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给水处理 | 定 义 | 对不符合水质要求的水进行改善 |
---|---|---|---|
工艺流程 | 投药、沉淀、过滤、消毒等 |
通常给水处理方法有常规处理方法: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和特殊处理方法:除臭、除味、降铁、软化和淡化除盐等。
1、常规处理方法:处理对象主要是造成水浑浊的悬浮物及胶体杂质。处理方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澄清)及过滤。原水中投加药剂后,经混合、反应(属混凝过程)使水中悬浮物及胶体杂质形成易于沉降的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重力沉降分离。澄清池是反应和沉淀集合于一体的构筑物。滤池是利用具有孔隙的颗粒滤料(如石英砂、无烟煤)截留水中细小杂质的构筑物,它通常设置于沉淀(澄清)工艺之后,用于进一步降低水的浊度。当原水浊度较低时,投加药剂后,也可不经沉淀而直接过滤。
混凝、沉淀、过滤在去除浊度的同时,对有机色度物质,细菌、乃至病毒等的去除也有相当的效果,特别是过滤。
对于高浊度水源,通常用沉沙池或预沉池去除较大粒径的泥沙颗粒。预沉池可以投加药剂,也可不投加药剂。
2、消毒:处理对象是水中致病微生物。通常在过滤后进行。主要消毒方法是在水中投加氯气、漂白粉和其他消毒剂,如臭氧、二氧化氯或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各种消毒方法中,使用氯气最为普遍。
3、除臭、除味:去除臭和味的方法取决于水中臭和味的来源。例如,有机物产生的臭和味,可用活性碳吸附、投加氧化剂进行氧化或曝气充氧去除;因藻类繁殖而产生的嗅和味,可以在水中投加硫酸铜去除藻类;因溶解盐所产生的臭和味,可以通过除盐的方法去除。
4、除铁:处理对象是水中溶解性二阶铁(Fe2 )。除铁方法主要有:天然锰砂接触氧化和自然氧化。前者通过设置曝气装置进行充氧氧化,再经锰砂滤池过滤。后者通常设置曝气装置、反应、沉淀和砂滤池。二价铁经氧化后转化成三价铁沉淀物而被截留。
5、软化:处理对象是水中的钙、镁离子。软化方法主要有: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前者在于使水中钙、镁离子与交换剂的离子互相交换以达到去除目的;后者系在水中投加药剂如石灰、苏打使钙、镁离子转化为沉淀物,从水中分离出去。
6、淡化和除盐:去除对象是水中各种溶解性盐类,包括阴阳离子。将含盐量高的水如海水、“苦咸水”处理到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过程,和为水的淡化。制取高纯度水(纯水)的过程称水的除盐。淡化和除盐的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及反渗透法。
根据不同水源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上述各种处理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方法结合使用,以形成不同的水处理系统。在给水处理中,通常是数种方法结合使用。
1.常规处理
以混凝、沉淀、过滤及消毒为主组成的水处理工艺,是我国应用最广也是最基本的处理手段。随着对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近年来各水厂普遍加强了对各工艺阶段水质的控制。强化常规处理,降低出水浊度,也成为各水厂处理轻度污染源水的有效方法。目前混凝剂的使用多以铝盐为主。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氯化硫酸亚铁等混凝剂也在一些城市中被采用。除了特殊的水处理和特殊情况外,高分子助凝剂一般很少采用。为了提高絮凝效果,PH调整剂的使用正在被引起重视。
2.微污染水处理
水源受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水经常规处理后仍难以达到出水水质目标。就目前水源受污染的现状分析,突出地反映在氨氮及有机物(COD、TOC、BOD)等的超标上,由此也带来了嗅、味和色度等问题。目前对于微污染水的处理采用了生物氧化和臭氧、活性炭处理技术,及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高锰酸钾氧化、光激发氧化、光催化氧化以及超声与紫外联合辐照等技术,近年来对膜处理的应用也引起了极大关注。
3.高浊度水处理
当高浊度源水含砂量较高时,采用自然沉淀,浑液面沉速很低,因此往往需要采用混凝沉淀。对高浊度水的混凝剂,要求具有较高的聚合度,较大的分子量和较长的分子链,因此多选用高分子絮凝剂。高浊度水沉淀构筑物有平流沉淀池和辐流沉淀池,并发展了旋流絮凝沉淀池等多种形式。
国内大部分水厂多采用地面水源,分别取自江河、湖泊和水库。按照原水水质条件和水处理要求的不同,地面水源大致有以下5类:
1、未受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地面水。
水体符合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体的水质指标,且浊度和水温均属正常范围,处理的目的主要是去除浊度和达到微生物学卫生指标。
2、微污染的地面水。
水体受环境污染,某些指标已超过《地面水体环境质量标准》中III类水体的规定。目前我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近年来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在工业发达和城市化集中地区尤为严重,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氨氮、高锰酸钾耗氧量、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等。
3、高浊度地面水。
黄河以及长江上游河段,洪水期大量泥砂流入水体,形成高含砂量的原水。黄河中游及其支流的最高含砂量可达1000kg/m3以上。长江上游嘉陵江最高含砂量也达252kg/m。黄河与长江的高浊度水有较大差别,黄河的高浊度水一般指沉淀过程中出现浑液面的河水,长江高浊度水则指洪水期经常出现(20~30d)浊度大于1000NTU,且数次出现5000NTU以上的浑水。
4、低温低浊地面水。
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一年内低温延续时间长,且原水浊度又较低,给水处理带来困难,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能满足出水水质要求。低温低浊水一般是指冬季水温在0~4℃,浊度低于30NTU的地面水。
5、高含藻地面水。
高含藻地面水主要出现在湖泊和水库。由于受污染水排放和农业施肥等影响,我国不少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氮、磷的含量高,造成藻类大量繁殖。在富营养化湖泊水中,藻的数量一般为每升几十万到每升几千万个,给常规处理工艺带来困难。针对上述不同水源的特点,广大给水工作者进行了不同水源水处理工艺的科学研究,并不断实践、充实和完善。
降低色度可以用多介质加活性炭过滤器!
名字随便自己叫,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设计的话应该参照设计手册,但是也不能完全参照设计手册,因为设计手册上很多经验数值是对大型设备而说的,小的设备很难找到,最好问一下有经验的老人家。钢板焊接一定要考虑...
你不是做给排水的吧。你可以查阅《给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给水工程》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一 ) 论文作者:彭海清 1,谭章荣 2,高乃云 1,孟长再 3 摘要: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国内 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并介绍了部分工程实例。 关键词:除藻氧化澄清气浮 1 混凝除藻 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 1000 个 /mL 时所需混凝 剂量远大于浊度< 3NTU时所需的量。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 ζ电位 =-5mV 时即可完全脱稳, 而藻类必须在 ζ电位 =0 时才能脱稳。若同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型助凝剂则可减少硫 酸铝用量。 采用混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 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 例如番禺市沙 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 1.2mg/L 增加到 3.0mg/L,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 降至 1~2NTU 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去除绿藻一般需要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学 生 姓 名 张 婷 学 院 名 称 市 政 环 境 工 程 学 院 专 业 名 称 给 水 排 水 工 程 指 导 教 师 2013 年 11 月 14 日 目 录 1 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题目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原始数据: 原始资料 该城市地处江苏北部地区,是一座中等城市,该市实施 10年规划,规划拟建一座给 水处理厂,采用统一供水方式供给该市的工业企业及居民用水。 水厂设计基本资料如下: (1)水厂设计产水量:× 104×( 1+ Y 100 ) m3/d,其中 Y 为学号的末 2 位。 (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1)河流最高洪水位: 最大流量: s 2)河流常水位: 平均流量: s 3)枯水位: 最小流量: s 4)设计地面标高: +×Y)m,其中, Y 为学号的末 2 位。 (3)原水水质如下:
给水处理
(一)处理方法与工艺
(1)处理对象通常为天然淡水水源,主要有来自江河、湖泊与水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水)两大类。水中含有的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种。
(2)处理目的是去除或降低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有害细菌生物以及水中含有的其他有害杂质,使处理后的水质满足用户需求。基本原则是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采用尽可能低的工程造价,将水中所含的杂质分离出去,使水质得到净化。
(3)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
(二)工艺流程与适用条件
(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为了进一步发挥给水处理工艺的整体作用,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和提高饮用水水质,除了常规处理工艺之外,还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
给水处理系统包括了市政给水即通常说的目来水、纯净水和工业给水等三部分。《给水处理导学》以此为线索,对这三类给水体系进行了知识点概括,主要包括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吸附、离子交换、膜滤、循环冷却、杀菌灭藻、缓蚀阻垢等水处理处理单元操作。通过例题对相关的设计计算过程加以分析,并辅以拓展知识简介和中英文习题,还配有相应的教学课件光盘,便于读者巩固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和进一步研学。《给水处理导学》适合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本书由东南大学傅大放、东南大学李贺编写。
给水处理
(一)处理方法与工艺
(1)处理对象通常为天然淡水水源,主要有来自江河、湖泊与水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水)两大类。水中含有的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种。
(2)处理目的是去除或降低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有害细菌生物以及水中含有的其他有害杂质,使处理后的水质满足用户需求。基本原则是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采用尽可能低的工程造价,将水中所含的杂质分离出去,使水质得到净化。
(3)常用的给水处理方法
(二)工艺流程与适用条件
(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
为了进一步发挥给水处理工艺的整体作用,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和提高饮用水水质,除了常规处理工艺之外,还有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