖 坍塌 围岩破碎 1 6 3 18 E 做好仰坡防护 弃土运输 车辆伤害 弃渣运输车 1 6 3 18 E 设置相应限速等安全警示牌 打设锚杆 物体打击 高处松动土石 1 6 3 18 E 做好坡面安全措施,现场技术员监控 喷射混凝土 物体打击 喷料回弹 1 5 2 10 E 严格按工艺流程施工,配备好防护用品 截水沟开挖 高处坠落 陡坡作业 1 6 3 18 E 配备好防护用品,并做好高空防护措施 洞口 工程 架设钢拱架 触电 电焊作业 1 6 3 18 E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用电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单位:中交隧道局重庆长合高速公路项目第一项目部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实施指南》结合施工现场的特点,把施工过程常见的风险评价理论方法进行了应用剖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应用方法,并列举了大量案例。共分两篇,第一篇是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第二篇是施工现场常见危险源清单。对现场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1.危险源辨识范围
1.1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项目施工涉及的场所、过程/活动、设备设施、自然灾害等范围。
a)施工生产、辅助生产、办公生活涉及的场所,如基坑开挖、期间暗挖、盾构施工、砼浇筑、轨道铺架、钢筋加工场、预制构件加工等的施工生产场所;试验室、砼搅拌场、配电房、空压机房、机械加工、修理场、库房、施工便道等辅助生产场所和办公室、宿舍、食堂、澡堂、厕所等办公生活场所。
b)上述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的运行活动和进入场内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办公、生活、施工生产和辅助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施工设备维修、临时抢修、应急救援等活动)。对于在工作场所附近能够自主控制的、可能对场所内和人员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有关活动,也应进行考虑。
c)场所内或各项活动所使用的所有设施设备、材料。
d)自然灾害:包括台风、地震、海啸、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1.2危险源辨识应考虑根源、状态、行为等三种不同性质的危险源和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心理生理类、行为类等不同类别的危险源。
1.3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到工作场所之外的危险源,包括:
a)源自其它单位的可能对工作场所内的人员产生影响的危险源。
b)源自自然界的可能对工作场所内的人员产生影响的危险源。
c)邻近或周边社区突发事件事故。
1.4除了要辨识可能对工作场所所有人员产生影响的危险源外,还考虑工作场所相关活动产生的越过工作场所边界的危险源。对这类危险源也可以结合环境因素识别一并进行辨识、评价和管理。
2.危险源辨识的时机与方法
2.1危险源辨识应在各项施工生产作业与管理活动策划时应主动地进行;同时,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在各项变更活动实施之前,也应进行危险源辨识。
2.2危险源辨可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现场观察、查询有关文件档案资料、面谈、集中讨论等方法进行。具体辨识时,可以先确定需要涵盖的工作场所,再确定场所可能存在的各项活动,然后确定需要使用的种类设施设备、材料,最后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的实施
3.1由局安质部牵头,工程、机备、物资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进行初始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待进行风险评价后一并形成初评结果,下发各单位、相关部门。
3.2各单位、相关部门根据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在对局初评结果适用于本单位、部门的部分进行确认,并进行必需的补充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实施指南》既适用于大中专院校的参考用书,更适用于施工企业现场实施安全管理工作的工具书。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