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及其在跳仓法施工中的应用 | 作 者 | 王铁梦 |
---|---|---|---|
ISBN | 9787112086931 | 页 数 | 186 |
定 价 | 30.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7-1 |
前言
第1部分 "抗与放"的基本理念
第1章 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第2章 混凝土的抗拉能力;
第3章 温度应力理论及"抗与敌"的概念;
第4章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第2部分 "跳仓法"施工工艺
第5章 "跳仓法"施工工艺;
第6章 "跳仓法"施工实践;
第7章 "跳仓法"工程经验。 2100433B
本书是根据工程实践中裂缝控制的经验,应用“抗与放”的设计原则,探索永久性变形缝法,后浇带法及跳仓法施工的技术特点及其推广应用条件,重点是近年来解决超长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取代永久性变形缝和后浇带的跳仓法的应用技术。本书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抗与放”的基本概念,共有4章分别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温度应力理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第二部分为“跳仓法”施工工艺,共有3章分别是:“跳仓法”施工工艺,“跳仓法”施工实践,“跳仓法”工程经验。
本书可供土建工程广大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允许依据(主要是考虑钢筋的锈蚀。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第3.3.3~3.3.4条条文说明,详如下) 3.3.3~3.3.4 本规范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级...
补充子目计算。
建议设计单位对地下建筑的墙板宜增配能承受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应力,收缩应力,控制裂缝的水平钢筋、直径不小于Ф12、间距不大于150mm,接头宜采用焊接,并用冷拉调直,安装后保持平直,间距和保护层位置...
2000 年 5月 第 29 卷 第 5期 施 工 技 术 CON STRU CT ION T ECHNOLO GY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 王铁梦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 ,北京 100088 ) [摘要 ] 由于变形作用 (水化热、收缩、气温差 ) 引起工程结构的裂缝是很复杂并很重要的问题 。作者在大量的施工和 处理裂缝的经验以及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 , 包括结构力学近似计算法 、结构与基 础的共同作用 、施工技术 、材料优选 、以及环境条件等 。 [关键词 ] 工程结构 ;裂缝 ; 控制 ;结构设计 ; 施工方法 ;材料 ; 环境条件 [中图分类号 ] TU 746 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2 28498 (2000 ) 0520005 205 Com prehen sive M ethod for Crack i
工程结构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工程的适用性和耐久性,同时也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设计和施工人员,文章就工程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裂缝的不同成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底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40m,侧墙和顶板分段长度不宜大于16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在不设缝情况下成功地解决了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和防渗问题。 主要技术是:
(1)利用"抗放兼施、先放后抗、以抗为主"的原理,经分析科学划分"跳仓块",采取材料、结构、施工管理综合措施,严格实施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
(2)长墙配小直径、高密度水平钢筋置于主筋外侧,底板加铺钢筋网,以增加混凝土抗裂能力。
(3)选择低收缩性水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变形。
(4)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中粗细骨料含泥量和混凝土坍落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变形。
(5)加强信息化施工,采用测温法实现温控。采用塑料薄膜保湿加草袋保温的综合养生措施尽快回填覆土,以达缓慢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降低约束应力。 本成果所进行的裂缝控制理论分析,包括强度及变形分析。紧密联系工程实践: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并非线性关系,超长结构的混凝土裂缝是可控的。超长、超宽、超厚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不设变形缝和后浇带,利用不加任何膨胀剂的常规混凝土采取"分块跳仓法浇筑综合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混凝土有害裂缝,确保了工程抗裂安全度,较国内外常用的施工方法具有创新性,突破了国内规范中地下长墙变形缝许可间距的规定。2100433B
书 名: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原理、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作 者:禹思敏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4月1日
ISBN: 9787560625508
开本: 16开
定价: 95.00元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原理、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分基础篇和应用篇两大部分,共33章。基础篇包括第1~9章,应用篇包括第10~33章。全书从基本内容划分,也可以概括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9章,包括混沌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离散动力系统初步,抛物线映射,常微分方程基本理论,马蹄映射、Shilnikov定理与Melnikov方法简介,连续时间混沌系统,混沌吸引子的刻画,分形与分维,几种混沌同步方案与混沌保密通信制式。第二部分为第10~26章,包括连续时间混沌系统的离散化及其算法,混沌基本单元与非线性函数产生电路,混沌电路的模块化设计,多涡卷与多翅膀混沌系统的理论设计与建模方法,三阶和四阶多涡卷Chua电路,用多项式产生三涡卷Chua电路,正余弦倍角与分段函数法的多涡卷变形Chua,电路,网格多涡卷Chua电路,超混沌多涡卷MCK系统,多折叠环面系统,多方向分布网格多环面系统,多涡卷广义Jerk电路,多方向分布网格多涡卷混沌电路,环状多翅膀广义Lorenz系统族,嵌套多翅膀广义。Lorenz系统族,四阶Colpitts混沌振荡器,一个五阶超混沌电路。第三部分为第27~33章,包括混沌模拟通信系统,用DSP技术产生混沌信号与实现混沌数字通信,DSP技术平台的混沌无线数字通信,用FPGA的DSPBLJILDER技术产生混沌信号。IEEE——754标准与FPGA技术的混沌产生器及混沌数字通信,FPGA嵌入式以太网传输数字图像混沌保密通信。
《混沌系统与混沌电路:原理、设计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的基础篇可作为电路与系统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应用篇可供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