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17(原名897秋—35)是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85年春,用“780281”为母本,“粤油9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5年10代选育而成的出仁率和含油量高的花生新品种。1995年11月5日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
品种类别: 花生
品种名称: 桂花17
审定编号: 滇引花生3号
(1)抢墒播种,亩密度1.8万~2万株,单粒点播。
(2)亩深施农家肥500千克、硫酸钾5~8千克作基肥,普钙20~30千克作种肥,苗期及花期亩追尿素20~30千克。
(3)及时查苗补种,清棵蹲苗,中耕除草,培土。
(4)及时防治病虫害。
(5)及时收获、晒干,防止种子发霉变质。
适宜云南省海拔1 500米以下旱地花生区种植。
该品种经1991—1993年参加广西第八轮花生良种区域试验:水田组三年平均亩产202.54公斤,比对照种“汕油27”亩增10.26公斤,增产5.33%,产量排第二位;旱地组三年平均亩产245.47公斤,比对照种“汕油27”亩增20.87公斤,增产9.29%,产量居首位。水旱组加权平均亩产226.32公斤,比对照亩增13.12公斤,增产6.15%。1992—1994年在恭城、贺县、富川、来宾、桂平、邕宁、武鸣、崇左等八个县(市)进行生产试种,其中1992—1993年试种面积12779.8亩,据各地验收加权平均,该品种平均每亩比“汕油27”增产17.2公斤,增产10.3%;1994年试种面积58261亩,每亩比“汕油27”增产29.8公斤,增产17.6%。
该品种属珍珠豆类型,株型直立紧凑,叶色浓绿,生长势强。株高57.7厘米,分枝6条,结荚集中、整齐、饱满,以双仁荚为主,种皮粉红色。百果重140克,百仁重56.5克,0.5公斤果数389个。出仁率73%,含油量54%,蛋白质含量27.4%。全生育期115天。抗旱性、抗病性中等。
种植规格一般采用大小行起畦种植,即每畦(包沟)78厘米(2.4尺)。双行种植,株距5寸双粒播种,每亩种植2万苗。种植时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在4—5叶期亩施尿素15公斤。中耕除草时适施磷、钾肥。开花后15天进行培土,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可在全区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2003-2004年参加广西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其中2003年平均亩产量330.21公斤,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30.4%;
2004年平均亩产量283.0公斤,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11.2%。
2004年在来宾市进行生产试验,亩产量为264.0公斤,比对照种桂花17增产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