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工程环境质量监测 | 外文名 |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nitoring |
---|---|---|---|
应用学科 | 环境科学 | 适用领域 | 环境生态 |
监测内容 | 水、大气、固废、土壤、噪声等 | 实 质 | 监测代表工程环境质量数据的过程 |
随着工业和科学的发展,监测的内容在日益扩展。由工业污染源的监测逐步发展到对大环境的监测,即监测对象不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还延伸到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工程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有:
包括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四类特征变形值的监测。
水质监测可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及各种废水。对它们进行监测的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进入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大气和废气监测主要是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大气污染的监测。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不下数千种,已发现有危害作用而被人们注意到的有1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物,依据大气污染物的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监测
一次污染物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常见的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性物质等。颗粒性物质中含有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有毒重金属、多种有机化合物等。
(2)二次污染物监测
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物理性质完全不同,多为气溶胶,具有颗粒小、毒性一般比一次污染物低等特点。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乙醛和丙烯醛等)、过氧乙酰硝酸(PAN)等。
(1)急性毒性的初筛实验
(2)易燃性的测定
(3)腐蚀性的测定
(4)反应性的测定法
(5)浸出毒性测定
(6)城市垃圾的监测
土壤监测中确定土壤中优先监测的依据是国际学术联合会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提出的“世界环境监测系统”草案,该草案规定:空气、水源、土壤以及生物界的物质都应与人群健康联系起来。土壤中优先监测物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汞、铅、镉、DDT及其代谢与产物,多氯联苯(PCB);
第二类:石油产品,DDT以外的长效性有机氯,四氯化碳醋酸衍生物,氯化脂族,砷、锌、硒、铬、镍、锰、钒,有机磷化合物及其他活性物质(抗素、激素、致癌性物质和诱变物质)等。
进行生物污染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检测,及时掌握和判断生物被污染的情况和程度,以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这对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噪声的来源有四种:一是交通噪声,包括汽车、火车和飞机等所产生的噪声;二是工厂噪声,如鼓风机、汽轮机、织布机和冲床等所产生的噪声;三是建筑施工噪声,像打桩机、挖土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发出的声音;四是社会生活噪声,例如高音喇叭、收录机等发出的过强的声音。
环境放射性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在当今世界,原子能工业迅速发展,核武器爆炸,核事故屡有发生,放射性物质在医学、国防、航天、科研、民用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有可能使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高于自然值,甚至超过规定标准,构成放射性物质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和监督 。2100433B
工程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
(2)制定环境综合防治措施,全面监视环境管理。
(3)积累环境背景值资料,为掌握环境容量提供数据。
(4)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物质,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手工检测方式的环境监测用仪器,包括现场采样测定仪器、实验室检测仪器、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仪器;1)现场采样测定仪器,包括大气采样器、水质采样器、固体废物采样处理器、微生物采样器、放射性氡气采样器 等...
室内环境检测具有要求是极高的,所选择的检测机构应该具备CMA、CNAL检测资质。一般正规公司提供比较正规的从事甲醛,苯,,二,TVOC等室内装修污染治理的机构,供客户自主选择。  ...
可按图纸总说明给出的表格设置
以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1)和美国陆地卫星TM(Landsat TM)遥感信息为数据源,采用3S(GPS、RS、GIS)技术对抚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空间格局基本构型以森林为主的景观结构,生态体系功能状况较好。
室内电磁环境污染、电磁环境质量监测及危害防治 作者: 徐斌, 温维辉 作者单位: 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成都市)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4203532.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8日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括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的质量监测。
工程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比如农田、林场、工场等等。2100433B
网络化是监测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普遍采用的两层式或三层式架构,通信网络负责将各监测终端采集的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并将监测中心的命令下发到各终端,是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早期的网络化电能质量监测远程通信网络一般选用公用电话网络,传输速率低,仅适合构建小型监测系统。随着国内电力数据通信专用网络的建成,目前监测系统普遍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络传输数据。配电线载波通信方式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有线网络存在覆盖范围有限、建设维护投入大,周期长等缺点。无线GPRS由于存在安全性、可靠性和传输速度等问题,应用范围有限。无线网络可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在某些特定场合以及备用网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监测系统大多直接在高速以太网上传输监测数据,不采用复杂的压缩方案。因此,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标准是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 基于 PQDIF的通信标准研究。IEEE P1159.3标准中提出的电能质量数据交换格式(Power Quality Data Interchange Format,PQDIF)完全独立于监测终端软硬件,被普遍作为监测数据交换的标准格式。嵌入式监测终端直接生成PQDIF文件并传输到监测中心,可避免在中心维护多个将各终端厂家私有通信规约转换为PQDIF的接口转换程序,有利于减轻监测中心的负担并提高系统可靠性。
2) 基于 IEC61850的通信标准研究。IEC61850第二版《公用电力事业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已将电能质量附录的补充草案内容正式写入标准,具体内容包括扩充了关于电能质量的测量类逻辑节点(M-),新增电能质量检测分析逻辑节点类(Q-)等。早期研究采用在每个子站设立数据集中器的方式实现将各厂家非标准协议转换为IEC61850服务。目前的方案是:电能质量监测IED直接基于IEC61850建模,实现IEC61850服务器;监测中心实现IEC61850客户端,对符合IEC61850标准的监测终端进行数据读取和配置下装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