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工程硕士教育机械工程领域发展报告 | 作 者 | 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 |
---|---|---|---|
ISBN | 9787308089616 | 页 数 | 222页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1年9月1日 |
装 帧 | 平装 | 开 本 | 16 |
封面
书名页
内容提要
版权页
工程硕士教育“工程领域发展报告”系列丛书 总序
编委会
前言
目录页
专题1 微系统与微/纳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 引言
2 微系统与微/纳加工技术概况
3 微系统与微/纳加工技术应用
3.1 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3.2 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
3.3 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2100433B
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编著的《工程硕士教育机械工程领域发展报告》是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协作组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而编写的,主要反映了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发展趋势以及最新重大工程应用,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开扩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工程硕士教育机械工程领域发展报告》的撰写分为不同的专题进行阐述。由于机械工程学科涉及众多的研究方向,若对每一个研究领域都有所涉及,势必导致本书篇幅太长,因此,本书的撰写思路是先选定若干目前的研究热点,以后逐步扩展,形成系列发展报告。本书优先选择了7个国内外目前比较关注的研究热点,即微系统与微/纳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快速成形技术、装备再制造工程、故障诊断技术和数字化制造。书中内容反映了这些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工程应用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工程硕士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叫***,男,汉族,xx岁。xx年参加工作,xx年调入**银行,xx年任支行计算机维护员,兼支行线路、电器、电话、发电等后勤维修管理工作。xx年x月从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专业毕业,获...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
注册机械工程师是由机械工程师学会(IME)开展的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认证体系通过统一资格考试、面试、专业能力评估、业绩考核、行业权威人士推荐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价。旨在为行业...
Manipulator i s now used as a i ndustrial robot s in use, the control obje ctives often appear ofte n in industrial automati on. Industrial a utomati 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mature d, as mat ure a technology line has bee n rapi d devel opme nt in industrial aut omation a s a se parate subje ct. Ma nipulator appli cation bega n to filter into w eldi ng, logisti cs, mecha nical processing, a nd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针对目前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山东科技大学的培养经验,在确定培养目标、建立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及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给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
《工程硕士教育项目管理领域发展报告》是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受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而编写的,着重反映了项目管理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对提高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水平,帮助他们扩大视野,活跃思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硕士教育项目管理领域发展报告》集研究、资料和探索汇编于一体,共包括9个专题。在逻辑上,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专题,属综合篇,概要了项目管理的发展和研究趋势;
第二部分包括第2专题和第3专题,属认证篇,分别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为权威的项目管理资质认证PMP和IPMP的知识体系PMBOK和ICB的发展情况;
第三部分包括第4-第9专题,属研究篇,由6位专家分享其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项目后评价、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项目管理评估模型、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项目管理实证性研究方法等。因此,《工程硕士教育项目管理领域发展报告》可被誉为是在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可多得的一本项目管理领域前沿资料,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专题1 项目管理发展和研究趋势
1 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1.1 项目管理发展简史
1.2 项目管理发展国内外简要现状
1.3 项目管理发展的未来
2项目管理研究趋势
2.1 项目管理研究热点的简要演变
2.2 项目管理目前的研究热点
2.3 项目管理研究的将来发展方向
专题2 从《PMBOK@指南》看项目管理的发展
1 绪论
2 项目管理简史
2.1 项目管理在国外的发展
2.2 项目管理在国内的发展
3 项目管理作为专门职业与专业学科
3.1 项目管理作为专门职业
3.2 项目管理作为专业学科
4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4.1 概述
4.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文件
4.3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文件的作用
5 《PMBOK@指南》前3版的演变
5.1 《PMBOK@指南》的起源
5.2 《PMBOK@指南》1996年版
5.3 《PMBOK@指南>>2000年版
5.4 《PMBOK@指南》第3版
5.5 小结
6 《PMBOK@指南》第4版中的新发展
6.1 加强项目干系人管理
6.2 强调项目需求分析
6.3 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工作
6.4 进一步理顺对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过程
6.5 加强项目执行和监控过程组
6.6 强调项目经理的人际关系技能
6.7 小结
7 对《PMBOK@指南》修订的建议
7.1 减少内容重复
7.2 追求更加严谨
7.3 避免篇幅不断增加
8 《PMBOK@指南》在中国的应用
8.1 从学习到应用《PMBOK@指南》
8.2 从应用到改进《PMBOK@指南》
8.3 开展《PMBOK@指南》中国化的探讨
专题3 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基准(ICB)的研究与发展
1 绪论
1.1 ICB介绍
1.2 从ICB 2.0版到3.0版的发展
1.3 ICB的基本原则
1.4 世界范围的合作
2 ICB的关键概念
2.1 能力
2.2 能力要素
2.3 能力基准
2.4 能力级别
2.5 分类标准
2.6 能力评估
2.7 项目、大型项目、项目组合
2.8 项目管理办公室
2.9 项目或大型项目办公室
2.10 项目成功
3 基于ICB的IPMP认证
3.1 1PMA全球四级认证体系
3.2 认证程序
3.3 总体认证方案
3.4 认证组织
4 ICB能力要素简介
4.1 技术能力要素
4.2 行为能力要素
4.3 环境能力要素
5 附件:目前出版的国家能力基准状况
专题4 专题项目后评价前沿发展报告
1 专题前言
2 专题项目后评价的特点、作用和原则
2.1 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2.2 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2.3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原则
2.4 项目后评价的要求
3 专题项目后评价的发展历程
3.1 国外项目后评价的发展
3.2 国内项目后评价的发展
4 专题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4.1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4.2 后评价的评价方法
5 专题项目后评价的实施和反馈
5.1 项目后评价机构
5.2 后评价工作程序
5.3 项目后评价的反馈机制
6 专题项目后评价热点及展望
6.1 项目后评价热点领域
6.2 项目后评价前沿展望
6.3 项目后评价发展趋势
7 专题现阶段我国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7.1 目前我国项目后评价存在的问题
7.2 做好我国项目后评价的对策建议
专题5 专题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前沿发展报告
1 专题绪论
1.1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和研究项目导向型组织与社会
1.2 为什么人们需要研究和建设项目导向型组织与社会
1.3 面向知识经济的项目导向型组织与社会的好处
2 专题国内外有关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研究状况
2.1 欧洲有关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研究
2.2 美国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研究
2.3 我国的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相关研究
3 专题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3.1 人类不同社会阶段的经济发展主导模式不同
3.2 不同的经济主导模式需要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
4 专题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4.1 美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项目导向型的组织和社会
4.2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样需要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
4.3 我们全社会的管理内容与管理主导模式的转变
5 专题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5.1 我国现代项目导向型社会的结构模型
5.2 我国现代项目导向型社会的组织与构成
6 专题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转型与建设
6.1 我国发展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深层理由
6.2 我国发展项目导向型社会的时机和过程
6.3 我国项目导向型组织和社会的分步建设步骤和发展途径
6.4 我国项目导向型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
6.5 我国项目导向型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
专题6 专题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前沿与进展
1 专题绪论
1.1 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
1.2 价值工程学科的发展
1.3 价值工程的应用领域
2 专题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发展
2.1 国外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新发展
2.2 项目全生命期管理中的价值理念
2.3 价值方法学与价值工程师标准建设
3 专题价值工程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新进展
3.1 LCC应用的新进展
3.2 FAST图应用的新进展
3.3 价值方法论和适应性研究(节约型社会或低碳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4 专题价值工程在项目中应用的经典案例
4.1 价值工程在建筑项目的案例
4.2 价值工程在产品开发项目的案例
5 专题价值工程在中国项目中应用的问题与对策
5.1 目前价值工程应用的问题
5.2 我国价值工程应用的建议
专题7 专题项目管理评估发展报告
1 专题引言
2 专题项目管理评估模型及其应用概况
2.1 项目管理评估模型的产生与发展
2.2 对项目管理者能力的评估模型
2.3 对单一项目和项目群管理的评估模型
2.4 对组织级项目管理的评估模型
3 专题我国对项目管理评估及评估模型研究与应用现状
3.1 中国项目管理评估基本情况简介
3.2 中国项目管理评估模型的研究开发
3.3 中国项目管理评估模型的体系和内容
3.4 “中国卓越项目管理评估模型”特点
3.5 “中国卓越项目管理评估模型”的应用与发展
3.6 我国在组织项目管理评估模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4 专题对我国项目管理评估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对策建议
4.1 我国项目管理评估发展的基本趋势预测
4.2 对项目管理评估工作的对策建议
专题8 专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若干研究问题、模型与方法
1 专题应急管理中情景分析的研究进展
1.1 情景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概念与内涵辨析
1.2 情景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2 专题应急管理决策中的资源布局与调度研究综述
2.1 应急资源布局问题模型与方法
2.2 应急资源调度问题模型与方法
2.3 总结与展望
3 专题项目安排中的干扰管理
3.1 引言
3.2 项目安排中的干扰管理建模
3.3 几个特殊情形
3.4 混合的MIP/CP求解方法
3.5 数值案例
3.6 计算结果
专题9 专题基于循证科学的项目管理实证性研究方法
1 引言
2 专题循证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2.1 循证理论的基本内涵
2.2 循证理论的起源与背景
2.3 循证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2.4 循证科学的实例举证
2.5 循证医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3 专题循证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原则
3.1 循证理论的核心思想
3.2 循证理论的应用原则
4 专题循证科学给项目管理带来的启发
5 专题循证科学在项目管理中应用
5.1 实例分析
5.2 结论2100433B
工程硕士教育从1984年提出,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经历了从试点到奠定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阶段。又自从奠定了人才培养模式后,工程硕士教育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04年的180个培养单位、38个工程领域、年招生3万多人、在校生10万余人。我们的工程硕士教育诞生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既是应社会需求而产生,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位类型和人才培养规格。从发展的势头看,工程硕士教育充满着活力。在当今贯彻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三大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规划。
从学习上来看,前者双语教学,老师一般三三制,即学校导师、企业技术骨干、外籍教师组成。与工学硕士有所不同,一个为校内指导教师,另一个为校外指导教师。从培养模式来看,前者注重应用,后者注重学术研究。从培养目标来看,前者培养复合人才,主要是计算机 管理。后者培养学术尖兵。
入学的途径有两种:1、通过一月份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入学(2017级研究生开始实行)。2、通过十月份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十月考试已取消)。
为使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核验收,已下发(1997)57号文批准全国70多所高校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就是其中的几所被批准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这些高校在加速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有自己的核心专业研究领域,它们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形成各自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项具有理论价值和生产实践效益显著的研究成果。
2009年国家为了弥补学术型硕士实际操作能力差的特点,允许各学校培养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其中全日制工程硕士占了很大比例。与以往GCT在职工程硕士不同的是,全日制工程硕士进行全日制的培养,毕业可以领学历证和学位证,从此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全日制工学硕士地位平等。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每年会减少工学硕士而增加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工程硕士比工学硕士要求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对学校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因为这不同于GCT在职工程硕士,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学校有实践培养基地,对学校的教育经费和培养方式构成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