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测量与“成品测量”相对。一种偏重于操作过程的技能测定。在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常采用。注重学生操作的质量及效率,如操作程序、工作态度及速度等,以提供丰富的诊断性资料,有助于改善教学。方法主要是观察,即由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
我们是按部门针对他们的主要职责下过程监视和测量指标,未必是部门目标。
本书编写思路清晰、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文句流畅、通俗易懂,利于教学,便于学生自学与训练。本书既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类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电子信息技术工作和计量测试人员的参考书。
《测量放线工从新手到高手》内容包括:建筑制图与测量误差、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施工测量基本知识、建筑施工测量、线路工程测量、建筑物变形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管理等。《测量放线工从新手到高手》简明扼...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及工程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帮助读者提高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领域测绘的能力。本修订版在传统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新增测绘新技术元素,操作适用性更强,新的地铁工程测量一章更具有针对性。全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测量最新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由党亚民、章传银、陈俊勇、张鹏、薛树强著。主要介绍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理论和现代大地测量基准建立与维持方法,涵盖现代大地测量基准的特点及地球动力学影响因素、地球参考系统与参考框架、地球重力场基本理论、高程基准与深度基准、地球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垂直参考系统、垂直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等内容。
在椭偏测量过程中,有两个椭偏参数非常关键。(标准)椭圆偏振测量四个史托克参数(Stokes parameters)中的两个,通常以Δ及Φ来表示。TanΦ为反射后之振幅比,Δ为相位移(相差)。由于椭圆偏振系测量两项之比值(或差异)而非其绝对数值,因此这技术所得的数据是相当正确且可再现的,其对散射及扰动等因素较不敏感,且不需要标准样品或参考样品。
椭圆偏振为间接量测的技术,也就是说,一般测得的Δ及Φ并不能直接转换为样品的光学常数,通常需要建构模型来进行分析。只有对于无限厚(约厘米等级)、各向同性且均匀的膜,才可能直接转换得到其Δ及Φ之数值。在所有其他的情形下,则必需建构其层状模型,并考虑所有各层之各别的光学常数如(折射率或介电常数)及厚度,且依正确的层畳顺序建立。再借由多次最小方差法最适化,变动未知的光学常数及(或)厚度参数,以之代入菲涅耳方程计算求得其对应Δ及Φ数值。最后,所得最接近实验数据之Δ及Φ数值,其参数来源的光学常数及(或)厚度可视为此量测之最适化结果。
椭偏测量可取得薄膜的介电性质(复数折射率或介电常数)。它已被应用在许多不同的领域,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如半导体物理研究、微电子学和生物学。椭圆偏振是一个很敏感的薄膜性质测量技术,且具有非破坏性和非接触之优点。
分析自样品反射之偏振光的改变,椭圆偏振技术可得到膜厚比探测光本身波长更短的薄膜资讯,小至一个单原子层,甚至更小。椭圆仪可测得复数折射率或介电函数张量,可以此获得基本的物理参数,并且这与各种样品的性质,包括形态、晶体质量、化学成分或导电性,有所关联。它常被用来鉴定单层或多层堆栈的薄膜厚度,可量测厚度由数埃(Angstrom)或数纳米到几微米皆有极佳的准确性。
半导体物理、通讯、数据存储、光学镀膜、平板显示器、表界面科学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医药、介电材料、有机高分子聚合物、金属氧化物、金属钝化膜、各种液体薄膜、自组装单分子层、多层膜物质等等
第 1版由德国测量学家约旦(W.Jordan)编写,于1872年以《实用测量手册》为书名出版。第2版扩充为2卷,改名为《约旦测量手册》,于1877~1878年出版第3版补充修订为3卷,于1888年出版。1904~1941年期间,德国埃格特(O.Eggert)重新修订此书,先后修订6次,全书扩大至5卷,又名《约旦-埃格特测量手册》。
1944年后,由德国克奈斯尔(M.Kneissl)主编,约请世界名国测量学家分工撰写,对这部著作进行全面修订,于1956~1972年间陆续出版,为第10版,书名为《约旦-埃格特-克奈斯尔测量手册》。在此版中增添了大量的新内容,全书共11卷15册。其中主卷6卷7册,第Ⅰ卷为数学基础、平差计算和计算辅助用表;第Ⅱ卷为外业测量、土地测量和放样工作;第Ⅲ卷为高程测量和视距测量;第Ⅳ卷(2册)为数学大地测量学(陆地测量);第Ⅴ卷为天文大地测量学和物理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第Ⅵ卷为电磁波测距及其大地测量应用补编5卷8册,第Ⅰa卷为地貌、地图印制、地形图和地图投影;第Ⅱa卷为大地天文学;第Ⅲa卷(3册)为摄影测量学;第Ⅳa卷为地籍测量;Ⅳb卷为土地重新规划(土地整理);第Ⅴa卷为重力测量仪器和方法。2100433B
该教材按照国家的《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根据土建类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
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兰州城市建设学校(兰州技师学院)的支持;兰州城市建设学校校长、高级讲师赵虎林同志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编者参阅和借鉴了相关教材、专著及有关文献资料。
2011年3月1日,该教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
责任校对 |
责任印制 |
---|---|---|
金燕铭 |
李梅 |
王秀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