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钦珊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组组长,国家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项目总负责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96-750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17所国内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
1937年1月出生于江苏如皋;
1961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力学专业;
1960-1969,提前参加工作,从事材料力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1970-1976于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从事核电站二回路设备强度设计与安全分析研究;
1976-1984间,从事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学、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
1985-1986赴荷兰Delft大学从事“非线性弹性稳定理论”研究工作;
1990年晋升教授;
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
1986-1997年间,主要从事“非线性屈曲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构的疲劳寿命”研究、“电力系统导线振动与舞动”研究、“核反应堆结构力学”研究,同时从事“材料力学”、 “工程力学”、“反应堆结构力学基础”、“非线性弹性稳定理论”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和课程改革工作。历任固体力学教研室副主任、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校教学委员会委员等职;
2002年创建“范钦珊教育教学工作室”;
2005年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钱伟长讲座教授;
2007年受聘于南京工业大学力学部任首任力学部主任。2100433B
《工程力学1》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考虑到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要求,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已成共识。为适应改革,很多学校的基础力学课程已经由原来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工程力学课程。新的教学计划中,课程的教学总学时数也有大幅度减少。
著者针对上述教学改革形势,在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以分析和研究,力图在新编的工程力学教材中,做到用有限的学时使学生既掌握最基本的经典内容,又能了解基础力学的工程应用以及最新进展;同时,希望这本新编的工程力学教材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能够为广大院校所采用。
全书分(1)、(2)两卷。《工程力学1》为第(1)卷。第(1)卷为工程静力学和弹性静力学,第(2)卷为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和工程力学专题。这种模块式结构可以组合成多种类型学时的工程力学课程:《工程力学(1)》可作为少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1)》和《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运动学、工程动力学可作为中学时的课程教材;全书(1)、(2)两卷适用于多学时课程的教材。《工程力学(2)》中的工程力学专题主要涉及能量法、动应力和材料的力学行为等新内容,可以供各院校选用。
《工程力学1》配有《工程力学电子教案》、《工程力学电子书》、《工程力学习题全解》及《工程力学学习指导及解题指南》。
钱觉时(JueshiQian),安徽桐城人,1962年生,现为重庆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先后在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和美国宾州大学学习。1992...
工程力学与 结构力学 有什么区别 结构力学是 属于 工程力学的吗??
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工程科学中,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在理论工作上,有时要用微观的方法得出宏观的物理性质。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
有一本书,是专门的课后答案。工程力学习题全解(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工程力学)配套)。下载的没有找到,可以在网上买本二手的就行。
工程力学作业 一、填空题 : 1.受力后几何形状和尺寸均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 。 2.构件抵抗 的能力称为强度。 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各点的切应力与其到圆心的距离成 比。 4.梁上作用着均布载荷,该段梁上的弯矩图为 。 5.偏心压缩为 的组合变形。 6.柔索的约束反力沿 离开物体。 7.构件保持 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8.力对轴之矩在 情况下为零。 9.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 。 10.图所示点的应力状态,其最大切应力是 。 11.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两种效应分别是 。 12.外力解除后可消失的变形,称为 。 13.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 。 14.阶梯杆受力如图所示,设 AB和 BC段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 2A和 A,弹性模量为 E,则杆中最大正应力 为 。 15.梁上作用集中力处,其剪力图在该位置有 。 16.光滑接触面约束的约束力沿 指向物体。 17.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
第 1 次作业 36. 试作下列各杆件的受力图。 : 37. 1-4 试作下面物体系中各指定物体的受力图: (a)圆柱体 O、杆 AB及整体; (b)吊钩 G、钢梁、构件; (c)折杆 ABC、圆柱体 O及整体; (d)杆 AB及整体; (e)棘轮 O、棘爪 AB; ( f )梁 AB、DE和滚柱 C。 38. 图示三铰刚架由 AB 和 BC两部分组成, A、C为固定铰支座, B为中间铰。试求 支座 A、C和铰链 B的约束力。设刚架的自重及摩擦均可不计。 39. 压路的碾子 O重 P = 20 kN,半径 R = 400 mm 。试求碾子越过高度 = 80 mm 的石块时, 所需最小的水平拉力 F min。设石块不动。 :Fmin = 15 kN 40. 构架 ABCD 在 A点受力 F = 1 kN作用。杆 AB和 CD 在 C点用铰链连接, B、D两 点处均为固定铰支座。如
内容介绍
《住区(2002年1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100433B
《装饰设计前沿作品》是广东海天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文祥
《工程力学》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涵盖教学课件、动画、图片、习题、案例等 。
数字课程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内容提供者 |
---|---|---|---|
“工程力学”数字课程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
2016年4月 |
胡拔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