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工程力学(第2版,全国高等专科教育机械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 [1] | 作 者 | 胥宏 [1]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4年3月 |
页 数 | 253 页 | 定 价 | 32 元 |
开 本 | 16 开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111456759 [1] |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主要符号表
绪论1
第1章静力学基础3
11静力学基本概念3
12静力学公理4
13约束与约束反力6
14受力分析与受力图9
15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12
16力对点之矩14
17平面力偶系的合成15
18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17
小结20
习题21
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及
应用27
21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27
22三种特殊平面力系的平衡28
23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32
24物体系统的平衡33
25桁架的内力计算38
26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41
小结45
习题46
第3章空间力系52
31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52
32力对轴之矩53
33空间力系的平衡55
小结57
习题57
第4章拉伸与压缩59
4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59
4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61
43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62
44应力的概念拉(压)杆横截面
上的应力64
45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67
46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70
47拉(压)杆强度条件及其应用74
48应力集中的概念78
49拉压静不定问题79
410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81
小结86
习题87
第5章圆轴的扭转93
51圆轴扭转的工程实例与力学
模型 93
52扭矩93
53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 95
54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与变形 97
55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条件100
小结102
习题102
第6章梁的弯曲104
61平面弯曲的工程实例与力学模型104
62梁弯曲时的内力和内力图105
63剪力、弯矩、载荷集度间的关系110
64平面图形的几何参数计算113
65对称弯曲正应力117
66对称弯曲切应力121
67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126
68提高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128
69梁的弯曲变形分析130
610梁的刚度条件及提高梁的抗弯
刚度的措施137
小结138
习题139
第7章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144
71应力状态的概念 144
72二向应力状态分析146
73三向应力状态分析简介及广义胡
克定律151
74强度理论简介154
75组合变形概述159
76拉伸(压缩)和弯曲的组合变形160
77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162
小结165
习题165
第8章压杆稳定170
81压杆稳定与临界载荷170
82临界应力与临界应力总图173
83压杆的稳定性计算174
84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176
小结177
习题177
第9章交变应力179
91交变应力的工程实例与循环
特性179
92材料持久极限与构件持久极限181
93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183
小结185
习题185
第10章质点和刚体运动学基础187
101点的运动187
102刚体的平动192
103刚体的定轴转动193
104点的合成运动197
105刚体的平面运动203
小结210
习题212
第11章动力学基础215
111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216
112刚体绕定轴转动动力学基本方程219
113动量定理221
114动量矩定理226
115动能定理228
小结234
习题234
附录型钢规格表(节选)239
附录A等边角钢(GB/T 706—2008)239
附录B槽钢(GB/T 706—2008)242
附录C工字钢(GB/T 706—2008)244
习题答案246
参考文献254 2100433B
本书是为适应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工程力学教学(50~80学时)需要,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的教材。
全书除绪论外,共有11章,内容有:静力学基础、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及应用、空间力系、拉伸与压缩、圆轴的扭转、梁的弯曲、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压杆稳定、交变应力、质点和刚体运动学基础、动力学基础。每章均有多种形式的思考题与习题,并附有答案。本书特点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以结构的静力分析、强度和刚度分析为主。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书中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深入浅出地通过大量例题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够解决工程实际中一般的力学问题,并为进一步阅读其他力学著作打好基础。本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通常在学校图书馆里书架上都有!过来人...
工程力学与 结构力学 有什么区别 结构力学是 属于 工程力学的吗??
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工程科学中,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在理论工作上,有时要用微观的方法得出宏观的物理性质。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力学的研究成果改...
找大学教授那
精品文档 . 第五章习题 5-1 重为 W=100N,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因数 f=0.3 ,(a)问当水平力 P=10N时,物体 受多大的摩擦力,( b)当 P=30N时,物体受多大的摩擦力?( c)当 P=50N时,物体受 多大的摩擦力? 5-2 判断下列图中两物体能否平衡 ?并问这两个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已 知: (a)物体重W =1000N,拉力 P=200N,f=0.3 ; (b)物体重W =200N,拉力 P=500N,f=0.3 。 5-3 重为W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角为ρ,且α>ρ。 如在物体上作用一力Q,此力与斜面平行。试求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力 Qde 最大值和最 小值。 5-4 在轴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为 m=-1000N.m,有一半径为 r=25cm的制动轮装在 轴上,制动轮与制动块间的摩擦因数 f=0.25 。试问制动时,制动块对
1 eBook 工程力学 (静力学与材料力学 ) 习题详细解答 (教师用书 ) (第2章) 范钦珊 唐静静 2006-12-18 2 习题 2-2图 第 2章 力系的简化 2-1 由作用线处于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 F和 2F所组成平行力系如图所示。二力作用 线之间的距离为 d。试问:这一力系向哪一点简化,所得结果只有合力,而没有合力偶;确 定这一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说明这一合力矢量属于哪一类矢量。 解:由习题 2-1 解图,假设力系向 C 点简化所得结果只有合力, 而没有合力偶, 于是, 有 ∑ = 0)(FCM , 02)( =?++- xFxdF , dx =∴ , FFFF =-=∴ 2R , 方向如图示。合力矢量属于滑动矢量。 2-2 已知一平面力系对 A(3,0),B(0,4)和 C(-4.5,2)三点的主矩分别为: MA、MB 和 MC。若已知: MA=20 kN
《工程力学(第2分册)》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的。《工程力学(第2分册)》在编写、修订时精选传统内容,力求讲清概念和公式,理论推导从简或略去,重视宏观分析,注重工程应用。《工程力学(第2分册)》采用模块式和贯通式相结合的方式编写。
全书分为两分册。一分册内容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刚体静力分析基础、平面力系、空间力系与重心、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基础、杆件的内力分析、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复杂应力状态下杆件的强度计算、杆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压杆稳定、运动力学基础、动载荷与交变应力。第二分册含有结构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计算、超静定结构计算、矩阵位移法、结构计算的其他问题。每章后有思考题和习题,并附习题答案。本册为第二分册。
《工程力学(第2分册)》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的近机、近土各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已经经历了6个年头,这期间很多高校都选用它作为“工程力学”课程教材。著者藉本书再版之际感谢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对本书的厚爱。
最近几年,著者一方面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藉到全国各地讲学之机,对我国高等学校“工程力学”的教学状况和对“工程力学”教材的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征求了全国很多高校从事基础力学教学工作的老师,和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同学,关于“工程力学”教材使用和修改的意见。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编写新时期“工程力学”教材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就是: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下大力气压缩教材篇幅,同时进行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与电子书等在内的教学资源一体化的设计,努力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
新世纪中新事物层出不穷,没有也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教材,我们将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不断提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质量为己任,不断地从理念、内容、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对“工程力学”教材加以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制订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广大读者的意见,本书第2版在内容与体系方面作了如下调整:
(1) 引入大量工程实例,突出从“工程构件与结构”到“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力学分析;以及从“力学模型”与理论分析成果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力图在提高读者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的同时,提高读者的工程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新增“简单的静不定问题”一章,将原来分散在各章的静不定问题都归纳到这一章里。
(3) 更新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第2版除课程概论外,分为三篇,共3章。第一篇为静力学,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与简化、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共3章。第二篇为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概述、杆件的内力分析与内力图、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弯曲强度问题、弯曲刚度问题、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共8章。第三篇为专题概述,包括: 简单的静不定问题、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共2章。所需学时约为66~76。本书由范钦珊主编,唐静静、刘荣梅、范钦珊编著,唐静静和刘荣梅分别是2006年和2004年全国青年力学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获得者,两位年轻老师的加盟,一方面有利于在新版教材中反映教学第一线的要求与教学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教材建设的连续性。
本书初稿是著者2010年6-8月间在加拿大多伦多休假期间完成的。衷心感谢旅居加拿大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为著者提供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
衷心希望关爱本书的广大读者继续对本书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1年1月11日 于南京
本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已经经历了6个年头,这期间很多高校都选用它作为“工程力学”课程教材。著者藉本书再版之际感谢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以及业余读者对本书的厚爱。
最近几年,著者一方面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藉到全国各地讲学之机,对我国高等学校“工程力学”的教学状况和对“工程力学”教材的需求进行了大量调研,征求了全国很多高校从事基础力学教学工作的老师,和学习“工程力学”课程的同学,关于“工程力学”教材使用和修改的意见。
大家一致认为,我们编写新时期“工程力学”教材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就是: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下大力气压缩教材篇幅,同时进行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与电子书等在内的教学资源一体化的设计,努力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和同学提供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
新世纪中新事物层出不穷,没有也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教材,我们将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以不断提高“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质量为己任,不断地从理念、内容、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对“工程力学”教材加以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制订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广大读者的意见,本书第2版在内容与体系方面作了如下调整:
(1) 引入大量工程实例,突出从“工程构件与结构”到“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力学分析;以及从“力学模型”与理论分析成果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力图在提高读者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的同时,提高读者的工程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新增“简单的静不定问题”一章,将原来分散在各章的静不定问题都归纳到这一章里。
(3) 更新了部分例题和习题。
第2版除课程概论外,分为三篇,共3章。第一篇为静力学,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与简化、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共3章。第二篇为材料力学,包括:材料力学概述、杆件的内力分析与内力图、拉压杆件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设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变形分析以及强度和刚度设计、弯曲强度问题、弯曲刚度问题、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压杆的稳定性分析与稳定性设计共8章。第三篇为专题概述,包括: 简单的静不定问题、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共2章。所需学时约为66~76。本书由范钦珊主编,唐静静、刘荣梅、范钦珊编著,唐静静和刘荣梅分别是2006年和2004年全国青年力学教师讲课竞赛特等奖获得者,两位年轻老师的加盟,一方面有利于在新版教材中反映教学第一线的要求与教学改革成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教材建设的连续性。
本书初稿是著者2010年6-8月间在加拿大多伦多休假期间完成的。衷心感谢旅居加拿大的赵渊先生和范心明女士为著者提供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
衷心希望关爱本书的广大读者继续对本书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
范钦珊2011年1月11日 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