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刘宝庆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12年8月 | 页 数 | 248 页 |
定 价 | 40 元 | ISBN | 9787122140357 |
第1章绪论1
11能源概论1
111能源定义1
112能源分类1
113能源评价3
12节能的概念及必要性3
121节能的定义3
122节能的必要性4
123节能的相关概念6
13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途径11
131我国化学工业的特点11
132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13
133化学工业节能的意义14
134化学工业节能的途径15
思考题与习题17
第2章过程节能的基本原理19
21概论19
22基本概念19
221能量形式19
222热力系统20
223基准状态21
224平衡状态22
225可逆过程23
23热力学第一定律24
231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表达形式24
232封闭体系的能量平衡方程24
233稳流体系的能量平衡方程25
234稳流体系能量平衡方程的实际应用26
235轴功及其计算29
236热量平衡32
24热力学第二定律33
24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33
242熵及熵增原理33
243熵产生和熵平衡34
25理想功与损失功35
251能量的品质35
252理想功(Wid)(也称最大可用技术功)36
253损失功(WL)(也称损耗功)37
254热力学效率(ηT)39
26能量的分析法40
261(exergy)与平衡方程40
262常见类型的计算42
263常见化工过程的分析应用44
27节能理论的新进展48
271可避免损失与不可避免损失48
272热经济学50
273有限时间热力学51
274积累理论52
275能值分析52
276综合考虑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分析53
28节能原理的指导意义54
思考题与习题54
第3章通用过程节能技术56
31热泵节能技术56
311热泵定义与分类56
312压缩式热泵56
313吸收式热泵58
314蒸汽喷射式热泵60
315第二类吸收式热泵62
316经济上可行的工业热泵的临界热泵性能系数COPcr63
32热管节能技术63
321热管的工作原理63
322热管的分类65
323热管的工作特性65
324热管换热器67
33余热回收节能技术69
331余热的品味与种类69
332余热的特点70
333余热利用的策略71
334余热利用途径71
34过程系统节能技术——夹点技术72
341过程系统节能的意义72
342夹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发展74
343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75
344换热网络设计目标80
345换热网络优化设计84
346换热网络改造综合95
思考题与习题102
第4章典型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104
41流体输送过程及泵与风机的节能104
411流体输送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04
412流体在直管中流动的节能104
413泵的节能108
414风机的节能120
42传热过程及换热设备的节能129
421传热过程节能的理论基础130
422换热器的节能与经济效益132
423传热效率与传热单元数135
424强化传热技术137
425传热过程节能的途径143
426典型换热设备146
43蒸发过程及蒸发器的节能150
431蒸发过程概述150
432蒸发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50
433蒸发器及其选用154
434蒸发过程节能的途径156
44干燥过程及干燥设备的节能159
441干燥过程概述159
442干燥过程的能源160
443正确选择影响干燥过程的因素160
444热泵干燥162
445干燥设备的用能评价指标164
446各种干燥设备能耗的比较166
447干燥过程节能的途径168
45精馏过程及装置的节能169
451精馏基本原理169
452精馏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71
453精馏过程节能的途径172
46反应过程及反应设备的节能185
461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185
462反应过程节能的途径187
463机械搅拌设备的节能192
思考题与习题196
第5章节能技术的评价198
51节能技术评价的必要性198
52节能技术经济评价198
521技术经济基础198
522节能方案经济评价基础200
523节能方案评价方法201
53节能技术生命周期评价205
531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05
532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208
533节能技术生命周期评价应用策略209
534生命周期评价注意问题及发展趋势210
思考题与习题211
附录212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12
附录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20
附录3一些物质的热力学性质233
附录4理想气体摩尔定压热容的常数235
附录5某些气体在不同温度区间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237
附录6水和水蒸气的热力学性质238
附录7空气的TS图244
附录8氨的TS图245
附录9龟山吉田环境模型的元素化学246
附录10主要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标准化学E0xc以及温度修正系数ξ247
附录11主要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248
参考文献249
第3章为通用过程节能技术,内容涵盖热泵节能、热管节能、余热回收技术和系统节能的夹点技术;第4章为典型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介绍了流体输送过程、传热过程、蒸发过程、干燥过程、精馏过程、反应过程及分别对应的泵、风机、换热器、蒸发器、干燥机、精馏塔、搅拌设备等的节能原理与节能途径;第5章介绍了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与全生命周期评价等。
风能、光能、水能都不是节能技术,只是一种能量开发利用技术,节能指对已有的能量(如电能、热能等)的节约。
一、多联机系统的特点多联机与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节约能源、运行费用低。②节省占用空问。③控制先进,运行可靠,维修方便。④机组适应性好,制冷制热温度范围宽。⑤没汁自由度高,安装和计费...
年产1.2万吨高档卷烟纸生产线,采用了计算机横向定量自动调节系统、质量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纸病在线监测系统和计量棒薄膜施剂机等设备,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卷烟纸纸机。5000吨高透成型纸斜网纸机年产500...
介绍了造纸脱水过程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造纸过程的能耗状况,阐述了造纸过程各工段的用能状况及节能潜力。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造纸过程的节能技术,重点介绍了干燥部相关的节能技术,并对其应用做了综述。
为加快提升我国节能技术装备水平,培育节能产业,为提高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发改委、工信部特制定了《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形成节能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加快节能装备推广应用。
学制与学位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基本学制为四年,总学分建议150~190学分。各高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
业务能力
(1)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具有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能力。
(3)具有设计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
(4)具有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
(5)具有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中选择、运用相应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6)具有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7)能够理解、评价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践对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8)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行业和区域特色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上述业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
1 教 学 篇
A 专业发展与改革
A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整体改革钱才富 段成红 戴凌汉(1)
A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面向21世纪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改革
研究魏新利 吴金星 王定标(3)
A3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段滋华 侯来灵(7)
A4 整合“过控”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跨学科跨专业型人才冯小康(10)
A5 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袁惠新(12)
A6 我校“过控”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讨龚曙光 刘吉普 曾振祥 姜根发 张吴星(16)
A7 浙江工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设想高增梁 方德明 金伟娅(19)
A8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王吉岱 杨兴华 孙 静 陈家义 赵永瑞(22)
A9 我校“过控”专业教学计划的对比分析陈志勤 马小明 黄华养(25)
A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杨启明 梁 政(28)
A1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刘宏杰(31)
A1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叶 涛 田会方 张佑林(33)
A13 构筑“装控”与“能动”共用基础平台赵志广 王振辉 郭彦书(35)
A1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建设分析陈 东 李桂水(38)
A15 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陈 东 李桂水 赵丽娟(40)
A16 拓宽知识面 培养复合型人才杨建国 王羽玲(43)
A1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过程系统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魏耀东 孙国刚(45)
A18 浅谈过程原理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余 超(50)
A19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教学理念在专业课程中的探索陈建国(53)
A20 开展专业课题库建设 完善学分制改革张 颖 龙飞飞 戴 光 李 伟 杨志军(56)
A21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的教风建设陈 莹(59)
A22 灵活专业方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装控”人才姚建国 宋鹏云(61)
A23 对“装控”专业的几点认识杨波涛(64)
A2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与过程工业宋鹏云 胡明辅 姚建国(66)
A25 过程装备设计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靳士兰(70)
B 课程教学与课件
B1 网络版《过程设备设计》多媒体
课件郑津洋 陈志伟 刘仲强 陈勇军 邓贵德 傅 强(72)
B2 化工容器设计网页教学新方法的实践林玉娟(77)
B3 浅谈过程装备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谭 蔚(79)
B4 多媒体教学在有限单元法课程中的应用晁攸明(81)
B5 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吴金星 魏新利 王利霞(84)
B6 双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李宝彦 龙飞飞 徐淑珍(88)
B7 基于Authorware 开发的《过程流体机械》教学课件谈金祝 解 旭(90)
B8 《过程流体机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张 颖 戴 光 李 伟 龙飞飞 杨志军(93)
B9 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改革与实践张建伟 张春梅 聂 鑫 禹言芳 张和平(96)
B10 关于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改与思考刘鸿雁 张少峰 史晓平(98)
B11 讲授过程装备成套技术的体会胡康铨(100)
B12 教育部化工机械基础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介绍陈 旭(103)
B13 化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刘 宏 魏新利 郭茶秀(105)
B14 新疆大学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建设、改革与实践张亚新(107)
B15 新疆大学重点建设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学生调查试卷分析张亚新(109)
B16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总结戚冬红(113)
B17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CAI课件的开发及应用郭茶秀 许世民 刘 宏 魏新利(115)
B18 《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助教型多媒体课件制作赖永泉 王 毅 曹银强(119)
B19 多媒体教学在过程装备控制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实践曾 胜(126)
B20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建设的思考沈 容 徐劲松(128)
B21 《过程设备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建设段成红 于洪杰 钱才富(130)
C 实践教学
C1 加强实践环节 造就创新人才魏新利 吴金星(134)
C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张牢牢 靳 英 王双孝(138)
C3 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的实践与体会孙 铁(140)
C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孙 铁(142)
C5 多功能流体力学性能实验台研制许建辉 潘 琦(144)
C6 大学生暑期创新锻炼计划的实践探索俞天兰 彭德其 俞秀民 蒋少青 刘桂英(146)
C7 加强监管,全面提高工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冯立成(149)
C8 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生产实习的尝试与展望李 勤 李福宝 雷旭霞(152)
C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周勇军 顾海明(154)
C10 过程装备成套技术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廖传华 黄振仁(157)
C11 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习现状的思考康 勇(161)
C12 外压容器失稳实验教学方法研究陈海峰 钱德明 张 勇 乔丽洁(164)
C13 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曾 涛 刘 军(166)
C14 混合与分离多功能综合实验装置研制黄志新 钱才富(168)
C15 过程流体机械课程实验教学顾海明 周勇军 朱廷风(170)
C16 化工专业实验改革探索与实践罗康碧 李沪萍 蒋丽红 祝琳华 贾 愚(173)
C1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新思考宋克俭(175)
C18 “过控”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王大成(178)
C19 对教学型院校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初步思考戴桃书(181)
C20 学院实验教学改革初探朱孝钦 胡明辅 杨 明 郎小川(184)
2 科 技 篇
D 过程工程
D1 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孟庭宇 张晓冬 李志义 胡大鹏 刘学武(187)
D2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韩 伟 刘学武 张晓冬 李志义 夏远景 胡大鹏(192)
D3 超临界CO 2萃取液态物料的实验
研究肖 峰 刘学武 李志义 张晓冬 夏远景 胡大鹏(198)
D4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制备银杏提取物超细
颗粒韩 冰 刘学武 李志义 张晓冬 夏远景 胡大鹏(202)
D5 超临界反溶剂过程中相行为的研究邓小亮 李志义 刘学武 夏远景 张晓冬(205)
D6 合成原料在超临界CO 2染色中玻璃化转变特性
研究王 轶 张晓冬 李志义 胡大鹏 刘学武 夏远景(213)
D7 pH感应型微囊膜给药系统的释放机理及研究
进展曲剑波 褚良银 陈文梅 谢 锐 李 艳(217)
D8 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多孔膜微囊的
制备王广金 褚良银 陈文梅 周先桃 王 枢 李 艳(222)
D9 麦汁煮沸设备中麦汁循环流速的计算研究刘飞鸣 林兴华(226)
D10 中草药浸提液的蒸发传热性能研究宋继田 叶京生 刘振义 李 丁(228)
D11 对羟基左旋苯甘氨酸母液双效降膜热泵浓缩结晶工艺史晓平 陶金亮 郑献军(231)
D12 对映异构体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谢 锐 褚良银 陈文梅 曲剑波(233)
D13 气固提升管内颗粒表观浓度与实际浓度的偏差及其
修正余江涛 林海波 黄卫星 何娟娟 官益豪(237)
D14 改性纤维球过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李宝彦 李淑华(242)
D15 模拟移动床集成分离技术研究杨 健 贺世正 吴绵斌(246)
D16 CO 2、H 2S酸气在低温甲醇中的溶解度崔成山 胡大鹏 代玉强(251)
D17 非晶态高分子粉体的玻璃化转变特性及
测试李 卓 詹世平 刘学武 张晓冬 夏远景 李志义(253)
D18 超细气流粉碎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李 珣 陈文梅 褚良银 陈海焱 李碧仙 周先桃(259)
D19 我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和前景展望刘 燕 张少峰(263)
D20 汽液固多相流蒸发防垢实验研究彭培英 张少峰 钟宏伟 王 琦(267)
D21 变孔径颗粒分布板的颗粒分布性能实验
研究张少峰 韩莉果 孙 娇 王 琦 王淑华(271)
D22 煤炭浮选药剂乳化过程及其装备的研究与试验刘焕胜(275)
D23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刘 燕 张少峰(279)
D24 纯振动场作用下聚合物塑化性能的微观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曾广胜 瞿金平(284)
D25 充分发展气固上行两相流的平均颗粒浓度及操作
区域周 进 漆小波 黄卫星 官益豪 何娟娟(290)
D26 旋转管式膜分离器的分离机理及特性周先桃 陈文梅 褚良银 李碧仙 李 珣(294)
D27 旋转管式膜分离技术的强化方法研究与新
进展李碧仙 陈文梅 褚良银 周先桃 李 珣(298)
D28 有机/无机复合型抗污染油水分离膜研究王 枢 褚良银 陈文梅 李 艳 王广金(301)
D29 涡旋波流体动力学研究李 丰 刘志军 刘凤霞 史启才(305)
D30 废气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冷模体系吸收机理研究孟庆云 史启才 刘志军 刘凤霞(309)
D31 双壁碳纳米管振动的非同轴性沙风焕(312)
D32 水力空化促进化学反应和净化污水的
研究武 君 张晓冬 李志义 刘学武 夏远景 胡大鹏(317)
D33 钻井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王广金 陈文梅 褚良银 周先桃 李 艳 王 枢(322)
D34 回归理想气体定压热容计算公式戚冬红 杨波涛 罗 钫(326)
D35 热泵系统与建筑节能技术胡明辅 吕 云 朱孝钦(329)
E 过程设备
E1 纵流式换热器CFD技术研究与
应用王定标 魏新利 董其伍 刘敏珊 郭茶秀 吴金星(332)
E2 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新进展和展望陈文昕(336)
E3 螺旋折流板后冷却器的开发应用江 楠 汴松霖 邓 波(340)
E4 流体诱导弹性振动换热管的换热及结垢性能研究张锁龙(344)
E5 自转塑料螺旋线自动清洗及其传热强化技术俞天兰 俞秀民 陈国平 张柱银 邓志强(349)
E6 换热设备污垢预测及监测研究进展陈晓文 张早校 陈二锋(352)
E7 立式换热器管外污垢在线三相流态化清洗
技术俞天兰 俞秀民 彭德其 林伟璐 刘 敏(357)
E8 低流速传热管内高效强化新元件
研究俞秀民 俞天兰 林伟璐 张柱银 陈国平 邓志强(360)
E9 双罩式管内自动清洗流态化技术研究俞秀民 林伟璐 陈国平 张柱银(363)
E10 叠加阀液压系统气瓶疲劳试验装置设计徐巧莲 刘东学 李惠玲(367)
E11 基于快速化设计理论开发浮阀塔CAD优化设计系统王 刚 顾锡峰 赵军博 王应林(370)
E12 厚壁圆筒爆破及测试试验装置的研制周勇军 顾海明(373)
E13 基于局域网的设备图纸管理系统研制蒋小文 顾伯勤(375)
E14 16MnR钢和TTStE36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对比
试验孙伟明 金伟娅 高增梁 方德明 张康达(378)
E15 齿边窄条浮阀性能实验研究周三平 樊玉光 陈 兵(382)
E16 2 25Cr1MoV钢高温疲劳裂纹扩展的规律研究王 莺 高增梁 张 芳 孙伟明(386)
E17 设备管理和故障诊断在传动试验机上的应用张 宏 罗会梁(389)
E18 新型预应力换热器的可靠性分析王维慧 曾 涛 付 伶(391)
E19 管壳式换热器的有限元计算金伟娅 高增梁 郑劲松 孙伟明 张康达(393)
E20 超高压容器耐压试验残余变形的测量和计算淡 勇(396)
E21 流化设备相切管口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放样张 静 孟庆尧 陈富新(398)
E22 壁板宽度对大型石油储罐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陈志平 沈建民 蒋伟华(402)
E23 基于仿真及测试的空调管路应力设计系统金 涛 陈建良 童水光 赵 科(407)
E24 基于面向对象的换热设备传热计算系统开发许跃敏(413)
E25 07MnNiCrMoVD 2钢在湿硫化氢环境下应力腐蚀敏感性试验
研究陈冰冰 郑三龙 高增梁(417)
E26 07MnCrMoVDR钢在硫化氢水溶液中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周昌玉(420)
E27 废旧轮胎裂解塔的设计开发及操作参数优化蒋家羚 刘宝庆(424)
E28 管壳式换热器强度的有限元分析胡锡文 林兴华(428)
E29 移动式高压储氢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设计郑传祥 曹 堃(431)
E30 煤焦油加工装置设备的腐蚀及Ni-P合金镀防护技术的研究徐成记 段滋华(434)
E31 侧伸式无泄漏磁传动搅拌器的研制李多民(438)
E32 用空冷器代替冷却塔的技术经济分析李文良 张早校 陈晓文(441)
E33 蒸发器的自然循环自动清洗技术
研究彭德其 俞秀民 俞天兰 邓志强 蒋少青 刘桂英(446)
E34 喷嘴雾化机理的研究进展代玉强 胡大鹏 刘 伟 朱 彻(450)
E35 计算机在化工设备管理中的应用郑劲松(454)
E36 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储罐的优化设计戚冬红(457)
E37 疲劳/断裂可靠性研究的辩证发展及其混沌思考李淑兰 舒晓楠 徐人平 (459)
E38 自激脉冲喷嘴发生机理数值模拟王乐勤 李江云 徐如良 焦 磊 王循明(463)
E39 基于能量法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探讨陈 凌 蒋家羚(468)
E40 吸收塔方圆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杨晓翔(473)
E41 换热设备零部件CAD/CAE系统集成的研究及应用董其伍 刘敏珊 夏立荣(475)
E42 新型高效节能换热设备装配仿真的研究与实现刘敏珊 董其伍 古 新(479)
E43 HECAD系统的建模研究董其伍 刘敏珊 安万辉 崔忠峰(483)
E44 承压设备学研究的现状和对我国承压设备学发展的战略思考郑津洋(488)
E45 管孔开槽对液压胀接接头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段红卫 段成红 钱才富 马俊洪(494)
F 过程机器
F1 一种新型的转鼓加压过滤机陆 遥 钱才富 范德顺(497)
F2 分级式旋转压滤机的排渣浓度与功率消耗曾振祥(499)
F3 活塞压缩机喷水内冷却过程的数学模型陈二锋 张早校 李文良(503)
F4 空压机综合性能实验研究潘 琦 许建辉(508)
F5 4M12活塞式氧压机吸气温度和级间冷却对排气量和功耗影响的试验
研究邹正文 刘建平 周耀密 王正义 杨长岭(510)
F6 新型直板式离心机的性能研究杨晓晨 胡大鹏 代玉强 郑 娟(515)
F7 矸石电厂汽机管系使用可靠性分析赵建平 缪春生 孙 涛(518)
F8 炼铁高炉废热LiBr-H 2O制冷机应用方案初探金苏敏 陶玉灵(523)
F9 水煤浆旋流式燃烧器的运行特性分析朱柳娟 顾伯勤(527)
F10 造纸机铜网镀层耐磨性的研究张 宏 李运来(531)
F11 小型无十字头无油润滑压缩机设计的几个问题赵志广 彭宝成(533)
F12 机械系统动态仿真技术与ADAMS软件的应用袁 博 钱才富 刘 颖(537)
F13 高温条件下试验机活塞位移卸载柔度法的研究张 芳 孙伟明 王 莺 高增梁(543)
F14 基于键合图法的离心式水泵启动特性
仿真王乐勤 吴大转 郑水英 胡征宇 段伟颖 李 杰(548)
F15 碟式分离机立轴系统临界转速计算与分析贺世正 杨 健(554)
F16 直线压缩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谢洁飞 金 涛 郑水英 童水光(558)
F17 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旋转破坏试验研究吴荣仁 张晓峰 宣海军(564)
F18 同轴式微速差双转子系统整机动平衡方法研究张志新 周保堂(567)
F19 高精度O型扫描架机械系统的研制张 宏 吴 敏(573)
F20 用玻璃钢制作离心机转鼓的可行性张建伟 张恩祥 田 健(575)
G 过程控制
G1 电磁阀阀芯结构对水锤影响的试验研究沈 晶 戴凌汉(578)
G2 电磁式平衡调节器的动平衡能力曾 胜 张加庆(583)
G3 向上喷淋二次细化气体净化技术彭德其 俞秀民 俞天兰 林伟璐 刘 敏(590)
G4 隔膜计量泵控制系统研究邓鸿英 张生昌(592)
G5 pH感应型智能开关膜的感应开关特性
研究李 艳 王海东 褚良银 朱家骅 夏素兰 陈文梅 王广金 王 枢(596)
G6 步冷试验装置研制及其高精度温控系统开发谈金祝 张卫兵(600)
G7 安全阀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王友红 郭崇志(603)
G8 小区液化石油气供气系统的研讨方德明 饶宾期 李东新(606)
G9 B/S模式MIS的设计与实现李 斌(608)
G10 浅谈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徐劲松 沈 容(612)
G11 无级可调回流技术中的时间控制方法管宇辉 吴荣仁(616)
H 腐蚀与密封
H1 碳钢在硫化氢水溶液中的腐蚀研究和防护措施莫利明 刘浩宇 段滋华(620)
H2 化学镀镀液中镍含量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的研究方永奎 邱安娥(625)
H3 聚四氟乙烯在密封领域中的应用朱大胜 顾伯勤(630)
H4 热氧老化对纤维增强橡胶基密封材料使用寿命的影响袁立明 顾伯勤 陈 晔(635)
H5 预氧化丝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密封材料的研制于 涛 顾伯勤 陈 晔(637)
H6 GY70型机械密封基本性能及其最佳操作工况研究魏 龙 顾伯勤 孙见君(640)
H7 螺旋槽干气密封流动过程数值模拟蒋小文 顾伯勤(646)
H8 有限元方法在机械密封研究中的应用周剑锋 顾伯勤(650)
H9 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研究纳米磁流体密封的承压
能力樊玉光 周三平 袁淑霞 张迎春 杨 勇(654)
H10 气体端面密封技术研究进展赵 越 宋鹏云(658)
索引 (662) 2100433B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可在机械类、材料类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具备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直接从事化工、炼油、医药、轻工、环保等过程设备与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设计、研究、开发、制造、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对于与机电类有关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