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27名(博士导师1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约占70%。在学术带头人徐僖院士的带领下,本学科点开辟了高分子材料学科的多个领域,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年轻的学术骨干迅速成长,他们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百千万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在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修和培训方面有雄厚的基础,已培养大批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术和新原理的研究
研究外场(力场、温度场、电磁场等)作用下,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的变化,采用辐照技术(电晕、紫外光、电子束、γ射线、微波等)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开辟简便、高效、无污染的辐照增容新途径,研制高强、高韧高分子材料,实现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高分子微观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原理、加工过程中形态结构的演变,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新方法。 高性能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研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科学原理;研究芳杂环聚合物及其复合体系的结构与性能、制备和成型加工基础理论;研究便于成型加工的光、电、磁等功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聚合物成型理论和技术研究
研究高分子流体的非平衡态、凝聚行为及其分子机理,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力化学反应和化学流变学,建立利用加工中应力场、温度场等控制和发展聚合物链结构、超分子结构、织态结构及制品外观、形状、尺寸的新技术,研制新型聚合物加工设备。
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
研究油田开发用高分子材料(钻井液处理剂、油井水泥添加剂、强化采油添加剂、水处理剂、表面活性剂、破乳剂、原油流动改性剂)组成、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关系以及在应用条件下的变化规律,采用超声波、分子复合等新方法制备具有独特的多元结构和超分子结构的聚合物,为油田开发提供新材料、新技术。
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处理与再生利用
研究废弃高分子材料回收加工中的物理、化学问题,发展回收利用废弃高分子材料新技术,研究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四川大学,1991建于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并入新四川大学),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并被认定为其中7个试点实验室之一。199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批准向国内外开放。实验室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建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高分子材料是由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化合物构成的材料。我们接触的很多天然材料通常是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如天然橡胶、棉花、人体器官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塑料和橡胶等也是如此。一般称在生活中大量采用的,已经形...
实验室结合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高分子材料学科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高 分子材料的成型理论和技术、高分子材料生产与应用中的工程技术问题,面向国内、国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对外开放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1年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学科基础上组建, 是世界银行贷款 \"重点学科发展项目\" 建设的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和七个试点实验室之一。 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 1996年正式向国内外开放, 1997、 2003、 2008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实验室创始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 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曹镛教授, 实验室主任是王源升教授。
1989年9月经批准在四川大学建设,1995年4月通过国家验收,1996年2月正式向国内外开放,1997年和2003年两次通过国家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为著名高分子材料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徐僖教授,中科院院士曹镛教授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王琪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学院现有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科学系、高分子材料系、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系(塑料工程及机械研究所)、医用高分子材料及人工器官工程系、化学纤维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科学研究成绩斐然,2001-2005年,承担国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和省部级项目87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 ,军工和企业委托协作项目208项,进校科研经费达6278.5万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
年度 |
课题名称 |
2006 |
生物降解PLA-PEG-PLA超声造影剂的设计、制备及机理研究 |
含导电原位微纤网络通路的高分子复合材料 |
|
尼龙6基多相体系的二次屈服与变形机理 |
|
注射成型通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的形态控制在线检测 |
|
聚合物多相体系多层次结构的工程实现与控制 |
|
剪切诱导聚丙烯近晶相 |
|
聚合物加工外场-形态仪试制及其在聚合物加工凝聚态和相形态研究中应用 |
|
2005 |
无机纳米粒子增容不相容共混物的研究 |
聚合物纤维和薄膜制备中多层次结构控制的研究 |
|
侧链型全降解磷酯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
DNA杂化聚醚砜微球清除环境毒素的研究 |
|
高压贯穿式中频振动场对聚烯烃成型性能和产品结构性能的影响与仿真 |
|
分子自组装RADA16-RGD/CPP纳米仿生基修骨材料的研究 |
|
用于三维编织热防护材料制备的RTM成型烧蚀树脂的基础研究 |
|
高聚物成型加工中的结构形态演变实验研究 |
|
2004 |
胶原蛋白复合纤维结构设计及其表征 |
高分子生物材料表面的仿生物膜设计及其相容性研究 |
|
低应力下高分子结构与材料断裂性能的关系研究 |
|
聚合物压力管道多层次缺陷演化与低应力破坏机理研究 |
|
可降解生物材料与内皮细胞界面反应对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
|
通过高剪切相容与低剪切保压控制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研究 |
|
2003 |
钯催化合成类石墨化结构单元的树型聚苯类功能材料 |
高分子超微粒子的合成、形态、组装与声学特性研究 |
|
复合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失效行为和增强机理的研究 |
|
以丁基橡胶为基体的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 |
|
侧链液晶聚酰亚胺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
剪切引起的橡胶粒子取向与增韧中的脆-韧-脆转变 |
|
由三组分共聚物驱动的共混物相容性 |
|
2002 |
低成本三嗪-双马成型聚酰亚胺的形成化学与材料制备 |
利用三维混沌混合装置制备有序相结构高分子材料 |
|
2001 |
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高分子共混材料的结构和工程实现 |
散布式扬声器音板材料结构与声学特性关系的研究 |
|
聚烯烃挤出成型时采用复合力场获取高性能凝聚态结构 |
|
2000 |
高分子共混复合材料在成型加工中的形态发展与性能调制 |
低表面水基高分子涂层的制备科学及形成机理 |
|
聚合物成型中高分子物理问题研究 |
|
心包材料表面修饰诱导组织再生及控制降解机理的研究 |
|
含活性多肽生物稳定抗凝高分子材料制备及降解机理研究 |
四川省科技厅在研项目
项 目 名 称 |
项目负责人 |
宽温宽频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复合橡胶阻尼材料 |
黄光速 |
纳米复合聚酯啤酒瓶的基础研究 |
傅强 |
高应力场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构和性能的作用机理 |
吴智华 |
生物材料表面生物活性层的自组装制膜制备技术 |
罗祥林 |
2001-2005年,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录280篇、EI收录221篇),获准授权发明专利9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同国内外许多著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在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前沿领域进行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四川大学,实验室的前身为在四川大学设立的“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5月由国家计委批准设立。1990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实验室正式向国内外放。1992年1月,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我国水利水电科学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实验室拥有实验室主楼3100m2及6个实验厅3800 m2,实验室总面积计7600 m2,还有30000m2实验场,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室建筑群。1997、2003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两次组织对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与材料领域)进行评估。两次结果均属于良好类实验室。实验室的学术领导机构是学术委员会,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张超然担任,学术委员会由15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组成。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类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大水科学技术问题。四川大学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是中国机械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组织全国39位院士、百余位学科带头人、千余位材料工程专家共同执笔编写,全面反映当今国内外材料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集实用性、先进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包括材料工程基础、钢铁材料工程、有色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工程、信息功能材料工程、粉末冶金材料工程、材料热处理工程、材料表面工程、材料铸造成形工程、材料塑性成形工程、材料焊接工程、材料特性加工成形工程、材料表征与测技术等内容,涵盖了材料工程的各个领域,将最新的产用数据(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数据)、图表与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系统地集合起来,并附有应用实例,充分展示了材料工程各领域的现状和未来。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企业正确选材,合理用材,应用先进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而且对推动中国材料科学与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6卷):高分子材料工程(上)》为第6卷,高分子材料工程(上)。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