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法门寺地宫出土系列茶器 | 特 点 | 皇家供奉 |
---|---|---|---|
地 点 | 陕西法门寺 |
通高7.1厘米,长27.4厘米,槽深3.4厘米,辖板长20.7厘米,宽3.0厘米,全重1168克。通体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和槽座组成。槽呈半月形尖底,与槽座焊接。槽身两端为如意云头状,两侧各有一只飞雁及流云纹。槽座嵌于槽身,座壁有镂空壶门,门之间饰天马流云纹。茶碾子打开后,上置纯银锅轴,轴长21.6厘米,轴径8.9厘米。轴刃有平行沟槽,轴杆圆形,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两字,表明此器为唐僖宗供奉。轴孔四周錾团花,外饰流云纹,錾文上有“碣轴重一十三两(唐代重量单位)”,轴可来回转动。
茶碾子是碾茶器,在煮茶时,供碾碎饼茶之用。
通高9.5厘米,罗身长13.4厘米,宽8.4厘米。屉长12.7厘米,宽7.5厘米,高2.0厘米。座长14.9厘米,宽8.9厘米,高2.0厘米,全重1472克。通体呈长方形,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均系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盖顶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并衬以流云。盖刹四周各饰一和合云。罗架两侧饰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为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罗和屉均为匣状,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拉手。罗架下有台形座器,设镂空壶门。
茶罗子,即茶筛。它是饼茶经茶碾碾成碎末后作筛茶用的。
通高15.0厘米,全重335克。有盖,直口,深腹,平底,四足。盖为穹顶,笼有提梁,盖与提梁间有链相连。整个笼子用极细的金银丝编织而成。
条结笼子,主要供烘烤饼茶后,趁热装入纸袋,作为一种贮器,暂存于此。
鸿雁球路纹银笼子,可供作为烘烤饼茶的用器。因唐时,人们饮的是饼茶,饮茶时要将饼茶先进行烘烤后,再经碾碎,方可煮茶饮用。2100433B
在中国饮茶史上,唐代的饮茶方法,与早先相比,更加讲究,更加精致,饮茶已由粗放进入到精工阶段,煮茶注重技艺,饮茶重在情趣。唐代白居易《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曰:“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与赵莒茶宴》中的“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此外,在众多爱茶文人的诗文中,都记载了宾客相聚,品茶论理时的幽雅情景。那么,作为大唐宫廷茶道,其规格之高,场面之盛,以及茶器之美,茶艺之精是不言而喻的。1987年,陕西扶风法寺地宫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其中,还有一套大唐系列茶器。根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记载:有“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结合实物分析表明:《七事》指的是:茶碾,包括碾、轴;罗合,包括罗身、罗斗(合或盒)和罗盖;以及银则、长柄勺等。从茶碾、碾轴、茶罗子等茶器錾有的铭文看,这些茶器制作于唐咸通九年至十二年(868~871),又有“文思院造”字样。而文思院,乃是专门制造金银犀玉巧工之物的宫廷手工工场,表明这些茶器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大唐宫廷茶器。同时,在茶罗子、银则、长柄勺等器物上,还有器成后留下用硬物刻划的“五哥”字样。据查,五哥是唐懿宗(860~874)李漼时,皇室及重臣对唐僖宗(874~888)李儇小时的爱称,表明这些茶器为宫廷专用饮器。且《物账碑》将这些茶器列于唐僖宗所供奉的“新恩赐物”项,表明这些茶器是御用之物。
另外,法门寺地宫珍藏的茶器,并不止“七事”,还有盐台、笼子、茶碗、茶托等器,其中部分茶器,亦为唐懿宗御用之物。上述茶器,质地之贵,做工之精,造型之美,价值之高,堪称茶器中的国宝。它是大唐茶文化兴盛的综合体现,更是大唐宫廷茶道兴隆的集中表现。
此外,在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大量生活用器,包括食器、酒器等饮器,但它们与饮茶器却是相互通用的。如调达子、银龟盒、鎏金盆等就是如此。
陕西省法门寺文化景区耀世开放,绝世矗立东方、庄严指向天国的合十舍利塔落成。法门寺文化景区将全面展现世界佛教两千五百年、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唐代地宫珍宝之精华。 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合十...
二十个亿据了解,合十舍利塔是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塔区占地1000亩,设计塔高147米,地宫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还建有一个可容纳两万多人举行活动的大厅。目前合十舍利塔已基本建成...
雷文秀: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报告的题目是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钢骨结构安装施工技术,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位于陕西省法门镇就是世界唯一珍藏释伽牟尼,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该工程属于佛教文化的纪念性的佛...
素土挤密桩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方法,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在陕西关中地区建设工程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以法门寺合什舍利塔裙楼素土挤密工程施工为例,围绕素土挤密桩法处理地基施工中的整个过程,叙述了素土挤密桩施工中放线定位、成孔、成桩等质量控制,经试检测桩间土的挤密系数,湿陷系数,桩体压实系数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试验要求。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结构设计与分析——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呈“双手合十”造型,采用钢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该塔为大底盘双塔连体高层建筑,详细介绍了塔结构分析与设计有关内容,包括塔式结构的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结构设计与施工难点、相关的特殊构造措施 针对...
在比较正式的大型品鉴会,或是随处可见的微茶会,茶艺师使用的泡茶器具,盖碗和紫砂壶是比较常见的两种。不只是冲泡普洱茶,包括所有茶类,选用盖碗还是紫砂壶,每一个刚开始学泡茶的新人,都会产生类似的疑惑。
外观、材质、工艺、性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盖碗和紫砂壶的差异都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只从普洱茶的品鉴角度考虑,使用紫砂壶冲泡,更能全面展现茶品的优势,香气、滋味、口感等均达到最佳,进而带来更好的品饮体验。
而盖碗既能呈现茶品的优点,又能显现缺点,品饮者也因此能够给予茶品更客观的评价,这也是在审评时大多使用盖碗冲泡的原因。
材质决定了紫砂壶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一茶一壶,一把紫砂壶往往只能冲泡同一系列的茶,甚至仅限于冲泡某一款茶,如果同时品饮不同类型的茶,就需要准备多把紫砂壶,这就造成喝茶成本的大大增加。
相反,瓷质的盖碗性价比更高。因为不容易沾染茶味和气味,清洗过后可反复冲泡不同的茶品,普洱茶、绿茶、红茶…即便是不同种类,茶香和茶味也不会相互影响。
并且,盖碗属于标准器形、标准容量,投茶量、注水量、出汤时间等均可以恒定,冲泡手法相对容易掌握,对于新手来说,盖碗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除此之外,紫砂壶对产地、名家大师等都有讲究,既要具备实用性,又要具备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同时,养壶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心思。对于新手来说,冲泡和品饮都是其次,如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器形和价位中挑选到一把性价比较高的紫砂壶,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综合考虑成本、特性、冲泡难易程度等,如果是刚开始学习泡茶,盖碗是更合适的选择。
从西汉至宋代,简牍出土约八九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起:一是汉武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发现《尚书》、《礼记》、《论语》等数十篇用战国时的文字书写的简册,即所谓"壁中书",从而引起了长达两千年的经学今、古文学派之争;二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 汲郡一个名叫不准的人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釐王)墓时,发现有竹简数十车,这些竹简被整理成16种古书共75篇,这就是所谓“汲冢书”。它们除了极小部分现仍传世外,几乎都散佚了。
19世纪末至20 世纪初,瑞典、英、日、俄等国以“探险队”的名义在中国边疆和境内进行盗掘,在楼兰、敦煌、酒泉等处发现很多汉晋简牍,这些实物至今仍流散在英国、印度、瑞典、苏联等国。
1930~1931年间中国学术协会与瑞典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今甘肃额济纳旗居延地区发掘出1 万余枚汉代简牍,这是居延汉简的第一次发现,同时也是在这时期以前出土最多的一次,实物现藏于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80年代末,完全由中国考古学家独立进行的科学发掘,有几十次。出土实物都用科学方法保存,大部分已整理出版。比较重要的发现有:
1951年长沙五里牌406号战国墓,出土竹简38枚, 这是楚简的首次发现。
1959年甘肃磨嘴子6号东汉墓出土竹、木简504枚,其中有《仪礼》469枚,这是在所发现的简牍中现存第一部较完整的古书实物,在此以前发现的简牍大多属于文书、遣策,只有极少一部分古书,实物都荡然无存。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1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2 号墓出土32枚,都是先秦古籍与古佚书,这是考古发掘中第一次出土这样多的古籍 (称银雀山汉简)。
同年,甘肃武威旱滩坡一座东汉初期墓出土木简92枚,是前所未有的医书。
1972~1976年原出土居延汉简的遗址又发掘19637 枚简牍(称为居延汉简),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空前的(见彩图)。
1973 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大批简牍,共有《论语》等8种珍贵古籍。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1155枚竹简,这是自发现简牍以来第一次出土的秦简 (称云梦秦简)。
1977年在湖北隋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竹简200余枚,这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 1号汉墓出土《苍颉篇》、《诗经》等10多种珍贵古籍。
1979年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 115号汉墓出土约400枚木简,其中有《孙子兵法》佚文。"para" label-module="para">
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3座汉墓中发现西汉早期木简千余枚,其中有《汉律》等汉代法律古籍。
2010年8月6日,工作人员清理出又一片简牍。
长沙市五一广场地铁2号线施工工地发现大量东汉简牍的新闻,震惊了海内外考古学界,各路学者纷至沓来,希望参与研究和考证简牍的价值和意义。专家表示,将采用最利于文物保护的“整体切割法”抢救性发掘这批东汉简牍。2100433B
来源:网络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作为孕育、盛载茶的器具,茶具是我们鉴赏和品饮茶汤的媒介,“器具精洁,茶愈为之生色”,因此茶器具的选择与安置对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的变化,茶具的种类、形态和内涵都有了新发展,带给大家的不仅有美味的茶汤,还有愉悦心神的效果。
煮水壶和火炉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潮汕炉则是烧开水用的火炉。
玉书煨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 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
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
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过铁壶提起来相当沉重。
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只是价格比较高。
茶壶
茶壶是茶具的中心,壶的大小、泥料、形制等亦关系到茶汤的香气和韵味。明代对壶器主张以小为贵,“壶小则味不涣散,香不躲搁”;
许次纾在《茶疏·瓯注》中指出,银锡制壶有利茶汤,其次是内外施釉的瓷壶,可惜老瓷壶大多不耐沸水骤浇,瓷身易裂。而江苏宜兴砂壶虽深受当时的茶人推崇,仍需避免烧结温度不足,土气败茶。
一把好壶,其口盖应紧密。
选购时,先在壶里注入八分满的水,再以手指压住壶盖上的气孔,试着做倒水动作,若水流不出来,壶盖的紧密度便很高。
除此之外壶的周身要匀称,壶口要圆;壶嘴、壶纽、壶把三点应对直,成一直线;拿掉壶盖,把壶倒放在桌面上,壶口与壶嘴要相平。
出汤爽利,水柱要急、长、圆、挺,如果流速过慢,就会影响茶汤的品质;壶嘴的断水要明快干净,不滴水和不倒流。
最重要的是,一把壶提起来是否顺手好用。
我们每个人的手,大小、长短、胖瘦都不同,选壶时,自己的手握起来,感觉是否合适,有些壶的把手不好握,或者重心往前倾,难以操作,就不是理想的壶。
在壶里注满水后,能够以单手平平提起来,缓缓倒水,出水的感觉很自在顺手,就表示这把壶的重心适中、稳定。
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
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此时须选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壶的热水。
使用深腹的壶承泡茶时,要记得随手倒掉淋过壶的热水,不要把茶壶久浸在已经冷却的凉水之中,否则,不但使壶温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汤,而且日久之后壶身会产生上下两截色泽。
在冲泡一些无须淋壶的茶叶时,可自由选择各种质地、颜色、大小的浅碟或无边框的垫板来做搭配,以突出壶身的线条美感。有时,即使是墙角的一块石板,一把卵石,经由茶人悉心整理,也能搭建起壶的主舞台,就像佛陀脚下的莲座。
盖碗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
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
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饮时多以盖拨茶,可直接啜饮,还可以拿起杯盖,移至鼻端闻香。
杯托则可以避免端茶烫手,托着杯托,使盖碗看起来雅致大方。当我们选购盖碗时,要亲自端起来试试,有时候过大的盖碗口径,手是无法负担的。同时试试盖子是否好拨动,这样在拨茶叶时,才可方便使用。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为求能浓淡均匀地分配每一杯茶汤而名之。
也有称其为“茶海”的,《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讥讽宝玉: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是什么?
选购茶盅应注意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因为茶盅用来混合茶汤,有时必须装入两泡茶,所以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壶大,以免有装不下的情形发生;
茶盅的开口要选择大的,这样可方便茶壶往里注入茶汤;
另外,如同茶壶一样,茶盅的出水也很重要,在倒茶至茶杯时,要考虑茶盅的出水顺畅,不会倒得到处都是。
茶杯
一杯令人感动的茶汤,是由各种微妙的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
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得令人惊讶。但不论什么茶,若以好的杯子来品饮,茶汤的香气、汤色、滋味,都会更加细致、丰富而迷人。
什么样的杯子是好的杯子呢?
1. 依所泡的茶种来选择
传统功夫茶讲究使用薄瓷小杯。
翁辉东在《潮川茶经· 功夫茶》中说:“精美小杯,径不及寸,建窑白瓷制者,质薄如纸,色洁如玉,盖不薄则不能起香,不洁则不能衬色。”内壁素净,比如牙白色或者青白色的杯子,可以把汤色衬托得很清亮。
2. 依饮茶的季节或天气来定
茶杯胎土厚可保温,适合冬天使用,而较薄的杯子则适合夏天使用,让茶快点冷却,方便入口。
杯子对茶人而言如贴身的衣物,可以低调柔软不着痕迹,在茶席上看似平淡品饮,就口时却能发挥味觉,把玩在指尖又能细悉品味。
选购时不妨以唇就口,试试个人是否“杯唇相融”,若杯体口沿不够细致,入口茶汤则无法充分地为味蕾品赏。
杯托
杯托,古称盏托。
杯托之于杯子,一如淑女的鞋子与衣物的搭配:可以强势,一如靴子;可以隆重,一如水晶高跟鞋;可以低吟,一如僧侣鞋。
杯托的用途主要在于防止烫手,同时也有卫生上的考量,为了避免直接触到杯缘,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给客人,较为妥当,也显得雅致。
选购杯托的重点是:杯托的比例要与杯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相称;杯托的设计应该要顺手好拿。
如果杯托本身过大、过小、过于低平,茶杯放在上面就不太稳定,也就不是理想的杯托。茶席桌面若平整,杯型又稳健,又若无大小适中的杯托时,可考虑直接使用软质杯垫。
茶则与茶匙
取用茶叶的时候,最好使用茶则。
我们的手上有手汗、护手霜之类的气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叶,以免使茶叶吸附了杂味。
茶叶的外形,有的成球状,很紧结;有的成条索状,十分蓬松。
球状的茶叶很容易置茶,条索状的茶叶就要准备比较大的竹茶则才好取用。
茶匙除了掏取茶渣,尚有通壶之用,随手截取春日发芽的嫩竹枝,稍加修整便可做出流线自然的茶匙,再枕以溪边随形的卵石,就是天然的茶匙与匙置了。
也可选用纤细的香箸替代茶匙,可更自由地夹取渣叶。
罐茶
茶罐,用以贮藏茶叶的容器,忌光害避暑湿,因而多选用密度高的瓷罐或内外施釉的陶瓮,金属容器则应避免油垢铁锈之气。
茶罐的材质丰富,常见的有陶瓷、紫砂、竹制、锡罐等。
茶叶存放时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应置于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则多是为了美观或陈设而推出。
选购茶罐,要注意它的功能性,尽量选择口径较大的茶罐,以避免在面对较蓬松的茶叶时,不好取用,造成茶叶碎断。
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放茶壶、茶杯、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其选材广泛,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其中又以金属茶盘最为简便耐用,以竹制茶盘最为清雅相宜。此外还有用特殊石材如玉石、端砚石、紫砂制作的茶盘,古朴厚重,别有韵味。
茶盘的款式也十分多样,尺寸大小不一,有圆月形、棋盘形,扇形,方形等等。
但不管什么材质和式样,最重要是:宽、平、浅、白,即盘面要宽,以便就客人人数的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
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
边要浅,色要白,才能茶壶、茶杯、茶汤衬托得出色,使之雅观,至于那些精雕细琢、富丽堂皇的茶盘,在茶席上喧宾夺主,非但不能作为平和静穆的背景衬托,反而有失饮茶品位。
另外,端茶盘时一定要将盘上的壶、杯、公道拿下,不然一个失手,“全盘覆没”。
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
一般来说,如果想把水方放置在茶席中,应该选用精致的小水方,如果需要用到稍大一点的水方,最好把它移到远离茶客的地方,比如茶炉的后面,放的地方不要太醒目,但还是要注意顺手好用的原则。
而对于色彩的选择,宜与其他茶具的色泽、材质做整体的搭配。
市面上常见的水方,大多以陶瓷的材质为主。
若是茶席中已经有茶盘,则可以不使用水方,因为茶盘基本功能就可以承接多余的水,而茶渣另外清理即可。
洁方
洁方,即是茶巾,古为拭盏洁器之用,行茶时手边随时使用的洁方,一般不超过手帕大小,力求精致小巧。
当我们以高温泡茶,淋过壶之后,可以把茶壶放在洁方的上面,吸去壶底的热水,再出汤,淋壶的水就不会顺着壶身而下了。
虽然严格来说,从洁方的用途来看,不必专用也可以,甚至用抹布代替亦可,但这样似乎有违茶的雅洁品性。张潮《幽梦影》:观手中巾面,足以知其人之雅俗。茶会前,主客未曾照面,却依稀可以从方块之间一窥茶人的内在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