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非连续基础的设计与施工 | 作 者 | M.N.费达洛夫(苏) |
---|---|---|---|
译 者 | 吴维等 | ISBN | 9787113012489 |
页 数 | 181 | 定 价 | 3.70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92-12 |
装 帧 | 平装 |
1 非连续基础概述
1.1基本原理、概念和定义
1.2非连续基础的分类与构造
1.3非连续基础的垫基砌块和墙壁砌块
1.4矩形柱下的实腹和格构式基础
2 非连续基础计算的理论基础
2.1非连续基础同地基共同承载的主要指标及
其确定方法
2.2依据弹性理论的非连续基础计算
2.3条形非连续基础垫基砌块之间的间距计算
2.4按塑性理论和坑道上方土压力理论的非连续
基础计算原理
2.5考虑拱效应的非连续基础与地基共同承载
的理论
2.6考虑拱效应时,非连续基础主要尺寸的
计算方法
2.7地基土与变纵断面条形非连续基础共同承载时
最主要指标的计算
2.8变纵断面且垫基块侧边倾斜的条形非连续基础
下地基土极限荷载和计算荷载的确定
2.9条形非连续基础下地基土极限应力―变形
区和极限压力的图解计算
2.10 确定条形非连续基础主要尺寸的诺谟图
2.11考虑拱效应时,非连续和连续基础格构
垫基块(板)主要尺寸计算
3 非连续基础设计和计算的试验依据
3.1试验装置、试验方法、模压器型式及砂的
物理-力学指标
3.2关于非连续和连续模压器-基础下砂地基极
限应力-变形状态的试验资料
3.3关于非连续模压器-基础下砂地基中产生拱
效应的试验资料
3.4关于多孔和无孔模压器-基础下砂地基极限
应力-变形状态的试验资料
3.5条形非连续和连续基础模型下粘土地基沉降
与压力的试验关系
3.6条形非连续基础垫基块间距改变时对砂
地基极限压力和计算压力的影响
3.7非连续-枕式基础设计的试验依据
3.8夯实基坑中非连续基础设计的试验依据
4 某些类型的非连续基础计算特点
4.1环形、非连续-环形以及考虑中空部分能同
地基共同承载的非连续-中空方形基础的计算
4.2各种非连续-混合基础的主要尺寸计算
5 非连续基础的设计方法
5.1非连续基础的设计
5.2考虑地基中发生拱效应的非连续基础设计
5.3非连续基础垫基块间距的修正方法
5.4非连续-枕式基础的设计
5.5夯实基坑中条形非连续基础的设计
5.6采用不同方法计算非连续基础的实例
5.7条形连续和非连续基础同地基土共同承载时
主要计算指标的技术-经济分析
6 非连续基础的工程试验
6.1按CHиП2.02.01―83方法所进行的非连续
基础工程试验
6.2考虑拱效应的非连续基础工程试验
6.3非连续-枕式基础的工程试验
6.4夯实基坑中非连续基础的工程试验
附录1 国际土力学协会、CHиП2.02.01―83
及本书采用的主要字母符号
附录2 确定土的性质时,本书用到的国家标准
附录3 砂土的标准单位粘聚力Cп,kPa
(kgf/cm2);内摩擦角;变形模量E,
MPa(kgf/cm2)
附录4 第四纪沉积非黄土状粉砂质粘土的标准
单位粘聚力Cп, kPa(kgf/cm2); 内摩
擦角和变形模量E,MPa(kgf/cm2)
参考文献目录
2100433B
在基础工程中,非连续基础的应用越来越多,根据苏联50年代以来的实践表明,这类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经济效益是很明显的,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非连续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及工程试验等,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中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设计与施工相分离,首先获益的是消费者。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公司的设计与施工是一体的,由于设计师的收入与工程总造价关联,而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来自材料费中的管理费,从利益角度出发,他们在选择方案和材料时,可能就...
人工500元成本你要付出的:人工费1000元以内!绿篱20元一米成本你要付出的:你要付出30元以上一米绿篱中的树;丁香或迎春1.5米左右高的树苗成本25元一颗你要付出:40元一颗平均5平米一颗 180...
各地都有很多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的公司,河北这边中铁城际做的还不错,业务相对来说比较综合,可以考虑一下。
本文重点介绍了浙赣线非改建线路200km/h地段的的大修设计与施工,提出了各项设计要点和施工方案,有效的提升了既有轨道的结构状态,圆满完成了浙赣线的提速改造目标。
高层建筑有着较大的基础埋深,因而深基础支护结构的应用不可或缺。从安全性角度分析,对支护结构施工进行跟踪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严谨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措施。下文主要围绕深基础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展开探究。
《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是针对2008年4月之前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采用连续变焦镜头并结合非制冷热成像技术连续变焦的红外热成像仪的技术方案。
《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它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红外成像镜头和热成像组件,所述红外成像镜头为连续变焦红外成像镜头,所述热成像组件为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成像波段为8~14微米。变焦镜头的使用,便于对同一物体进行光学的放大和缩小,使用同一个镜头既能大范围的搜索,又能进行目标放大识别,便于监控,同时非制冷成像组件的使用,减少了热成像仪的成本及体积大小,降低了其复杂性、耗电量。
上述的连续变焦红外成像镜头的F数为1.0,它包括6个镜片,由前至后依次为:固定的弯月凸透镜片、可移动的凹弯月透镜片和凹透镜片、可移动的凸透镜片、固定的凸弯月透镜片和可移动的凸弯月透镜片,其中变焦凸轮组机构带动凹弯月透镜片和凹透镜片沿着凸轮机构中的下凸轮槽同步移动,同时带动凸透镜片沿着凸轮机构中的上凸轮槽移动;聚焦凸轮机构带动凸弯月透镜片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通过少量的镜片实现F数达到1.0的大口径镜头,且能够实现连续变焦,其降低了成本。
上述的凹透镜片为硒化锌透镜,弯月凸透镜片、凹弯月透镜片、凸透镜片、凸弯月透镜片和凸弯月透镜片为锗透镜。《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采用锗和硒化锌镜片,能够透过长波红外线,波段达到8~14微米,硒化锌材料的采用,减低了成像的色差,提高了成像质量。
上述变焦凸轮机构包括变焦凸轮、与变焦凸轮连接的变焦传动组件,变焦凸轮上设置有两条凸轮槽,凹弯月透镜片和凹透镜片固定安装在同一镜架上,镜架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镜架上固定有滑动杆,滑动杆滑动嵌装于变焦凸轮的上凸轮槽中;导向杆上还滑动安装有固定安装凸透镜片的镜架,该镜架上固定有滑动杆,滑动杆滑动安装在变焦凸轮的下凸轮槽中。聚焦凸轮机构包括聚焦凸轮、与聚焦凸轮连接的聚焦传动组件,聚焦凸轮上设置有凸轮槽,凸弯月透镜片固定安装在镜架上,镜架上固定有滑动杆,滑动杆滑动安装在聚焦凸轮的凸轮槽中。凸轮机构的使用,提高了镜片的定位精度,减少了误差,提高了成像质量;通过凸轮及凸轮上的凸轮槽的趋向控制两组镜片相对移动,进行光学成像的机械补偿,使镜头在变焦的过程中,每一个焦距成像清晰。
上述的红外成像镜头的聚焦和调焦由外部信号控制,电动连续调整,便于控制对远近不同的物体清晰成像。
《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的进一步改进还有,壳体加固密封,内充氮气,其具有防雨防腐蚀,易于安装使用。
上述的成像组件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航空插头连接。通过该机构将成像输出,实现监控。
《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中6个镜片的具体参数可以设计如下:
采用上述具体参数可以实现焦距在50~150毫米范围内的变化调整,实现3倍光学变焦。
《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整机结构紧凑,易于安装使用,可以进行昼夜连续完全被动的监控,能够在全黑的夜晚和恶劣天气条件下使用。
《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属于监控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变焦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仪。
射电望远镜因接收天体射电的天线孔径的构成方式不同,而有连续孔径和非连续孔径之分。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是射电望远镜的一种最简单的类型,其天线孔径为接收单元所布满,因而天线增益和分辨率全由天线孔径的实际尺寸和形状决定。这类望远镜天线孔径可以有各种形状,如通常的抛物面、球面、抛物柱面、抛物带形反射面等。某些由分立天线(如偶极子天线、裂缝波导等)组成的天线阵,当阵元间距不大于半波长时,由于电场强度方向图和连续面电流分布的场强方向图相似,也被认为是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这种情况更常见于线孔径或米波、十米波段的偶极子阵。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是天线结构只分布在孔径部分面积内的望远镜,通常由多个天线组成。栅式干涉仪、复合射电干涉仪、栅十字、 T形栅、圆阵、圆环以及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都是。这种望远镜的分辨率由天线范围(设想的孔径)的外尺寸决定,而总的天线增益或灵敏度,则取决于全部天线单元面积的总和。图中a所示的连续孔径天线可认为由N个单元面积组成,经天线传至接收机的信号是各单元反射信号的迭加,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通过焦点处的馈源自动得到这种迭加。由于二单元A、B信号的迭加效果等效于处在A、B的相关干涉仪输出,非连续孔径射电望远镜正是基于这个原理,在省去孔径一部分的情况下,保留连续孔径各单元间的全部间距和取向,如图中b所示的“骨架式”射电望远镜,或者依观测需要对这些间距和取向进行有限的采样(各种干涉阵),甚至用不少于2的有限天线依次采样后进行处理;图中c是综合孔径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