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填料是在软性填料和半软性填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其结构是将塑料圆片压扣改成双圈大塑料环,将醛化纤维或涤纶丝压在环的环圈上,使纤维束均匀分布;内圈是雪花状塑料枝条,既能挂膜,又能有...
苏铁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多样。但均为常绿木本植物,有根、茎、叶、花和5个部分。 根苏铁植物的根为直根系,具粗壮的主根和各级分歧的侧根。侧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层、皮层和中柱。表皮层仅有一层表皮细胞,细...
,它是一个单向开启的风量调节装置,按静压差来调整开启度,用重锤的位置来平衡风压。通过余压阀的风量一般在100-1200m3/h之间,维持压差在5-40Pa之间。
危害白兰瓜果腐病的镰刀菌经鉴定为砖红镰孢(Fusarium lateritium Nees)。碳、氮源对产孢量的影响较大,以乳糖、氯化铵产孢最好,棉子糖、甘氨酸不利于产孢。F.lateritium在pH4.98-9.18均能产孢,但以pH6.24产孢最多。在培养条件和培养基种类的组合试验中,F.lateritium产生孢子的最佳条件为:植物组织(配方2:muskmclon seed 50g,agar 20g,distil water 1000mL)培养基,紫外光处理2h后于20-25℃暗培养。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研究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及血球板计数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培养温度,碳源的种类,含水量,接种量等对其孢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是每10 g培养物中接种量1.5 mL、蔗糖添加量1.4 g、培养温度25℃、含水量12 mL,产孢量达到6.25×109个/g,活菌数为3.48×107 cfu/g。
编号 | 11079 |
拉丁纲名 | Hyphomycetes |
中文纲名 | 丝孢纲 |
拉丁目名 | Miniliales |
中文目名 | 丛梗孢目 |
拉丁科名 | Moniliaceae |
中文科名 | 丛梗孢科 |
拉丁名 | Ramularia stolonifera |
中文名 | 匍枝柱隔孢 |
定名人 | Ellis et Everh. |
参考文献 | |
采集地 | |
形态描述 | 引致梾木叶斑病。叶斑两面生,近圆形至不规则多角形,直径0.5-5(-20)μm,常愈合,浅灰绿色,暗淡灰褐色,中度至暗褐色,最后中心常淡灰白色,边缘不定或具褐色,暗褐色或暗淡紫纳紫蓝色的边缘,窄或中度宽,常具~扩散的淡黄色或淡紫色的环痕。叶背斑点浅褐色至浅灰褐色。子实体叶背生,扩展散生,淡灰白色,疏松至稠密,偶有点状。初生菌丝体内生,菌丝无色有隔,稀少分枝,宽1-3(-5)μm;子座缺或小,近气孔生,无色,少有大的,直径可达80μm,破裂气孔,因而变成内或近表皮生;次生菌丝体,从次生菌丝发生。最后分枝或顶生;或呈小簇散生,从内生菌丝或气孔伸出,少有大的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梗直立,过圆筒形至状弯曲,简单,偶有分枝,3-50(-85)×2-4μm,0-3个隔膜,无色,平滑,孢痕疤近于加厚,黑色;分生孢子链生,常成分枝链,椭圆形,圆柱形,近圆柱纺锤形,(6-)8-35(-45)×2.5-5μm,0-2(-4)个隔膜,无色,平滑至模糊地粗毛,末端钝,近于小点或近圆锥形平截,孢脐近于加厚和黑色。 |
讨论 | 据Saccardo(1892)和秦芸(2003)报道,本菌寄主范围仅山茱萸属Comus植物。原始描述分生孢子梗短,3-50×2-4μm,0-3个隔膜,孢痕疤近于加厚,暗色;分生孢子串生,(6-)8-35(-45)×2.5-5μm,0-2(-4)个隔膜。我们观察的标本,除孢子梗较长外,其他均基本符合特征。郭英兰(1993)报道的株木菌绒孢Mycovellosiella comi Y.L.Guo应为本菌异名。山茱萸科上另一种为极细柱隔孢R.angustissima Saccardo,与本种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分生孢子较窄小(6-25×1-2.5 μm),分隔较少,(O-1个隔膜),容易区别。本种寄主植物还有互叶株木Comus alternifolia L.。沙梾C. bretschneideri L.,加州梾木C. californica c.A.Mey.,欧洲山茱萸C. mas L.,太平洋沙株木C. sericea L.,斜叶梾木C. obliqua Raf.,欧洲红瑞木C. sanguinea L.,绢毛梾木C. sericea L.,毛梾C.walteri Wang,梾木属Comus spp.。 |
编 号 5209
拉丁纲名 Fungi Imperficti
中文纲名 半知菌纲
拉丁目名 Moniliales
中文目名 链孢霉目
拉丁科名 Dematiaceae
中文科名 黑霉科
拉 丁 名 Cercospora asparagi
中 文 名 石刁柏尾孢
定 名 人 Sacc
采 集 地 Asparagus officinalis L. (石刁柏):辽宁 ( 501 ).吉林 ( 282 ).陕西 ( 356 ).
Asparagus sp. (天冬属):江苏 ( 176 ). 2100433B
叉孢苏铁发现于20世纪的80年代。1983年,蓝开敏教授和邹荣福先生发表贵州苏铁时引证标本中的望谟岩架周伟农无号标本为雄株,后栽培于望谟林业局周伟农家中。该株植株实为叉孢苏铁的雄株。1984年,邓朝义在册亨巧马林场采集到叉孢苏铁的大孢子叶标本时称为“巧马苏铁”。随后邓朝义同志一直对望谟的苏铁植物和兴义的苏铁植物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特征区别较为明显,进一步确证望谟一带分布的苏铁和兴义分布的野生苏铁不是同一种植物。1992年,西南农大杨四林等对贵州的野生苏铁进行考察,考察范围仅限兴义市。1994年,王定跃等人到贵州进行苏铁植物考察,邓朝义同志陪同考察了望谟栽培的苏铁。随后邓朝义、王晓东深入到望谟县野生苏铁的分布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1995年,王定跃、邓朝义联名发表“叉孢苏铁”新种于《非洲铁》杂志。1994年至1995年间,邓朝义等人对滇黔桂交界地区的苏铁植物进行考察,完成国家林业部下达的“中国野生苏铁考察”任务,从而确定了叉孢苏铁的分布区在贵州分布于望谟县、册亨县等地,自然分布海拔为300米~800米。此外还分布于广西乐业、田林和云南的富宁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