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辐射焊接 | 外文名 | radiant heat welding |
---|---|---|---|
应 用 | 薄片或薄膜的焊接 | 分 类 | 红外焊接,激光焊接 |
激光焊接 | 精度极高,速度极快 | 红外焊接 | 循环时间更短 |
采用激光射线方法焊接塑料可使用特殊的大功率二极管激光发生器。用于塑料焊接的激光设备在结构类型方面与焊接金属的激光焊机区别明显。
激光焊接具有多种优点:
1、无接触(无材料黏附,更光洁的焊缝,无焊缝细毛/不形成微粒)。
2、精度极高,速度极快(高度自动化,经济性)。
3、适用于二维和i维轮廓(例如由工业机器人控制)。
4、极佳的焊缝强度和焊缝质量以及焊缝外观。
5、通过针对性很强的加热,使受热影响区很小。
6、无振动(工件无运动)。
激光焊接用途广泛。例如由于其受热影响区很小,它适用于电子元件和极小工件的焊接,原则上,任意形状和规格的工件均适用于激光焊接。由于激光焊接具有良好的自动化可隧性,它还可以用于汽车工业或容器制造业以及机器制造业等领域中大型结构件的焊接。
激光焊接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
1、激光射线穿透透明的第一个对接件,到达吸光的第二个对接件。
2、吸光对接件的表面将寓含能量的激光射线转换为热能
3、通过两个已固定的对接件之间的接触,将热量传递给透明的对接件,使之同样熔化的对接件,使之同样熔化。
4、通过熔化产生的热膨胀施加焊接所需的焊接压力。这时,数秒钟之内即可在熔断部分产生焊缝。
红外线辐射焊接法,可用于聚氯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加热器是碳化硅粘土棒。末端镀金属,以利于电气接触。也可用电热石英管作加热器。这种方法的效率取决于薄膜接合处所能达到的温度,也就是说与薄膜材料所吸收的辐射热量有关。大多数塑料在辐射波长3微米时,其吸收能量最大,相应的表面温度约700℃。在焊接较薄的薄膜时,温升速度、最终所达到的温度,随铺在焊接处的衬垫材料的不同而不同。用压缩的灯烟或黑纸作衬垫材料,焊接效果较好。虽然该法速度低,商品化生产不够经济,但是对于不易焊接的薄膜却是很有用的。
红外焊接是一种非接触式(无尘)对接焊接方法。它主要用于对焊缝质量要求极高的焊接任务。
除管道工程外,红外焊接主要用于无尘车间和超级无尘车间以及芯片制造和医疗技术/制药等工业领域。
红外焊接工艺流程与热元件焊接的相似,但待焊接工件仅通过吸收红外射线能量进行加热。与热元件焊接法相比,红外焊接法的优点如下:
1、辐射发生器表面不会出现材料黏附现象,因为焊接件与红外发生器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2、循环时间更短(因为塑化时间段较短)。
3、焊缝的外观更好(焊缝凸起小)。
4、加热仅限于焊接区(例如使用与工件轮廓相同的红外辐射器)。
与优点相对的当然也有缺点。热元件焊接法可通过熔化来补偿成型件公差,与之相比,红外焊接由于缺少补偿阶段,只能有限地补偿公差。
1、加热:加热并使成型件表面熔化(熔化阶段)。
2、转换:红外加热辐射器驶离焊接区。
3、对接:通过压力和位移控制系统施加对接力(高对接速度是焊缝质量的一个标准)。
4、冷却:熔化的焊缝范闱冷却凝固(距离与时问应尽可能呈线性关系)。
铝合金的焊接可以选用四种方式:直流氩弧焊反接,直流氩弧焊正接,交流氩弧焊,数字化气保焊机。其中,直流氩弧焊反接仅用于1~2个厚的板、小电流焊接,如果电流增大,钨针烧损很快,焊缝会夹钨变脆。直流氩弧焊正...
用细钨针,小陶瓷嘴,小电流,低脉冲,小占空比除此之外,就是你技术的问题了,等分角,向后倾斜75°走,添丝融焊,等方法,手不要抖,可以竖起小拇指固定,
如果需要焊接后的螺柱位置精确,可以先在板上打孔攻丝,然后把螺栓拧上,焊死填平就可以了,如果不需要精确则直接把螺栓点焊稳了,然后角焊填实就可以了。两块板要焊在一起可以在其中一块上打孔然后塞焊,如果板材较...
焊接位置图示 不锈钢焊接要点及注意事项 简介: 1、采用垂直外特性的电源,直流时采用正极性(焊丝接负极) 2、一般适合于 6mm 以下薄板的焊接,具有焊缝成型美观,焊接变形量小的特点 3、保护气体为氩气,纯度为 99.99% 。当焊接电流为 50~150A 时,氩气流量为 8~10L/min ,当电流为 150~250A 时,氩气流量为 12~15L/min 。 4、钨极从气体喷嘴突出的长度,以 4~5mm 为佳,,在角焊等遮蔽性差的地方是 2~3mm ,在开槽深的地 方是 5~6mm ,喷嘴至工作的距离一般不超过 15mm 。 5、为防止焊接气孔之出现,焊接部位如有铁锈、油污等务必清理干净。 6、焊接电弧长度,焊接普通钢时,以 2~4mm 为佳,而焊接不锈钢时,以 1~3mm 为佳,过长则保护效 果不好。 7、对接打底时,为防止底层焊道的背面被氧化,背面也需要实施气体保护。 8、为使
通量
在流体运动中,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某单位面积的某属性量,是表示某属性量输送强度的物理量。
辐射通量又称辐射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是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功率,单位为W(瓦),即1W=J/s(焦耳每秒)。它也是辐射能随时间的变化率Φ=dQ/dt 。测量辐射通量的方法一般是由直流电置换辐射通量的等价置换原理进行的。
实际上,辐射源所发射的能量往往由很多波长的单色辐射所组成,为了研究各种波长的辐射能量,还须对单一波长的光辐射作相应的规定。前面介绍的几个重要辐射量,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光谱辐射量,光谱辐射量又叫辐射量的光谱密度,是辐射量随波长的变化率:
Φ(λ)=dΦ/dλ (1)
单位为W/μm(瓦每微米),或W/nm(瓦每奈米)其中波长为λ的辐射通量与λ值有关。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辐射通量之和或辐射通量的积分值。
人眼感受到的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
1、自然现象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辐射按伦琴/小时(R)计算。 辐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对等的"。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向外辐射,甲物体可以向乙物体辐射,同时乙也可向甲辐射。这一点不同于传导,传导是单向进行的。任何已经遭遇辐射的人都应用肥皂和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整个身体,并立即寻求医生或专家的帮助 !
辐射能被体物吸收时发生热的效应,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不同,所产生的温度也不同。因此,辐射是能量转换为热量的重要方式。 辐射传热 (radiant heat transfer)依靠电磁波辐射实现热冷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是一种非接触式传热,在真空中也能进行。物体发出的电磁波,理论上是在整个波谱范围内分布,但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有实际意义的是波长位于0.38~1000μm之间的热辐射,而且大部分位于红外线(又称热射线)区段中0.76~20μm的范围内。所谓红外线加热,就是利用这一区段的热辐射。研究热辐射规律,对于炉内传热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高温炉操作工的劳动保护也有积极意义。当某系统需要保温时,即使此系统的温度不高,辐射传热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保温瓶胆镀银,就是为了减少由辐射传热造成的热损失。
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散的。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能量。无线电波和光波都是电磁波。它们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波(3×1010厘米/秒)相同,在空气中稍慢一些。
电磁波是由不同波长的波组成的合成波。它的波长范围从10E-10微米(1微米=10E-4厘米)的宇宙线到波长达几公里的无线电波。Υ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超短波和长波无线电波都属于电磁波的范围。肉眼看得见的是电磁波中很短的一段,从0.4-0.76微米这部分称为可见光。可见光经三棱镜分光后,成为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这光带称为光谱。其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长则依次介于其间。波长长于红光的(>0.76微米)有红外线有无线电波;波长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线,Υ射线、X射线等。这些辐射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可用仪器测出。
太阳辐射波长主要为0.15-4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0.5微米;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主要为3-120微米,其中最大辐射波长平均为10微米。习惯上称前者为短波辐射,后者为长波辐射。
辐射通量密度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辐射能量。又称辐照通量密度。符号为E。通常用瓦·米表示。为辐射气候学和辐射测量学中的一个基本量。在气象学文献中又常被称为辐射强度(radiant intensity),但辐射强度严格地说应为辐射源单位立体角上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射出的辐射通量。两者有所区别。
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SI单位为瓦/米的平方。等于包含有考虑的位点在内的无限小面积元上照射的辐射通量或辐射功率P除以此面积元的面积。(dP/dS,当在考虑的面积上的辐射功率为常数时,可简化成:E=P/S)。其SI制单位为w/㎡。对于不被靶物及其环境所散射或反射的垂直入射的平行光束而言,它和积分通量功率相当。
辐射通量密度的峰值
维恩位移定律描述辐射能量峰值波长随温度升高向短波长的方向偏移,它表明高温地物发射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如火山喷溢出的熔岩流发射红光(波长介于600―700nm);低温地物发射波长较长的电磁波;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常温地物,如地物在绝对温度为290K时,则发射峰值波长为10μm的热红外线。因此,维思位移定律将有助于对所要探测的目标,选择传感器的最佳工作波段。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指出黑体辐射通量与其绝对温度四次方成正比,M=σT4。
地物的发射率
上述斯蒂芬济尔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只适用于黑体辐射。但是在自然界中黑体辐射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见到的是一般地物,而一般地物的辐射要比黑体辐射小。如果利用黑体辐射的有关公式,则需增加一个因子,这个因子就是波谱比辐射率ελ。所谓地物的波谱比辐射率是指地物单位面积上辐射通量M1与同一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M2之比值。即
ελ=(M1 (λ1T))/(M2 (λ2T)); M=εσT^4。
一般地物波谱比辐射率不仅与地面种类、表面状态、温度等有关,而且还与波长有关。因此,按波谱比辐射率与波长的不同关系,可以把辐射源分成三类。
①黑体或绝对黑体,其ελ=1,ελ不随波长变化。
②灰体,其ελ=常数<1,由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可知其波谱吸收率αλ=ελ<1为常数。
③选择性辐射体,其ελ随波长而变化,而且 ελ<1,因而波谱吸收率αλ也随波长变化,并且αλ<1。
表示在同一温度下,每种辐射体发射率的情况。其中黑体的发射率最大(ε=1)。因此,黑体的光谱分布曲线是各种辐射体曲线的包络线。灰体的发射率是黑体的几分之一,为一个不变的分数,当灰体的发射率越接近于1时,它就越接近于黑体。选择性辐射体的发射率随波长变化,但是不管在那个波长,其发射率值都比黑体发射率小即ελ<1。
基尔霍夫定律
在红外遥感系统设计中,可以把一些红外辐射体看成灰体(例如人体、喷气式飞机尾喷管、无动力空间飞行器、地球背景以及空间背景等),也可以在某些波段内把选择性辐射体看成灰体(如果发射率ελ在这些波段内近似不变),这样就简化了计算工作。
基尔霍夫在研究辐射传输过程中发现:在任一给定的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和对应波谱吸收率之比,对任何地物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黑体对应的波谱辐射通量密度。这就是基尔霍夫定律。它可写成如下的数学形式:Mλ/αλ=Mλ(黑体)。
这个定律的含义是,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
以下简单地讨论地物的吸收率α和发射率ε之间的关系。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在一给定的温度下,任何地物的发射率,在数值上等于该温度下的吸收率。对于不透明地物来说,公式可写成:ε=1-α。
由上述公式可写成:M=εM黑=εσT^4
上面公式对于任何地物的红外发射能量都可以采用。该式表明由于红外辐射能量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所以只要地物微小的温度差异,就会引起红外辐射能量较显著变化。这种特征构成红外遥感的理论根据。该公式还表明地物辐射红外能量与它的发射率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