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土壤质量、环境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耕地质量的多层次综合概念,明确了耕地土壤质量的演变规律和地力提升综合技术在保障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意义。本书以广东省2013~2014 年耕地地力评价数据为依据,对广东省耕地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广东省耕地质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找出了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因素,构建了广东省种植业和功能区布局,并针对不同功能区耕地质量特征,建立了中低产田和高产田耕地质量的重点建设工程技术要点和技术规范。提出针对广东省耕地质量提升的具体建设措施、方案及污染耕地修复技术。
前言
第一章耕地质量概念与建设意义
第二章广东省耕地质量属性与建设条件
第三章广东省耕地质量评价及限制因子分析
第四章耕地地力提升技术及集成模式
第五章耕地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及集成模式
第六章广东省种植业功能区布局与耕地重点建设工程
第七章广东省耕地质量建设趋势分析及技术预测
第八章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集成模式应用案例
第九章预期效益评价体系
第十章保障措施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土地分成10个耕地质量等级,国土资源部则是根据多年积累的成果建立了15个耕地质量等别。耕地质量等级考虑的是区域的农业生产最大潜力的挖掘,基于区域资源条件制定的标准;耕地质量...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难题解析部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多考点难题进行详细解析,向考生传授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解题步骤。
为了检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本文以广东省鹤山市龙口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区内的耕地为评价对象,采用因素法选取地形水文条件、土壤基本性状、土壤管理条件等三个评价因素,构建以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地下水位以及土层厚度等10个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研究区农用地种植状况,为水稻、花生、甘薯三种指定作物分别赋值,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耕地质量的省及国家自然质量等、利用等、经济等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鹤山市龙口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耕地综合质量有所提升。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主要存在3种问题,分别是盐渍化、灌排基础设施老化、土壤养分含量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良建议和实施措施,为保障耕地红线提供理论依据。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1.加大耕地管护力度
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对水田等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建立耕地保护台账管理制度,明确保护耕地的责任人、面积、耕地等级等基本情况。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移土培肥”等重大工程。
2.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评价,从数量和产能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对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被占耕地质量的,按照质量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土保持理论与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坡耕地2393万hm,年均土壤侵蚀量近15亿t,土壤流失量约占全国土壤流失量的30%。东北地区总土地面积12380万hm,耕地面积2140万hm,其中坡耕地约为856万hm,大多数的坡耕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黑龙江省位于东北黑土区,为国家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耕地水土流失面积(主要是坡耕地)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50%。可见,坡耕地已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早在2005年,根据我国面临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把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并把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作为基本国策。为了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现状进行更全面科学系统的分析,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由国内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其他相关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对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的结果表明,“黑土层每年平均剥蚀0.3 ~1cm”、“按目前水土流失速度,黑土层将在40~50年内全部被剥蚀”,东北粮仓的黑土地,“已经到了抢救的阶段了”。2009年7月20一21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审查会议。
鉴于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定级的本质区别以及技术成熟程度差异,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定级成果应用要求的变化,沿用《农用地定级规程》(成果仅县域内可比)无法在广东省范围内统筹开展该项工作。因此,需结合正在开展的广东省耕地质量定级与农用地估价试点成果,在《农用地定级规程》的框架下进行深入扩展,充分研究广东省耕地质量区域差异特点,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相关流程,明确相关技术难点与实施要求,形成适合广东省全面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的技术指引。同时,农用地流转是未来土地管理的一个大方向,在农用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需要在《农用地估价规程》(GB/T 28406-2012)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广东省特点的耕地基准地价估价体系。 鉴于上述考虑,本次科研主要研究内容有广东省耕地质量定级评价因素指标及基准权重体系构建研究、广东省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空间差异研究及标准化评价方法研究、广东省耕地质量级别划分标准及区域级别平衡折算系数探索研究、农用地地价内涵的探索、广东省农用地估价相关参数的规范研究、基于耕地质量定级应用方向的研究、基于“三权分置”下的耕地估价体系应用方向的研究。,鉴于农用地与建设用地定级的本质区别以及技术成熟程度差异,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定级成果应用要求的变化,沿用《农用地定级规程》(成果仅县域内可比)无法在广东省范围内统筹开展该项工作。因此,需结合正在开展的广东省耕地质量定级与农用地估价试点成果,在《农用地定级规程》的框架下进行深入扩展,充分研究广东省耕地质量区域差异特点,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相关流程,明确相关技术难点与实施要求,形成适合广东省全面开展耕地质量定级工作的技术指引。同时,农用地流转是未来土地管理的一个大方向,在农用地流转过程中如何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需要在《农用地估价规程》(GB/T 28406-2012)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广东省特点的耕地基准地价估价体系。 鉴于上述考虑,本次科研主要研究内容有广东省耕地质量定级评价因素指标及基准权重体系构建研究、广东省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空间差异研究及标准化评价方法研究、广东省耕地质量级别划分标准及区域级别平衡折算系数探索研究、农用地地价内涵的探索、广东省农用地估价相关参数的规范研究、基于耕地质量定级应用方向的研究、基于“三权分置”下的耕地估价体系应用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