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国家环境保护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 特 点 | 集经营、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 |
---|---|---|---|
优势领域 | 企业水处理与污水回用技术 | 目 的 | 为政府和行业服务 |
一.建设历程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冶建总院)隶属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土木工程和环境保护专业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集经营、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从事工业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研究的重要科研院所之一。近年来,冶建总院将自主知识产权科技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了以EPC项目、环保设施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工程材料、工程焊接和工程检测为主的六大主营业务板块,经营规模和效益快速提升,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56亿元。
2010年2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发文(环函[2010]64号)批准以冶建总院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钢铁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二.研究方向和优势领域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钢铁企业水处理与污水回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工程”课题的示范工程
工程中心致力于钢铁工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自主开发出上百项专利、专有技术。在钢铁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拥有钢铁企业总排口综合污水处理与回用、炼铁、炼钢、轧钢废水的处理与循环利用以及分质供水等水资源化利用与节水减排优势技术;在钢铁工业烟气污染治理领域拥有循环流化床烧结烟气脱硫、高效低阻脉冲袋式除尘、转炉煤气第四代“OG”净化回收系统“塔环一体”的环隙洗涤器等先进技术;在钢铁工业固体废物处理领域拥有“利用余热自解热闷技术实现钢渣的稳定化处理”、“利用高效分选技术回收钢铁渣中的废钢资源”以及“钢铁渣复合粉作混凝土掺合料技术”等钢铁渣“零排放”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在钢铁企业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等领域也独具优势。
工程中心积极通过设计、EPC总承包、BOO、BOT等模式推进科研成果、创新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业绩优良。
三.为政府和行业服务
该工程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对钢铁行业的环境管理、监督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与钢铁行业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相关的技术开发和技术交流;参与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研究与编制,推进我国钢铁行业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回收利用的技术进步。实现科研和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大力推进钢铁行业环保设施投资运营,建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零排放”示范项目,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目标的实现。
工程中心依托单位编制、修订的环保类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规程近百项;如:“冶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系列标准(23项)”;“钢铁渣粉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钢铁行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钢铁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规范”;“钢铁行业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等。
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中的“钢铁企业用水处理与污水回用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正在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节水技术开发”课题。为钢铁企业的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国家制定钢铁工业节水减排相关政策提供了技术依据。
挂靠在冶建总院的环保专业的学协会有:“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环境保护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中国水泥协会钢渣水泥分会”、“中国废钢铁协会钢渣处理与利用专业委员会”等。利用这些学术交流平台,每年均主持行业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若干次。
四.硬件设施
拥有包括水工实验大厅、大型烟气除尘与净化实验室、噪声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实验室和冶金环境监测中心在内的较完备的试验、测试场所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在新余、九江、天津、珠海等地建有多个产业化中试基地。
五.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及推广转化
冶建总院建院以来共获得科研成果26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及省部级成果奖近700项,编制修订国家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200余项。在环保领域先后获得包括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奖几十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百余项;编制、修订各类环境及行业标准、规范、规程近百项。完成几百项环保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供货及工程总承包、环保设施投资运营管理,科技成果丰硕,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工程化、产业化推广应用。
近年来在环保领域的部分授权专利:
发明专利:一种熔融钢渣热闷处理方法ZL200710151418.2 ;一种热态钢渣热闷处理方法ZL200410096981.0;一种转炉烟气降温除尘新方法ZL200510059968.2;
一种实现"零排放"的焦化污水处理方法ZL200610003396.0;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上部卸铁式钢渣专用磁选机ZL200720182243.7 ;一种钢渣破碎提纯用棒磨机 ZL200720174488.5 ;提高喷吹清灰强度的大室大灰斗脉冲袋式除尘器ZL200820000090.4;多流向强化澄清器ZL200820233945.8;环隙洗涤器 ZL200720174402.9;一种辐流式沉淀池ZL200720156985.2;一种固态热钢渣有压自解处理装置ZL200720195360.7
近年来在环保领域的部分获省、部级奖科技成果与工程项目:高效低阻脉冲袋式除尘器的研究与应用;熔融钢渣余热自解热闷技术;利用低压在线式脉冲喷吹技术改造分室反吹(吸)袋式除尘器的研究;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提钒车间一、二次烟气除尘技术改造工程;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排口综合污水处理回用工程;钢渣“零排放”新余项目一期工程年处理116万吨钢渣热闷生产线工程。
在日前由上海钢之家网站主办的“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2005年下半年钢材市场研讨会”上,参与起草《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新政》)的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副院长李新创作了题为《钢铁工业发展方向》专题报告...
钢铁基地是指具有全国或大区范围的大规模钢铁生产地,或者一个特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或者若干个钢铁企业并存的所在地(如鞍山,攀枝花)。作为钢铁基地,应具有供应可靠的矿石基地与煤炭(特别是炼焦煤)基地,其产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
1 (二 附件三: 《钢铁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与污染防治状况 (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1990 年我国粗钢产量为 6635万 t,2000 年为 12850 万 t,10年时间翻 了一番; 2003 年粗钢产量达到了 22234 万 t,三年时间又翻了一番; 2005 年粗钢产量达到了 3.5 亿吨,实现第三个 1亿吨只用了 2年时间; 2006 年 达到了 4.2 亿吨,实现第四个 1亿吨仅用了 1年时间; 2008年突破 5亿吨; 2010年达到 6.267 亿吨,约占世界粗钢产量的 44%。 截止2008年底,中国钢铁工业企业总数 8012个,分布在全国 31个省、 直辖市或自治区。年工业总产值 44727.96亿元,其中:年工业总产值 1000 亿元以上的地区有天津、河北、山西、辽宁、上海、江苏、山东、内蒙古、
5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水泥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3]31号文件)(以下简称《技术政策》)。
序号 |
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名称 |
依托单位 |
1 |
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中南大学、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
2 |
国家环境保护膜工程技术中心 |
中蓝膜技术有限公司 |
3 |
国家环境保护清洁煤炭与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中心 |
中国矿业大学 |
4 |
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浙江) |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5 |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公司 |
6 |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 |
7 |
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中心 |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所 |
8 |
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 |
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
9 |
国家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10 |
国家环境保护电子电镀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 |
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11 |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环境院、华北制药 |
12 |
国家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
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
13 |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14 |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北京)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15 |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家环境科技中长期规划,编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规划;通过组织申报或者招投标等形式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规划。
为了推动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解决重大环境科技问题,适应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重点地开展了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组织重大环境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