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学是对普通化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的一种尝试。化学教学对于我国工科大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名现代工程师,如果在其知识结构中缺乏现代化学知识及其理论,就会对在工作中出现的极普通的化学现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束手无策,表现出能力上的畸形。但是,化学和其它学科一样,有着自己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工科大学生来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其全部内容及其细节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很多内容,特别是结构部分只作定性阐述。
知识结构的建立在于教学。我国的中学毕业生已经入了化学的门,而且大学一开始就分系、分专业,因此对于大学非化学、化工和非冶金专业的化学教学,不能只泛泛地“打化学基础”。当然也不能以“典型产品带教学”,狭窄地结合专业,而应当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适当加深和拓宽实用知识及理论,并使化学与工程技术之间在应用上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工科大学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对遇到自寺化学问题能初步地知其所以然,并有一些解决的办法。
绪论
一、工科学生和工程化学
二、物质的层次
三、系统和环境
四、聚集状态和相
五、物质的量及化学计算问题
思考和练习
第一章 物质结构
§1.1 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一、电子的运动特性
二、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思考和练习
§1.2 原子中的电子分布和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的电子组态和原子的电子分布式
二、有效核电荷和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三、元素的外层电子组态和周期表的分区、分族概述
思考和练习
§1.3 分子中的电子运动和化学键、分子间力
一、共价键的形成
二、共价键的类型和化学键的种类
三、杂化轨函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四、分子间力和氢键
思考和练习
§1.4 晶体结构及电子在其中的运动
一、晶体的几何构型
二、晶体的类型和特征
三、判别和比较某些晶体物理特性的一般方法
四、能带理论和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五、晶体及其结构
思考和练习
第二章 化学反应原理
§2.1 化学反应中的焓变△H
一、能量守恒和热力学能变化
二、热效应和焓变△H
三、热效应的测量
四、标准摩尔焓变△H及其计算
五、热力学能变化△U和焓变△H的关系及其近似解释
思考和练习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一、化学反应自发性的讨论
二、标准摩尔熵和标准摩尔熵变的计算
三、吉布斯函数变和298K时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四、任意温度和任意压力下的吉布斯函数变
思考和练习
§2.3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态及平衡常数
一、标准平衡常数和经验平衡常数
二、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三、影响平断常数和平衡移动的因素
四、平衡常数的应用
思考和练习
§2.4 化学反应中的动力学概述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式
二、阿仑尼乌斯公式和活化能
三、增加反应速率的具体措施
四、链式反应
思考和练习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3.1 水溶液通性
一、纯水的结构和性质
二、溶液的蒸气压、凝固点、沸点和渗透压
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思考和练习
§3.2 缓冲溶液和pH值
一、酸碱概念的扩展
二、酸碱的离解常数
三、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四、pH值的测定
思考和练习
§3.3 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应用
一、溶度积
二、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三、溶度积规则
四、溶度积规则应用举例
思考和练习
§3.4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二、配位键的形成条件
三、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四、配位化合物的离子平衡
五、配合平衡的转化
六、配位化合物的应用实例
思考和练习
§3.5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表面张力、表面能和表面活性剂
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分类
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和性质
四、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思考和练习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
二、原电池的组成和电极反应式
三、电极电势
四、能斯特方程式
五、电极电势的应用
思考和练习
§4.2 化学电源
一、干电池
二、蓄电池
三、燃料电池
思考和练习
§4.3 金属腐蚀的产生
一、化学腐蚀
二、电化学腐蚀及电极极化作用
三、析氢腐蚀
四、吸氧腐蚀
思考和练习
§4.4 金属的腐蚀速率
……
第五章 材料中的化学问题
第六章 材料的保护和加工
教学参考
附表
元素周期表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本书分为上篇“平面构成”和下篇“色彩构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节选编了一些本校历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此外,本书最后部分附有构成运用范例及题型练习,可供自考学生参考。本...
本书从招贴的起源、发展到现代招贴设计的运用,阐述了招贴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形式等基本知识。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招贴设计中。全文内容基础,表述深度恰当,以简单的理论知识引领...
纳米材料的发展与前景 [摘 要]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 人类世界的视角已不再局限在地球上。 人类目前观测到的最远宇宙距离约为 137亿光年,在这个距离上就连太阳也显得 那么渺小,然而人类的步伐永远不会停下, 在宏观世界上取得重大成果的情况下, 人类在微观世界取得的成就也不能忽视, 曾经连观测都显得那么困难的纳米级的 世界到现在也逐渐向我们展开了它的怀抱。 作为材料化学中的顶尖领域, 纳米材 料的发展还未达到顶峰, 我们有必要对其投以一定的关注, 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 向进行预测。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材料化学 发展 未来 一.纳米材料简介 二.纳米材料的发展历程 三.纳米材料的分类 四.纳米材料的前景 五.结语 一.纳米材料简介 化学和物理是以一种混合交叉的方式发展变化的两个科学领域, 而且实际上仍然是密 不可分的。然而,如果我们把化学看作研究原子和分子,物质尺寸范围通常小于 1nm,而
. .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 习题参考答案 1. PH2=123.941kPa; PO2=61.9705kPa 2. (1) PH2=60.021kPa; PO2=14.985kPa; PN2=5.994kPa (2) P总=81 kPa (3)XH2=0.741; XO2=0.185; XN2=0.074 5. (1)PN2=75kPa;PO2=75kPa (2)PN2=37.5062kPa;PO2=112.4938kPa (3)P 总=243.0632kPa 6. (1)硫蒸气的摩尔质量: 65.2230 (2)硫蒸气的化学式为: S2 第二章 习题参考答案 1.是非题 :(1) (-); (2)(-); (3)(-); (4) (-); (5)(-); (6)(+ ) 。 2.选择题 : (1) (c); (2)(d);(3) (a); (
配套教材
《工程化学(第三版)》的配套教材是《工程化学学习指导》。
书名 |
主编 |
ISBN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
《工程化学学习指导》 |
邢彦军、李向清、程知萱 |
9787030363824 |
2013年2月 |
科学出版社 |
内容提要
岩土工程化学基础资料雄厚,是在国内外和作者本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
由于历史上关于化学与岩土工程结合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直被埋没,未从理论上提炼上升为一门科学,因此,作者撰写本书的宗旨,除了把岩土工程的各行各业、各项分散的、用于岩土工程的化学理论和技术集中整理外,还对岩土工程实践中使用的一些新工艺和新方法进行了总结,尽可能展示岩土工程化学的真正内涵。
本书共13章,包括岩土工程化学的理论、2100433B
第1章工程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
1.1工程化学实验的目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1
1.2化学实验室规则和事故处理 2
1.3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4
1.4实验报告示例 13
第2章工程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技术 20
2.1工程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简介 20
2.2基本操作技术 27
第3章常用测量仪器 45
第4章基础实验 61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称量练习 61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刻度的校正 64
实验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68
实验四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1
实验五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74
实验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76
实验七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78
实验八反应速率常数与活化能的测定 81
实验九莫尔法测定水中Cl-含量 84
实验十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Cl-含量 87
实验十一燃烧热的测定 89
实验十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94
实验十三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100
实验十四钢中锰含量的测定 102
实验十五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 105
实验十六化学需氧量(CODMn)的测定 108
实验十七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110
实验十八常见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112
第5章提高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 115
实验一化学反应焓变的测定 115
实验二电化学 118
实验三电解质溶液 122
实验四水质检验 125
实验五配位化合物的制备和性质 129
实验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132
实验七土壤中微量砷的测定 135
实验八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137
实验九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140
实验十水中I-和Cl-的连续滴定(电位滴定法) 142
实验十一铁(Ⅲ)-磺基水杨酸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145
实验十二水中F-含量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直接电位法) 148
实验十三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一)(氯、溴、碘、硫) 150
实验十四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二)(氮、磷、锡、铅、锑、铋) 159
实验十五副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一)(铬、锰、铁、钴、镍) 164
实验十六副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二)(铜、银、锌、镉、汞) 172
第6章研究创新型实验 179
实验一大气中总烃及非甲烷烃的测定 179
实验二同步荧光法同时测定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 182
实验三废水中微量苯酚的测定 184
实验四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实验 186
实验五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 193
实验六镜湖水质的综合评价 195
实验七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总氮测定 197
实验八工业“废水”中铬、铅、镉、铜、锌的连续检测 200
第7章个性化实验 205
实验一乳胶漆的制备 205
实验二黏结剂“万能胶”的制备 208
实验三生活日用品的易燃性检测 214
实验四烟花爆竹撞击感度测定 217
实验五肉制品中痕量亚硝酸盐的测定 222
实验六组装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模型 224
附录 226
参考文献 245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