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 外文名 |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
---|---|---|---|
创办时间 | 2011年7月 | 办学性质 | 二级学院 |
主管部门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现任领导 | 李文勇(院长) [2] 、陈文武(书记) [2] |
本科专业 | 4个 | 硕士点 | 1个 |
地 址 |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时期
2018年建交大楼正式落成,学院整体搬迁至建交大楼,学院首批硕士研究生毕业,增列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014年获得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授权领域
2013年新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
2011年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成立。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机电工程学院划归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新增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时期
2002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2000年交通工程专业开始招生(归属机电工程系)
院长:李文勇
副院长:李彩林、郑文亨、王涛
书记:陈文武
副书记:龙腾飞
学院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除了具有学校的共同设施外,还具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到2014年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主要有:工程测量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室,楼宇智能化实验室、燃气与通风实验室、空气调节实验室、热工测量实验室等,流体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力学综合实验室等,仪器设备价值超过800万元,实验面积4000多平米,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技能训练条件。
此外,学院已与桂林、南宁等市交通、建筑管理部门、交通勘测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桂林空调机厂、桂林两江机场等单位建立了本科生实习基地与联合培养基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自考班招生 招生咨询 1、自考文凭国家是否承认学历?自考毕业生与普通毕业生待遇有何异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属国家举办的权威性考试,经考试...
没有!
现在电子科大自己的校区有2个,一个是沙河校区(就是普遍说的本部),一个是清水河校区,按规划来说,沙河校区会逐渐被清水河校区完全取代,这就意味着以后真正的电子科大就只有清水河校区一说了,沙河校区将变成成...
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拥有广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设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数字建造与BIM应用技术研究所、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研究院等多个院内研究基地,并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合作建有一批校企实践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基础平台和教学实践体系。
学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在智能交通、交通规划与管理、建筑节能、智能建筑、建筑智能检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处于广西领先地位,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其中广西区科技进步奖2项,广西技术发明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0部,专利60多项。
学院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等10余所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每年选拔20名左右优秀本科学生赴国外交流,并招收东南亚国际留学生。承办了第九届国际绿色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学术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65%,将近92%专任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并外聘国内外12名知名博导作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拥有硕士生导师19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广西交通文明畅通工程专家2人,广西应急管理专家2人,桂林市漓江学者1人,桂林市专家1人。
学院通过打造“全员导师制”、“建交企业创新讲堂”、“博观沙龙”、“思源校友论坛”等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组织学科科技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2010年学生制作的“交通监控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以第一名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2011年学生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011年学生获得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二等奖。第九届MDV中央空调设计大赛杰出设计奖。
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0多项。其中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以上3项、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全国三等奖3项、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应用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10余项。同时在全国定向越野比赛、校运会、“五四杯”篮球比赛、舞蹈大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文体比赛也均取得优异成绩。学院毕业生作风踏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我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2%以上,上研率年均约10%。
学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上研率均在10%以上。
学院具有较好的科研背景和科研平台,拥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所、建筑材料与建筑节能研究院、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四个研究机构。并与广西区内多家建筑、交通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产学研平台。2012年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
近三年共承担国家基金,广西基金,广西基金重点项目、广西、桂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共20余项;连续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24篇;获得发明专利8个,软件著作权10个;出版专著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2部。
到2014年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有: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规划与管理、道路检测与交通安全、建筑材料与建筑节能、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土木结构与智能监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将坚持“土木、交通”与学校电子信息相结合的学科与专业技术培养特色,不断提升办学规模和水平,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学院全体教职工充满信心,豪迈地奔向美好未来。
交通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是广西最早创办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向为: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和道路工程。专业重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道路勘测设计、道路施工组织与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专业培养方向为:暖通空调与楼宇自动化,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
土木工程专业:2010年新增本科专业。专业培养方向为:建筑工程与工程管理。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土木工程的项目开发、规划、设计、施工、咨询、监理及管理等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备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土木工程信息化管理、测试与检测等方面有明显特色。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随着建筑产业化与智能化进程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有关的设计、管理、研究等工作,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宽专业知识面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电气、建筑环境设备、建筑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毕业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既具有电气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面广,适应性强,又具有建筑电气设与智能化工程设计、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交通工程(航运与港口管理方向):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独立开设的一个专业培养方向,于2012年开始招生。该专业立足培养现代化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专业培养方向为:现代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培养学生在航运与港口管理领域具有专长,能够掌握现代港口、航运、货代、船代及外贸运输等企业业务操作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业务流程等。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基层组织重要的组成单位,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校学生党支部设置的角度入手,建议通过实施党建导师制发挥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的优势.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和共青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实施运作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专门场所。基地自2000年5月建成使用,以大学生创新实践和科技创业为主要职能,是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联合授予的全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桂林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于2007年7月18日,是由桂林国家高新区管委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东莞百分百机构联合创建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创业服务基地于2010年6月成立,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和学校团区的具体指导下,由学生管理团队自主运营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辅助机构,创业服务基地为广西区首家高校创业服务基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于2012年,是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以培育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为学校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提供实践平台的场所。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是在现有大学生创新基地、创业服务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各学院科协功能整合的基础上建设的综合性教育基地,是开放的校级创新创业平台。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6个本科专业。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
土木工程专业 |
交通工程专业 |
建筑学专业 |
工程管理专业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
参考资料 |
截至2020年4月,学院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6人,博士45人。
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土木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土木工程
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宁波市特色专业:建筑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是广西区第一家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2005年被科技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授予全国高校唯一的“青年创新教育示范基地”。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教学改革课题“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改革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金鸡岭校区拥有450平米专门场地,拥有各种仪器设备达113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下设有机器人中心、“飞思卡尔”智能车训练中心、嵌入式训练中心、ACM程序设计中心、数学建模训练基地等二级创新基地12个,覆盖全校所有二级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自从创建以来,不仅先后举办各类活动近3000次,完成了各类研究项目1075项,其中完成社会需求项目45项,如广西高等学校缴费系统、广西机械厅进出口管理系统、桂林博物馆多媒体导游系统等;协助老师完成学校科研项目50项,完成自选项目670项,还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3个,全国三等奖5个;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9个,全国二等奖1个;在2001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夺得了全国唯一最高荣誉奖“索尼杯”。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奇葆、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吴恒、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等多位领导亲临视察指导。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高等教育专家、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潘懋元先生多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并题词“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自主开发了创新在线门户网站、OA信息管理系统、电子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点阵显示系统抢答器以及有线评分系统,其中有线评分系统曾服务于广西区艺术展演并出色完成任务。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经改进有线评分系统,已成功研制出了无线评分系统。
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在金鸡岭校区和花江校区共设创业示范点10 间,并且始终保持和学校大学科技园和桂林大学生创业园的保持密切合作,及时向更高端平台输送优秀创业企业。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企业以高新技术创业为主要特色,在新材料、信息技术、通信产品、软件及电子商务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累计有6家企业在桂林大学生创业园中孵化,企业均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践基地创业团队还通过技术转让和合作开发的形式,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光机电研究所“太阳能栅线检查装置”项目成功签署了60万的技术转让协议;计算机学院郭阳同学的中文调教工具软件《风神马》成功中国传媒大学合作,获得英国首相基金支持,并与CCTV签约。“三维动画口型自动生成技术”为桂林高新区动漫基地提供动画工业化批量生产提供技术引擎,成功被巨阵动漫、云尚动漫等公司使用,并正在洽谈技术转让协议。悠达网、好快嘀等电子商务网站在桂林市成功运营,并成为了大学生电子商务和物流专业的创业见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