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3版) | 作 者 | 张仁豫、陈昌渔、王昌长 |
---|---|---|---|
ISBN | 9787302204558 | 定 价 | 36元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4年4月22日 |
装 帧 | 平装 |
第1章交流高电压试验设备
1.1概述
1.2高电压试验变压器的结构型式及主要参数
1.2.1高电压试验变压器的结构型式
1.2.2试验变压器的主要参数
1.3串级高压试验变压器
1.3.1串级变压器的基本原理
1.3.2降低试验变压器短路电抗的内部结构措施
1.3.3自耦式串级变压器的短路电抗计算
1.3.4几种自耦式串级试验变压器的外形及结构
1.3.5串级试验变压器的优缺点
1.4高电压试验变压器的调压装置
1.4.1自耦调压器
1.4.2移圈式调压器
1.4.3电动发电机组
1.5试验变压器输出电压的升高及波形畸变
1.5.1容性试品上的电压升高及引起的测量误差
1.5.2由于试品闪络所引起的恢复过电压及防止这种过电压的方法
1.5.3高电压试验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波形失真及改善措施
1.6交流高压串联谐振试验设备
1.7用高压试验变压器产生操作冲击波的方法
1.7.1电容器对变压器一次侧放电产生操作冲击波
1.7.2用闸流管使变压器一次侧瞬间接通工频电源产生操作冲击波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交流高电压的测量
2.1概述
2.2测量球隙
2.3静电电压表
2.4高压交流分压器及充气标准电容器
2.4.1交流分压器的测量误差分析
2.4.2交流电容分压器的组成
2.4.3电容分压器等效电容的测量
2.5峰值电压表
2.5.1利用电容电流整流测量峰值电压
2.5.2利用电容器上的整流充电电压测量峰值电压
2.5.3有源数字式峰值电压表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直流高电压试验设备
3.1概述
3.2高压硅堆
3.3硅堆的电压分布和均压措施
3.4倍压电路
3.5直流高压串级发生器
3.6小型化的直流高压串级发生器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直流高电压的测量
4.1概述
4.2电阻分压器
4.3桥式电阻分压器
4.4测量系统的比对和校准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冲击电压发生器
5.1发生器的功用和冲击电压波形
5.2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5.3发生器放电回路的数学分析
5.3.1基本回路的分析
5.3.2简化回路的近似计算分析
5.3.3考虑电感作用后的简化回路分析
5.3.4通过计算机程序计算发生器放电回路
5.4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回路
5.5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同步
5.5.1中间球隙过电压状态分析
5.5.2改善发生器同步性能的措施
5.6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波形振荡
5.6.1阻尼条件的分析
5.6.2寻求发生器电感L和杂散电容C′的方法
5.7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结构
5.8冲击电压发生器设计计算举例
5.9产生截断波的方法
5.10产生操作冲击波的方法
5.11陡波前冲击电压的产生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6章冲击高电压的测量
6.1概述
6.2用球隙测量冲击电压的特点
6.3冲击高电压分压器
6.3.1冲击高压分压系统的构成
6.3.2冲击测量系统的转移特性
6.3.3各类冲击分压器概述
6.3.4电阻分压器
6.3.5电容分压器
6.3.6阻容串联分压器
6.3.7微分积分测量系统
6.3.8冲击测量系统的性能试验和校准
6.4高压示波器
6.5数字存储示波器
6.5.1发展及应用
6.5.2基本原理
6.5.3主要技术指标
6.5.4DSO应用于高电压测试中的基本技术指标和注意事项
6.6高电压测试的抗干扰措施
6.6.1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和防止措施
6.6.2抗干扰综合措施实例
6.6.3冲击测量系统的干扰试验
6.7光电测量系统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冲击电流发生器
7.1概述
7.2冲击电流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7.3冲击电流发生器的结构
7.4冲击电流发生器的电流幅值和波形的调节
7.4.1线性阻抗元件的电路
7.4.2含有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路
7.5冲击电流方波发生器
7.6冲击电流发生器的恒流充电
7.6.1采用恒流源充电的必要性
7.6.2LC恒流源的基本原理
7.6.3恒流充电装置的实例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冲击电流的测量
8.1概述
8.2分流器
8.2.1对分流器的性能要求
8.2.2分流器的几种结构形式
8.3罗戈夫斯基线圈
8.3.1罗戈夫斯基线圈测量电流的原理和特点
8.3.2两种积分方式的罗戈夫斯基线圈
8.3.3罗戈夫斯基线圈的结构
8.4冲击电流测量系统的性能试验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高电压下介质损耗和电容的测量
9.1概述
9.2西林电桥
9.2.1基本原理和接线
9.2.2杂散电容和电桥屏蔽
9.2.3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和消除
9.2.4电桥的准确度和指零仪
9.3电流比较仪式电桥
9.4在线监测和全数字测量法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局部放电测量
10.1概述
10.2局部放电的检测
10.3局部放电检测时的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10.4局部放电的定位及其他检测方法
10.5局部放电的现场测试和在线监测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高电压实验室
11.1高电压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及其参数
11.2高电压实验室的净空距离
11.3高电压实验室的屏蔽
11.3.1屏蔽的作用和原理
11.3.2高电压实验室的屏蔽结构
11.4高电压实验室的接地
11.4.1接地的作用
11.4.2接地装置的实施
11.4.3接地系统的性能试验
11.5高电压实验室的建筑
11.6高电压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
思考题
习题
参考文献
附录A附表
表A1球隙放电标准
表A2大容量成套工频高压试验设备主要技术数据
表A3脉冲电容器
表A4高压硅堆技术参数
表A5同轴电缆参数表
表A6电阻合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表A7常用电阻合金线规格
表A8国产电源滤波器的主要性能
表A9各类设备的1min工频耐受电压
表A10各类设备的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表A11超高压设备的标准绝缘水平
附录B3~5阶冲击放电回路的电压象函数表达式
附录C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放电回路计算程序
附录D冲击电流发生器的放电回路计算程序
附录E冲击电流发生器放电回路中包含有非线性电阻的计算程序
习题答案
2100433B
高电压试验技术又与脉冲功率技术、激光技术、高压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等技术密切相关。为此在本书的编写中,作者尽量做到取材丰富,内容翔实。本书前8章讲述高电压试验设备及相应的测量装置,内容包括交流高压、直流高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的测试。第9,10两章分别叙述介质损耗和介质内部局部放电的测量。第11章专门讨论高电压实验室设计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本书着重讲清试验设备和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并提供设计和选择这些设备与装置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IEC的有关规定。
本书可作为高电压及绝缘技术专业的专业教材,还可供电力系统和电工制造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试验用最高压力就是35,所以超过就试不了了。相当于直接在设备里(电压等级高)试了
我怎么记得是-2,+3。你找到出去了么?
可以适当的降低频率,减少输出功率.
本文论述了适用于医疗卫生部门日常监测诊断;X线机管电压精度的测试方法,管电压试验暗盒法及其所需工具,测量方法和结论。
开关分合闸线圈动作电压试验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4版)
作者:陈昌渔、王昌长、高胜友著
定价:49.80元
印次:4-1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302489795
出版日期:2017.12.01
印刷日期:2017.12.22
高电压试验技术是高电压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它还与脉冲功率技术、激光技术、高压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等技术密切相关。在本书的编写中,作者尽量做到取材丰富,内容翔实。本书前8章讲述高电压试验设备及相应的测量装置,内容包括交流高压、直流高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和冲击电流的测试。第9、10两章分别叙述介质损耗因数和介质内部局部放电的测量。
本书第2版自2008年问世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学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的关爱和支持,已经连续印刷了10次。 2012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教材特等奖;同年,相应的教学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书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3年被批准为清华大学“985”三期名优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断提高课程重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与教学理念,先后在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材料力学”研究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全过程讲授这门课程,授课对象每年约200名。在同事和同学们的支持与帮助下,对于教育和教学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收获。材料力学(第3版)将着重反映6年来我们在研究型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样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怎样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怎样对传统内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论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战性。基于此,本书第3版修订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调整了部分章节,将材料的力学性能从“第2章 轴向载荷作用下杆件的材料力学问题”中独立出来,形成“第3章 常温静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重写了“剪力图与弯矩图”作为第6章;将原来的第6章分为3章: “第7章 平面弯曲正应力分析与强度设计”和“第8章 弯曲剪应力分析与弯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弯曲、弯曲与拉伸或压缩同时作用时的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将原来的第8章分为: “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分析”和“一般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设计准则及其工程应用”,分别列为第11章和12章;将原来的12章也分为两章: “动载荷与动应力概述”和“疲劳强度与构件寿命估算概述”,分别列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梁的位移叠加法中的逐段刚化法;应变分析;细长压杆实验结果;线性累积损伤与疲劳寿命估算等。
第三,将力系简化的方法引入横截面的内力分析,改革传统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画法。
第四,正确处理变形与位移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将确定梁的转角和挠度的章节名改为“梁的位移分析与刚度设计”。
第五,在部分章节引入“反问题”: 相对于正问题,反问题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过对于反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于正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创新思维。
第六,在部分章节设计了“开放式思维案例”作为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资源。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对于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学(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灾难性工程事故的力学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变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随着课程研究型教学在更多高校开展、深入和发展,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材料力学教材的质量。
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定稿。定稿期间,得到旅加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本书出版之际,著者谨表诚挚谢意。
诚挚地感谢广大读者对本书的关爱,希望大家对本书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