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支承体、钢筋混凝土心墙及其过渡层以及上、下游护坡等组成。若非堆石坝,则还须在下游坝脚设置排水。钢筋混凝土心墙通常坐落在新鲜基岩或弱风化基岩上,并以混凝土基垫与基岩相连。较高的坝通常在心墙底部设置廊道以便观测、排水。若地基为较深的覆盖层,则钢筋混凝土心墙基垫与地基混凝土防渗墙的连接应做成能适应变形的柔性结构。由于心墙坝与面板坝相比下游坝坡较缓,施工速度较慢,心墙受水压后向下游位移较大,一旦产生裂缝又很难修复,故此种坝型较少建造。
钢筋混凝土心墙的断面一般为等腰梯形,其厚度可近似按弹性地基上的梁或板或按有限元进行计算。一般取顶宽0.3~0.4m,边坡1/50~1/100,含筋率0.4%~1%,包括垂直的受力钢筋和水平的分布钢筋。心墙设垂直伸缩缝,间距20~25m。心墙底部一般开挖至新鲜货弱分化岩石,设置混凝土垫层,底宽约为1/10~1/20水土。心墙与垫层的连接形式有摩擦缝、铰缝及辊缝3种。
钢筋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用填筑于坝体中心的渗透系数较低的粘性土体作为防渗设备的土石坝。 此类坝由心墙或斜心墙防渗; 上下游坝壳支撑心墙保持坝体稳定: 下游坝趾设排水以排除坝体、 坝基渗水, 并可保护下游坝脚不受冲刷(见图)。 当坝址附近有大量透水砂砾料和较少的粘性土料, 地基的预估沉陷量偏大时, 采用这种坝型是适宜的。
防渗体位于坝体中央的称为心培坝。沥青混凝土防渗体也可以做成斜心墙 。2100433B
沥青混凝土斜心墙坝是指坝体中部设置沥青泥凝土墙作为防渗体的土石坝。沥青混凝土有良好的防渗及适应变形的性能。当坝址附近缺乏天然防渗土料时,可以用沥青混凝土作为土石坝的防渗心墙,两侧坝壳可用各种透水、半透水的砂石料或堆石。当沥青泥凝土墙位于坝体中部且稍倾向上游时,可称为沥青混凝土斜心墙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