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刊宗旨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了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工程地质学报》共出版文献3032篇。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工程地质学报》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收录。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工程地质学报》总被下载714047次、总被引4493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30、(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12。
报道内容
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划、设计和在建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实例及其论证;讨论理论进展和方法创新;讨论在土木、水电、铁路、公路及矿山建设、城乡规划、地质环境和灾害治理,以及能源和工业采掘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验。
主要栏目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工程地质学报》设有岩土体工程地质、重大工程实践、工程地质信息_新书介绍、地质灾害与边坡稳定性、地质工程技术与实践、工程地质信息、地质灾害与斜坡稳定问题、岩土工程地质、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与边坡稳定问题、斜坡稳定性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地质灾害与斜坡稳定性、地质灾害与边坡问题、工程地质信息_新书简介、地质灾害与重大工程实践、深切缅怀张咸恭先生专栏、地质灾害防治、灾害地质与边坡稳定问题等栏目。
读者对象
适用于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阅。
据2018年3月《工程地质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工程地质学报》编委成员有44人、名誉编委13人。
编委:化建新、王思敬、王恩志、王清、兰恒星、孙进忠、冯夏庭、伍法权、李广诚、李国敏、李天斌、李晓、朱合华、刘大安、刘传正、刘汉东、许再良、许强、宋玉环、吴青柏、吴树仁、张炜、张永双、陈剑平、汪稔、胡卸文、胡瑞林、尚彦军、尚岳全、武强、施斌、顾国荣、秦四清、聂德新、殷跃平、唐辉明、常旭、崔鹏、黄润秋、隋旺华、阎长虹、韩文峰、彭建兵、戴福初
名誉编委:张倬元、孙广忠、黄鼎成、陈德基、顾宝和、肖树芳、李毓瑞、罗国煜、张苏民、杨志法
海外名誉编委:B.Hawkins、赵坚(J.Zhao)、李焯芬(C.F.Lee)
海外通信编委:盛祝平(Zh.P.Sheng)、岳中琦(Z.Q.Yue)、王功辉(G.H.Wang)
中文编辑:郭静芸、关静
英文编辑:岳中琦
工程地质学孕育、萌芽于地质学的发展和人类工程活动经验的积累中。17世纪以前,许多国家成功地建成了至今仍享有盛名的伟大建筑物,但人们在建筑实践中对地质环境的考虑,完全依赖于建筑者个人的感性认识。17世纪...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 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
1993年,《工程地质学报》批准创刊发行。
2008年、2011年和2014年,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名誉主编:张咸恭
主编:王思敬
副主编:伍法权、黄润秋、殷跃平、胡瑞林、宋玉环(专职)
工程地质学课件(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学课件,主要为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图文并茂。内容详细可供参考。 断层工程地质评价 由于断裂构造的存在,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加速了风化作用、地下水的活动及岩溶发育,从而在以下几方面对工程建筑产生影响。...
近五年来在《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报》、《工程勘察》、《世界地震工程》、《力学与实践》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学科组:岩体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水环境与生态。
试验系统:岩石力学,土力学,应用地球物理,水资源与水环境,检测、加固与信息技术,金川实验基地,城市地质环境与岩土工程中心。
学术组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物探专委会,IAEG中国委员会,工程地质学报。
薛守义,教授,男,1958年7月生,工程地质专业博士。曾先后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78-19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1982-1984)、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86-1989),分别获力学学士学位、岩土工程硕士学位、工程地质博士学位。1992年和1997年分别被评为副教授和教授。现为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先后在《地质科学》、《岩土工程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刘汉东,男,1963年11月生于山东菏泽,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及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代表性著作有《边坡失稳定时预报理论与方法》、《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方法》,《岩体工程学科性质透视》等5部,全国统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被EI和CICSC等摘录,获河南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