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应力、应变与弹性定律”、“拉伸与压缩”、“弯曲”、“扭转”、“弹性静力学中功的概念”、“稳定性”、“流体静力学”等7部分,每部分都通过练习和解题,掌握弹性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与符号Ⅸ1应力、应变与弹性定律12拉伸与压缩253弯曲544扭转1085弹性静力学中功的概念1316稳定性1627流体静力学173
2100433B
通常在学校图书馆里书架上都有!过来人...
我有 在网上买的 30元 留下你qq我发给你
这个建议你去答案网找
. Word 专业资料 2011 年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工程力学 计算题: 1.梁结构尺寸、受力如图所示,不计梁重,已知 q=10kN/m ,M =10kN · m,求A、B、C处的约束力。 2.铸铁 T 梁的载荷及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 C 为截面形心。已知 I z=60125000mm 4,yC=157.5mm ,材 料许用压应力 [σc]=160MPa ,许用拉应力 [σt]=40MPa 。试求:①画梁的剪力图、弯矩图。②按正应力 强度条件校核梁的强度。 3.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 Fr=2KN , Ft=5KN ,M =1KN· m,l=600mm ,齿轮直径 D=400mm ,轴的 [σ]=100MPa 。试求:①力偶 M 的大小;②作 AB 轴各基本变形的力图。③用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 AB 的直径 d。 4.图示外伸梁由铸铁制成,截面形状如图示。已知 Iz=4500cm 4
输入项目 数据 单位 计算数据 备注说明 锤型号 8.3 吨 8300 (冲击部分重量) 桩半径 250 ㎜ 196250 (管桩截面积) 单桩设计承载力 360 吨 360000 (极限承载力) 桩帽重量 0.6 吨 桩长 41 米 桩每米理论重量 0.383 吨/米 停锤落距 1.8 米 1800 (桩锤起跳高度) 贯入度控制标准 6.88 ㎜/击 6.88 (平均贯入度) 计算公式: AQH Q+0.2q P(P+A) Q+q PHC500(125)型桩极限贯入度控制标准 (停锤标准) ×S= 动力学公式计算打桩贯入度 (PHC管桩) 16303 (附加重量) 计算符号 14.5351646 Q A P 桩型号 每米理论重 500(125) 0.383 500(100)A 0.3142 400(90)A 0.2191 H 300(70)A 0.1265 S q 管桩)
前言
第1部分 工程力学综合测试习题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1)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2)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3)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4)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5)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6)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7)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8)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1)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2)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3)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4)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5)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6)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7)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8)
第1~6章 综合测试习题答案
第7~10章 综合测试习题答案
第2部分 工程力学实验
项目1 材料的拉伸实验
项目2 材料的压缩实验
项目3 测定钢的弹性模量E
项目4 扭转实验
项目5 电测应力分析
第3部分 实验报告
一、拉伸实验报告
二、压缩实验报告
三、测定材料弹模E实验报告
四、扭转实验报告
五、纯弯曲梁正应力实验报告2100433B
《建筑识图与构造习题及实训(第2版)》与《建筑识图与构造》(滕春,茹望民主编)配套使用,主要介绍建筑识图基础知识、房屋构造和建筑工程图三部分练习与实训内容。《建筑识图与构造习题及实训(第2版)》共十四个单元,分别是:制图基本练习;投影图;剖面图与断面图;建筑构造概论;基础与地下室;墙体;楼地层;楼梯;门窗构造;屋顶构造;变形缝;单层工业厂房;建筑施工图识读;综合技能实训。
本习题及实训参照《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CJ/T 250—2011)相关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内容要求,适应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求。
《建筑识图与构造习题及实训(第2版)》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及相关专业配套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建设行业职业资格岗位证书专业基础知识培训的参考用书或自学用书。
《工程实训报告与习题集(第2版)》是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多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书各实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基本要求和实训报告与习题。在内容形式上有选择、判断、填空、问答等类型的复习题、思考题和综合分析题,习题的设计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形式多样,可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在内容编排上根据“基本、必需”的原则,按各工种的实训要求和实训时间排成不同的工种集,同时又安排不同的深度层次,便于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训需求。另外,问答题多设计为填表式,以方便作答并以此培养学生学会制作规范的技术文件;超出大纲的实践题有充分的提示,在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的同时又充分兼顾教师对作业批阅的方便。
本书可作为教改力度较大的高等工科院校、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等层次院校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