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文名称 | 福州脱胎漆器 | 所属地区 | 福建 ·福州 |
---|---|---|---|
文化遗产名称 |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 遗产类别 | 传统手工技艺 |
福州脱胎漆器艺术简介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 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包括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等300多个规格的3000多个品种。除轻巧、美观、耐用外,还有耐热、耐酸、耐咸、绝缘的优点。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州脱胎漆器基本资料
所属地区: 福建 ·福州
文化遗产名称: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
遗产编号: Ⅷ-54
遗产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日期: 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 福建省福州市
遗产级别:国
1.福州脱胎漆器艺术的发展没有停留在漆器本身,通过艺人们的努力,它还衍生出一个新的画种--漆画。1964年,从美术院校毕业的一些美术工作者把漆器装饰 工艺技法用于绘画,创作出了...
你好,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 福州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福州脱胎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福州脱胎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福州脱胎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
福州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轻。
福州脱胎漆器所具有的这些优点、特点,是由其特殊的制作工艺、高超的髹漆技艺所决定的。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以花瓶制作为例,先预塑好泥胎或制作好木瓣胎模型;再用水裱上二层毛边纸;刷上脱离剂两道;髹上推光漆;然后成的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细、中、粗灰数道;视器物的大小,用面粉调生漆裱上一次或二三次夏布或绸布;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粗、中、细灰数道;用水冲去泥胎或脱去木瓣胎;用清水洗净胎内面,便成了脱胎漆器的"雏形"。每道工序都要阴干,每道髹漆在阴干后,都要用苏砖等干磨。"雏形"制成之后,还有好几道大工序。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髹饰上的丰富多彩。其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
福州脱胎漆器在我国传统的朱、黑等漆色基础上以"真金碾泥为色",即以真金、真银碾成金粉、银粉作调和料,解决了一般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他鲜艳颜料调和的困难,增加了蓝、绿、褐等多种鲜艳的漆色,且漆色经久不变;有的装饰还用上了刻银丝、刻金丝、螺钿、镶嵌等,使脱胎漆器更加精美。
福州脱胎漆器艺术的发展没有停留在漆器本身,通过艺人们的努力,它还衍生出一个新的画种--漆画。1964年,从美术院校毕业的一些美术工作者把漆器装饰工艺技法用于绘画,创作出了一批漆画作品,首次以独立画种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受到首都美术界和群众的瞩目,从此福建漆画从实用美术进入观赏艺术领域。原来漆画是附着在漆器的器皿上,近几十年来,通过画家的努力,把漆器的一些装饰技法运用在平面上,来做成独幅画,这就形成了漆画。漆画使用大漆和其它一些特殊材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替代的。
据介绍,漆画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金银、螺钿、蛋壳等材料和绘作、髹色、剔填、镶嵌、晕金等装饰手法,配以罩明、戗刻、打磨、揩擦、退光等工艺手段,使画面产生深沉古朴、瑰丽神奇、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加上漆画质地华美坚固,适用于建筑,是现代壁画的理想形式。
漆画是画在木板上的,但是它的画面不能直接接触木板,必须在画面和木板之间用生漆做一个严密的隔离层,这就是作底胎的功夫。这个画板由工厂生产制作,然后画家用熟漆在上面画画,干了以后画面上就有一种光泽,很漂亮。至于漆画的作画手段很多,整个脱胎漆器的工艺手段都可以用到漆画上。
福州市区域发展介绍 一、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 南接珠江三角洲, 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 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 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富民强 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一个中心区,指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场行政、文化、商贸服务 等中心职能。重点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 以及北江 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街商务区、会展岛、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 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 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 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 统
用螺壳、蚌壳、贝壳等材料经加工,镶嵌于漆器上,蚌壳的天然光彩加之漆器的光泽如锦如霞,人们称这种漆器为螺钿漆器。按镶嵌的材料,螺钿漆器可分为厚螺钿和薄螺钿两大类。两类的区分全在壳片的厚度,厚螺钿的螺片厚度一般在0.5至2毫米之间,薄螺钿则—般在0.5毫米以下。厚镙钿又称硬螺钿,薄螺钿又名软螺钿。中国早期螺钿漆器,都是厚螺钿即硬螺钿漆器。明代黄成的《髹饰录》"螺钿"条扬明注说:"壳片古者厚,而今渐薄也。"厚螺钿是中国螺钿漆器的主流,贯穿古今,由上古商周时代一直流传至今。本文所介绍的即是厚螺钿漆器。
1981年以来,福州脱胎漆器产品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审评,第一、第二脱胎漆器厂的"飞马牌"、"地球牌"产品荣获国家银杯奖。
2006年 山西推光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扬州漆器、北京雕漆、厦门漆线雕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1889年~至今 历届世博会获得金奖、优秀奖等殊荣
漆艺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清代以来的传统产品,它的特点是,造型美观而富于变化,轻巧而坚韧,色泽艳丽,光亮如镜,髹饰的方法繁多,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传发明脱胎漆器这一独特工艺的,是一位普通的漆艺人。清朝乾隆年间 ,一位名叫沈绍安的人。有一次他到官府衙门去修补金字横匾,字迹虽然已经斑驳脱落,里面的木头也都露了出来,可是裱裹在匾额外面的漆和夏布,却像新蝉脱去的外壳,坚韧光滑,并没有被腐蚀剥落,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并从中得到了启发,他想,如果先塑造一个物像的模型。外面再用夏布涂以漆裱糊起来,然后再设法取去里面的模型,留下的不就是一个体轻而表面坚韧光滑的漆器了吗?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大胆、认真地试验。沈绍安出身于一个制漆家庭,从小对佛像塑造就有兴趣,并有一定的塑造能力,于是,他就按塑造佛像的原理,用泥巴做材料,塑造了一个模型,并在这个模型表面涂上漆,裹上夏布,在夏布上再涂以漆,再裹上一层夏布,这样用漆和夏布逐层裱糊到一定的厚度,待阴干以后,将它放到水里去浸一定时间,等到里面的泥胎软化时,再将其挖掉取尽,用水清洗干净,剩下的布坯壳却十分坚固和轻巧,再经过髹漆和彩绘装饰,一件脱胎漆器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人们也称这种脱胎漆器叫做"沈绍安漆器"。
福州漆器的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法、色推光、薄色料、彩漆晕金、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嵌螺铀、仿古铜、绵纹等,解放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暗花、堆漆浮雕、雕填、仿窑变、仿青铜,并且把它们与玉器、石雕、木雕等工艺品结合起来,使福州漆器更加绚丽多彩。早在清末,沈绍安的后代就开始在漆料中加入泥金、泥银等,使漆器灿烂耀眼。他们的作品"松瓶""桃盘"及脱胎漆器塑像"普陀观音"等在南洋劝业会展出后,获得好评,并在巴拿马博览会以及美国芝加哥和圣路易斯、法国巴黎、东京、柏林等国际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牌奖和其他奖。特别是建国以来,著名艺人李芝卿曾以锡箔创作了"台花"以及闪光沉花等髹饰技法,对当代福州漆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贡献。
福州脱胎漆器"荷叶瓶"就造形来讲,如果是用木胎来表现,难度大,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巧妙地利用了脱胎的技艺,荷叶可卷可翻,随心所欲,变化自如,优美而又丰富。
色调上采用的是薄料技法,颜色鲜艳,一改大漆灰暗的风貌,红色的小荷花包,与绿色荷叶相对比,越发使人感到生动、清新。在工艺上难度如此大的器型,作者却表现得轻松自如,1981年福州脱胎漆器荣获全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银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