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钢结构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 | 作 者 | 郭成喜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 | ISBN | 9787112071999 |
《钢结构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以例题和习题的形式诠释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的基础内容。《钢结构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主要内容包括:一般理论、钢材、连接计算、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桁架和网架设计、框架设计。每章都由学习要点、例题精解、习题和参考答案四部分构成。2100433B
作 者:编 丛 书 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丛书 出 版 社:ISBN: 出版时间:2005-06-01 版 次:1 页 数:13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教材教辅 > 大学教材
1钢梁长度应该算到哪里:轴中心线还是蓝色线的长度, GL2应该算到柱边,GL1应该依据节点2应计算到GL2侧边,GL1与GL1交叉的可以算到交叉点就可以。2.节点2中圈中符号是什么? 这是...
解答如图,有不明白可以信息问我。
想学习钢结构的算量,但是又不知道从哪学起,看些什么样的书籍,由于以前没接触过,求大神赐教! 先把型钢的技术参数搞明白,别总问角钢一米多少KG,Q235是什么意思。
目录 1. 课程简介 2. 课程内容与学习要求 3. 考试(考核) 4. 需说明的问题 5. 任课教师联系方法 [ 习题答案 1] [ 习题答案 2] [ 习题答案 3] 附件 1:《钢结构设计的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 附件 2:《钢结构建筑:引发第四次住宅革命》 《建筑钢结构设计》自学指导书 1.课程简介 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基础上, 学习民用和工业建筑中常用钢结构房屋的特点, 基 本设计方法, 计算简图与内力分析, 并能按有关专业规范或规程进行钢结构的整体 设计、截面计算和构造处理。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结构基本原理》,《混凝土结 构设计原理》等。 参考教材: 1)《钢结构》(第二版)魏明钟等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建筑钢结构设计》王肈民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参考资料: 1)《钢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上、下册)汪一骏等编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多高层结构设计读书笔记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方案的确定→结构方案的确定→结构内力分析→结构及构件的的验算→结构设计 图纸的绘制→设计文件的编制(结构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1.2 多高层钢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 (2)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3)筒体结构体系 (4)巨型结构体系 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尝试,不断实践的结果。 1.2.1 框架结构体系 优点:建筑设计自由度高,平面布置灵活,结构计算模型简单,传力清晰,结构自重轻,刚 度均匀,结构延性好,自振周期长,对地震作用不敏感。 缺点:结构整体刚度较小, 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变形较大, 结构整体侧移曲线主要呈剪切型, 最大层间侧移常位于底层,而且 P—△效应不可忽视。 总结:框架结构体系适用于中、低层民用钢结构房屋,此时其经济性较好,而且施工方便。 但是,当框架结构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由于 P—△效应显著,梁柱的截
《流体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是由蔡增基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全书共十章,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一元流体动力学、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孔口管嘴出流、射流、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基础、绕流运动、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相似原理和因次分析,每章分主要内容、难点分析、习题精解、习题四部分。
内容介绍
《钢结构同步辅导及习题精解(第2版)》是针对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明钟主编的《钢结构》这本教材而编著的一本学习辅导用书。全书共8章,内容有:绪论、钢结构的材料、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疲劳计算、屋盖结构等。
《钢结构同步辅导及习题精解(第2版)》不仅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类专业教学的辅导用书;也可作为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复习备考的辅导用书;还可作为报考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强化时的参考用书。
2100433B
《结构力学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依据高等学校土建类结构力学教材及多学时结构力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静定梁和静定刚架、三铰拱、静定平面桁架、静定结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计算、结构稳定计算、结构极限荷载十三章。每章分重点、难点分析,典型示例分析,单元测试,答案与解答四部分内容。重点、难点分析部分对每章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了详尽而深入地阐述和讨论。起到帮助读者复习与小结的作用。典型示例分析难点和重点,说明要点,分析多种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及容易出错之处。使读者取得事半功倍、见多识广的效果。单元测试题包括519个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和266个计算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普遍性。通过这些题目的思考与分析,可帮助读者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及其灵活应用。在答案与解答部分,对客观题给出了答案和必要的分析,分析计算题给出了求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