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管壳式换热器的分析与计算 | 作 者 | 潘继红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96年03月 |
ISBN | 7030049160 [1] |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热力计算
第三章 流动计算
第四章 结构计算
第五章 强度设计
第六章 测试与检验
第七章 经济分析
第八章 设计优化
第九章 回顾与展望 2100433B
本书较为全面地叙述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管壳式换热器,其中包括传热设计、流动设计、结构设计及强度设计等内容。它克服了以往换热器著作中对强度设计不作介绍的缺点,便于读者使用。此外,书中还阐述了管壳式换热器的测试检验、经济核算以及优化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本书内容翔实丰富,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便于实际应用,因此它不失为从事管壳式换热器研究、制造及使用人员的一本极好的参考书,而对于从事其他型式换热器工作的人员也是有益的。此外,本书还适用于大中专学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可作为选修课教材或课外读物。
管壳式换热器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温度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
管壳式换热器的材质分两类:一类是金属材质:不锈钢、普通黄铜及工业纯铜三种。二类是非金属材质:陶瓷、玻璃、聚四氟乙烯、石墨四种。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
具体的应该参照GB151中的内容进行结构选型,并依据《化工原理》中有关传热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水力分析与计算课程共有11单元内容,主要讲解内容有建筑物壁面静荷载分析与计算、水工有压管道的水力分析与计算、渠(河)道水力分析与计算、闸、堰泄流能力分析与计算、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水力分析与计算。第一章介绍液体主要物理力学性质,静水压强特性、表示方法、基本方程与计算;第二章介绍运动水流分类,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其意义;第三章介绍水头损失分类及产生原因,层流、紊流及其判别;第四章介绍静水压强分布图绘制,平面壁和曲面壁静水作用力计算;第五章介绍有压管道特点及分类;第六章介绍明渠类型及其对水流影响,明渠均匀流特点及形成条件、公式及流量计算;第七章介绍明渠水流流态判别;第八章介绍堰流水力分析;第九章介绍闸孔出流水力分析;第十章介绍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特点,底流消能衔接形式判别;第十一章介绍有压管道管径、临界水深、非棱柱体渠道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线、挖深式消力池池深Excel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材料一般以碳钢、不锈钢和铜为主,其中碳钢材质的管板在作为冷却器使用时,其管板与列管的焊缝经常出现腐蚀泄漏,泄漏物进入冷却水系统污染环境又造成物料浪费。
管壳式换热器在制作时,管板与列管的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焊缝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凹陷、气孔、夹渣等,焊缝应力的分布也不均匀。使用时管板部分一般与工业冷却水接触,而工业冷却水中的杂质、盐类、气体、微生物都会构成对管板和焊缝的腐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化学腐蚀。研究表明,工业水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会有各种离子和溶解的氧气,其中氯离子和氧的浓度变化,对金属的腐蚀形状起重要作用。另外,金属结构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腐蚀形态。因此,管板与列管焊缝的腐蚀以孔蚀和缝隙腐蚀为主。从外观看,管板表面会有许多腐蚀产物和积沉物,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凹坑。以海水为介质时,还会产生电偶腐蚀。化学腐蚀就是介质的腐蚀,换热器管板接触各种各样的化学介质,就会受到化学介质的腐蚀。另外,换热器管板还会与换热管之间产生一定的双金属腐蚀。
综上所述,影响管壳式换热器腐蚀的主要因素有:
(1)介质成分和浓度:浓度的影响不一,例如在盐酸中,一般浓度越大腐蚀越严重。碳钢和不锈钢在浓度为50%左右的硫酸中腐蚀最严重,而当浓度增加到60%以上时,腐蚀反而急剧下降;
(2)杂质:有害杂质包括氯离子、硫离子、氰离子、氨离子等,这些杂质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严重腐蚀;
(3)温度:腐蚀是一种化学反应,温度每提升10℃,腐蚀速度约增加1~3倍,但也有例外;
(4)ph值:一般ph值越小,金属的腐蚀越大;
(5)流速:多数情况下流速越大,腐蚀也越大。
水力分析与计算课程是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水力学基础上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
水力分析与计算课程主要研究液体平衡和运动状态下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水利工程中水力分析与计算问题;通过该课程学习,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中能对常见水流现象进行分析,并能对常见的过流能力、水荷载、消能、水面线、渗流等问题进行计算。
该课程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其任务是教会学生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对常见的水力学问题能进行水力分析与计算。该课程以工程力学基础、水工建筑物基础等课程为前导课程,并为后续课程水工建筑物设计与施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