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 | 作 者 | 陈保胜,周健 |
---|---|---|---|
ISBN | 9787560827476 | 页 数 | 134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4-2-1 |
装 帧 | 平装 | 纸 张 | 胶版纸 |
字 数 | 175000 |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分类和耐火等级
第一节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第二节 高层建筑分类
第三节 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
第三章 高层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和规划
第一节 高层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和要求
第二节 高层建筑的规划布局
第四章 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防火间距
第一节 高层建筑防火间距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 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
第五章 高层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和构造设计
第一节 防火分区的作用
第二节 防火分区设置的要求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十二章,从高层建筑的特点出发,着重从总平面布置、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室内装修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阐述。书中附有工程实录图,并作了分析和说明。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建筑设计人员和参加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的技术人员参考。
还是安全的,高层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实行验收或准用证制度,未领取验收合格通知书或准用证的安全防护...
1、疏散设计: 一般高层建筑将楼梯作为人员疏散首选。根据“高规”规定,高层建筑中的电梯有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在火灾时客梯迫降至电梯首层,并停止使用;另一种是消防队员通过消防电梯进入着火层实施扑救...
首先呢 窗户 最好是双层钢化玻璃的 质量好一些 &...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分别从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几个方面对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分别从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几个方面对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路。
地下工程的安全疏散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1.正确确定疏散时间 这是安全疏散的基本因素,制定防火技术措施,应以疏散时间为考虑间题的基础。失火后,就应使人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疏散口从危险地疏散到安全地一地下工程外或避难处。因此至安全出口的最大步行距离、通道的宽度、出口数目、大小,都必须满足安全疏散和疏散时间的要求。对于地下建筑来说,由于热烟的危害性大,在考虑人员疏散时,应该有一个疏散时间的概念。一般疏散时间定于3min之内为宜。
2,考虑安全疏散速度 关于疏散速度问题,也是疏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建筑物功能不同,人员组成不同,照明条件不同,差别也不一样。我国规范规定每100人需要通道的出口宽度为1m. 在设计中参考上述参数时,应该考虑地下工程在无自然采光的条件下,琉散时间要比地面建筑严些。尤其是火灾时,由于正常电源被切断,应急照明照度较小情况下,烟雾弥漫空间,阻挡人们视线,疏散速度会小得多,因此取值时应按最困难的条件考虑。
3.合理确定安全疏散出口距离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J 98-87)根据工程的功能对安全疏散距离分别作了规定,按该规范执行即可。
4.地下工程必须设有足够的安全出口 一般的地下工程,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对于较大的地下工程,每个防火分区都应该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必须直接对外,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人防工程的安全疏散设计有哪些设计要求?
(一)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二)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容纳人数不大于30人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有竖井,且竖井内有金属梯直通地面时,可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个与相邻防火分区相通的防火门;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m2,且经常停留人数大于3人的防火分区,可只设置一个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门;
(三)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房间,可设置一个;
(四)疏散距离:
1.房间内最远点至房门不应超过15m.
2.房门至最近安全距离同“高规”疏散出口。
地下工程的安全疏散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1.正确确定疏散时间
这是安全疏散的基本因素,制定防火技术措施,应以疏散时间为考虑间题的基础。失火后,就应使人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疏散口从危险地疏散到安全地一地下工程外或避难处。因此至安全出口的最大步行距离、通道的宽度、出口数目、大小,都必须满足安全疏散和疏散时间的要求。对于地下建筑来说,由于热烟的危害性大,在考虑人员疏散时,应该有一个疏散时间的概念。一般疏散时间定于3min之内为宜。
2,考虑安全疏散速度
关于疏散速度问题,也是疏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建筑物功能不同,人员组成不同,照明条件不同,差别也不一样。我国规范规定每100人需要通道的出口宽度为1m.
在设计中参考上述参数时,应该考虑地下工程在无自然采光的条件下,琉散时间要比地面建筑严些。尤其是火灾时,由于正常电源被切断,应急照明照度较小情况下,烟雾弥漫空间,阻挡人们视线,疏散速度会小得多,因此取值时应按最困难的条件考虑。
3.合理确定安全疏散出口距离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J 98-87)根据工程的功能对安全疏散距离分别作了规定,按该规范执行即可。
4.地下工程必须设有足够的安全出口
一般的地下工程,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对于较大的地下工程,每个防火分区都应该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出口必须直接对外,以确保人员安全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