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防灾工程学导论 | 作 者 | 陈龙珠、梁发云、宋春雨、邢爱国 [1] |
---|---|---|---|
ISBN | 9787112078219 [1] | 页 数 | 325 |
定 价 | 42 元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装 帧 | 精装 [2] |
开 本 | 16 |
第一章 防灾工程学绪论
1.1 灾害及其类型
1.1.1 灾害的定义
1.1.2 灾害的类型
1.2 灾害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3 防灾工程发展概况
1.4 防灾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地震灾害与防护
2.1 地震的基本知识
2.1.1 地震成因及地震带分布
2.1.2 地震波特性
2.1.3 地震灾害事例
2.1.4 地震灾害特征
2.2 抗震工程
2.2.1 建筑物的分类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2.2.2 建筑场地
2.2.3 地震反应谱
2.2.4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2.2.5 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2.2.6 结构抗震验算方法
2.2.7 几种常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
2.3 隔震技术
2.3.1 结构隔震技术原理
2.3.2 基础隔震技术
2.3.3 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2.3.4 工程应用概况
2.4 消能减震技术
2.4.1 结构阻尼消能减震原理
2.4.2 消能减震技术的特点
2.4.3 消能减震体系的类型
2.4.4 消能减震设计
2.4.5 结构动力消震
2.5 抗震防灾应急与决策系统
2.5.1 城市抗震防灾的重要性和内容
2.5.2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2.5.3 城市规划中的抗震与地震应急救灾
2.5.4 减轻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的综合对策
2.5.5 抗震防灾应急信息与决策系统的建设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火灾与建筑防火
3.1 火灾概况
3.1.1 我国在解放后的火灾统计分析
3.1.2 其他国家或城市的火灾情况
3.1.3 不同场所火灾的特点和典型案例
3.2 火灾和防火相关的基本知识
3.2.1 燃烧的基础知识
3.2.2 火灾和防火设计基本知识
3.3 建筑构件的火灾试验
3.3.1 标准火灾试验
3.3.2 自然火灾试验
3.4 建筑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3.4.1 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
3.4.2 钢材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
3.4.3 高温对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
3.4.4 高温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性能的影响
3.4.5 砌体在高温下的力学特性
3.5 建筑火灾效应分析方法
3.5.1 构件内部火灾温度场计算方法简介
3.5.2 火安全设计基本概念
3.6 城市消防规划与建筑物防火设计
3.6.1 城市消防规划
3.6.2 建筑物总平面布局与防火间距
3.6.3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的一般规定
3.6.4 火灾扑救与人员逃生
3.7 火灾后建筑物的诊断与处理
3.7.1 火灾后建筑物诊断与处理的程序
3.7.2 火灾现场调查
3.7.3 火灾后建筑物的现场检测方法
3.7.4 火灾温度推算
3.7.5 建筑物火灾受损评估
3.7.6 建筑物火灾后的加固处理
3.8 消防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3.8.1 火灾安全科学的发展动态
3.8.2 我国火灾和消防工作需要研究的若干问题
3.8.3 相关的学术刊物和网站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内容包括防灾工程学的发展概况、地震灾害与防护、火灾与建筑防火、城市防洪、工程地质灾害与防治、风灾与防治、爆炸与雷灾及其防治等,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它们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实际应用状况,并附有较多的参考文献目录。
小作文吧,是可以写的也不难的,有思路
工程导论(路桥方向)有整套做好的,可以提供的。。。助人为乐。。。。
楼主说的类 酱紫吧 楼主告素我下是不是要毕业了类
防灾减灾工程学第六章火灾害
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学 (2014—2015 第 2学期, 0153) 作业 2 题目:上海市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及改 善措施 任课教师: 姓 名: 学 号: 指 标 分 值 选题 10 分 内容的丰 富度、与课 程的紧密度 20分 基本概念、 理 论 的 应 用 能 力 及 文 字 表 述 能力 25分 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 20分 组织语言的逻 辑性及条理性 15 分 对作业的 态度及规范 要求 10分 总分 百分制 教师 评分 1 上海市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 施 摘 要: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因此林立的高层建筑, 是适应上海的社会发展 的必需。然而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巨大,救助困难。但其公众防火观念淡薄,高层 建筑防火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善。 关键词: 高层建筑;上海;火灾;防灾意识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城市中高层建筑的数目不断增长, 建筑
教材: 《土木工程防灾减灾概论》《结构抗震设计》第2版/高教出版社
参考书:《抗震工程学》中国建工出版社 2100433B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始建于2003年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地震工程系,后于2007年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2018年更名为地质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综合实力日渐增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开设地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地质工程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为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近600人,硕士生90余人。截止2018年9月30日,地质工程学院教职工及短聘、外聘专家共计30人。其中:地质工程教研室13人,地下空间教研室8人,团学教辅6人,短聘外聘人员3人。目前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2人;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1人。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指导思想:依托行业,提高质量,特色发展。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定位:依托行业,面向社会,以地震地质灾害教育为特色,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高质量应用型本科专业。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紧密围绕“三大体系”、 “九大工程” ,培育特色专业。地质工程专业皆在培养掌握地震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有地震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皆在培养掌握地震地质学科及城市地下空间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勘测、抗震设计及加固、施工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按照学校“铸魂、强能、暖心、聚力”党建与思政工作方针,做好“明德”、“筑基”、“领航”、“惠生”四项工程,落实“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按照抓时机、分层级、重实效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大一“思想引领、不忘初心”,大二“弘扬校风、学风严谨”,大三“学科竞赛、开拓创新”,大四“青春美丽,我与祖国共奋进”。提升学生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精心组织“听党话、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学习十九大、共筑中国梦”主题演讲等党日活动;“弘扬优秀校风、共建美丽校园”摄影书画展,“博智杯”辩论赛,“爱我中华”足球赛,“吾爱吾班”班级风采展示等团日活动。引导学生“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学生工作注重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科研等意识和能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学术文化氛围。以地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加筋土挡墙设计大赛、全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市大学生建筑结构设计大赛、河北省高校制图与构型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引导学生“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2100433B
第0章 绪论
0.1灾害及灾害类型
0.1.1 灾害的含义
0.1.2 灾害的类型及分级
0.2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0.2.1 危害生命和健康
0.2.2 造成经济损失及破坏环境
0.3防灾减灾政策及措施
0.3.1 防灾减灾系统工程及对策与措施
0.3.2 国内防灾减灾发展简况
第0章 绪论
第1章 地震灾害及抗震设计原理
1.1 地震灾害绪论
1.1.1地震的类型及成因
1.1.2地震的破坏作用
1.1.3地震波
1.1.4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1.1.5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
1.1.6三水准设防及两阶段设计
1.1.7注意场地选择
1.1.8把握建筑体型
1.1.9利用结构延性
1.1.10设置多道防线
1.1.11抗震结构的材料选择
1.1.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1.2 场地
1.2.1 场地地震效应
1.2.2 场地类别
1.2.3 场地区划
1.3 地基
1.3.1 地基抗震设计原则
1.3.2 地基抗震验算方法
1.3.3地基土液化及其危害
1.3.4 地基土液化的判别
1.3.5 液化地基的评价
1.3.6 地基抗液化措施
1.3.7 地基抗震的加固处理方法
1.4 桩基抗震
1.4.1 桩基抗震验算
1.4.2液化地基上低承台桩基的验算
1.5 地震作用
1.5.1地震作用的概念及其特点
1.5.2地震反应的计算理论简介
1.5.3单质点弹性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1.5.4单质点弹性体系自由振动的解答
1.5.5单质点弹性体系运动方程的解答
1.5.6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
1.5.7加速度反应谱的绘制
1.5.8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因素
1.5.9水平地震设计反应谱
1.5.10多质点弹性体系运动方程的建立
1.5.11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无阻尼自由振动
1.5.12多质点弹性体系的主振型的正交性
1.5.13多质点弹性体系受迫振动的解答
1.5.14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5.15多质点弹性体系的近似计算法底部剪力法
1.5.16水平地震作用的最小剪力系数
1.5.17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
1.5.18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
1.5.19结构自振频率的计算方法概述
1.5.20结构自振频率的近似计算——瑞利法
1.5.21结构自振频率的近似计算——折算质量法
1.5.22地震作用计算的一般原则
1.6 结构抗震验算
1.6.1结构截面抗震验算
1.6.2结构弹性抗震变形验算
1.6.3结构弹塑性抗震变形验算
1.7 结构隔震、消能和减震控制
1.7.1结构减震控制(一)
1.7.2结构减震控制(二)
1.7.3结构消能减震
1.7.4结构主动减震控制简介
第1章 地震灾害及抗震设计原理
第2章 结构抗震设计
2.3.2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2.3.3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计算(一)
2.3.4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结构抗震计算(二)
2.3.5构造措施
2.1混凝土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2.1.1震害及其分析(一)
2.1.2震害及其分析(二)
2.1.3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一)
2.1.4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一般规定(二)
2.1.5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一)
2.1.6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二)
2.1.7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三)
2.1.8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四)
2.1.9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一)
2.1.10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计算与构造要点(二)
2.2 钢结构抗震设计
2.2.1概述
2.2.2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的体系与布置
2.2.3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2.2.4地震作用下钢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一)
2.2.5地震作用下钢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二)
2.2.6钢结构构件与连接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一)
2.2.7钢结构构件与连接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二)
2.2.8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一)
2.2.9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二)
2.2.10钢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三)
2.2.11钢框架——中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措施
2.2.12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一)
2.2.13钢框架——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二)
2.3 多层砌体及底层框架抗震设计
2.3.1震害及分析
第2章 结构抗震设计
第3章 风灾及抗风设计
3.1 风灾
3.1.1绪论
3.1.2风的类型(一)
3.1.3风的类型(二)
3.1.4风的类型(三)
3.1.5风的灾害
3.1.6风对结构物造成的灾害
3.1.7风对结构的作用&风工程的研究范围及方法
3.2 大气边界层的平均风特性
3.2.1大气边界层
3.2.2平均风的特性(一)
3.2.3平均风的特性(二)
3.2.4脉动风特性(一)
3.2.5脉动风特性(二)
3.3 结构上的平均风荷载
3.3.1基本风速和基本风压
3.3.2结构上的平均风荷载(一)
3.3.3结构上的平均风荷载(二)
3.3.4地面粗糙度类别划分的原理和指导思想
3.3.5我国规范合理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建议
3.3.6山地(山丘、悬崖)风压修正
3.4 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等效静风荷载确定
3.4.1风振响应的基本类型
3.4.2随机振动理论基础
3.4.3风速谱到风压谱的转换
3.4.4风振响应的工程简化计算
3.5 风洞试验技术
3.5.1风洞试验技术(一)
3.5.2风洞试验技术(二)
3.5.3风洞试验原理(一)
3.5.4风洞试验原理(二)
3.5.5风洞试验原理(三)
3.5.6结构风洞试验类型
3.5.7刚性模型测压实例
3.6 结构抗风设计
3.6.1结构抗风设计基本流程与方法(一)
3.6.2结构抗风设计基本流程与方法(二)
3.6.3结构抗风设计基本流程与方法(三)
3.6.4改善结构抗风性能的措施
第3章 风灾及抗风设计
第4章 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
4.1 爆炸灾害
4.2 爆炸类型及特征
4.2.1物理爆炸
4.2.2化学爆炸
4.2.3核爆炸
4.3 一般爆炸对结构的作用
4.3.1直接的破坏作用
4.3.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4.3.3爆炸引起的火灾
4.4 核爆炸对结构的作用
4.5 建筑防爆减灾对策
4.5.1建筑的爆炸破坏
4.5.2抗爆设计规范
4.5.3建筑结构抗爆设防标准(一)
4.5.4建筑结构抗爆设防标准(二)
4.5.5建筑结构抗爆概念设计理念(一)
4.5.6建筑结构抗爆概念设计理念(二)
第4章 爆炸灾害与防爆减灾对策
第5章 火灾及防火设计
5.1 火灾及其特点
5.2 防火基础知识
5.2.1燃烧的基础知识
5.2.2燃烧的种类
5.2.3建筑火灾发展过程
5.2.4建筑火灾的蔓延
5.3 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
5.3.1建筑结构耐火性能
5.3.2建筑材料的和构件的高温性能
5.3.3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5.4 建筑防火设计
第5章 火灾及防火设计
第6章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
6.1 地质灾害及灾害类型
6.2 滑坡及防治
6.2.1滑坡及其分类(一)
6.2.2滑坡及其分类(二)
6.2.3滑坡的特征及其防治
6.3 崩塌及其防治
6.4 泥石流及其防治
6.5 地面沉降及其防治
6.6 地面塌陷及其防治
第6章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
第7章 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
7.1 洪水灾害及防治水灾的意义
7.2 我国洪水灾害的成因及特点
7.3 水文分析与设计洪水
7.4 防洪规划
7.5 主要防洪措施
7.6 堤防工程设计
第7章 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