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矮建筑房屋高度低,风荷载易受到周围建筑物的干扰效应影响,建筑物表面风压分布与单体建筑物存在较大区别。本项目通过风洞实验,并结合CFD数值模拟,针对工业园区低矮建筑群和处于城市中心区的低矮建筑物等两大类典型建筑群开展干扰效应研究;针对平屋面低矮建筑群,系统研究了风向、间距等对2个相同低矮建筑物、1排3列、3排1列以及多排多列低矮建筑群的风荷载干扰效应影响规律,给出了屋面平均风压和极值风压系数的干扰因子变化规律,建筑群角部建筑物风荷载放大效应明显,其建筑物屋面角部区域放大更为明显,中心区域建筑物主要呈现遮挡效应;给出了不同建筑群布置下,建筑物之间流动模式的界限,阻力系数曲线在不同流动模式间距界限处出现跳跃性变化,建筑物表面风压也呈现特殊分布形式;揭示了非均匀地形条件下单体建筑物和群体建筑物的风荷载变化规律,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干扰效应受非均匀地形影响比建筑物间距较大时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了高层建筑对低矮建筑物风荷载的影响规律,高层建筑物对低矮建筑物的风压特性影响显著,当低矮建筑物位于高层建筑物迎风上游时,距离较近时出现明显的正压现象,当位于高层建筑物的迎风下游时,低矮建筑物表面负压出现明显的放大现象,且间距越近,高层建筑物高度越大时,影响越显著。 2100433B
针对平屋面、双坡屋面和柱状屋面等三种典型低矮建筑物,通过风洞实验的测速、测压和流场粒子显示技术,并结合CFD数值模拟,研究上游远距离地形、中距离地形和近距离附近建筑物,对近地边界层风场和低矮建筑物风荷载的影响机理,提出适合屋面风荷载特性、考虑空间相关性折减效应的极值风压计算方法,建立水平非均匀地形的近地边界层风速模型和典型形式单体低矮建筑物的平均与极值风荷载模型。通过风洞实验,并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针对工业园区低矮建筑群和处于城市中心区的低矮建筑物等两大类低矮建筑物,研究在水平均匀和非均匀地形条件下,地形粗糙度长度系数、风向、周围干扰物分布形式、建筑物密度、低矮建筑物自身几何形状等参数,对建筑群周围的气流流动模式、湍流特性、建筑物表面平均和极值风压的影响规律,揭示地形和周围建筑物对低矮建筑物的风荷载干扰机理,建立考虑干扰效应的低矮建筑物围护结构抗风设计方法。
中国规定的基本风压w0 以一般空旷平坦地面、离地面10米高、风速时距为10分钟平均的最大风速为标准,按结构类别考虑重现期(一般结构重现期为30年,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为50年,特别重要的结构为100年)...
对建筑的影响是使建筑产生侧向变形,风大时产生振动,(主要是对高层建筑的影响)。主要由基本风压,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振系数。这些系数和所在地的风的大小,建筑高度,建筑的外形,和地区粗糙度...
1吨的力作用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就是10KPa,1Pa=1N/平方米,自然1KN=1KPa*平方米,可以理解成1吨=10KPa=10KN。但是关于采用天然地基或桩基,地勘如果没有现成的资料如何估算呢?能...
低矮建筑通常都是成群出现的,周边建筑对被包围建筑的风荷载存在干扰效应。通过刚性模型表面测压风洞试验对被同类周边建筑所包围的平屋面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系数进行测量,分析周边建筑的建筑面积密度、相对高度及排列方式对被包围建筑平屋面上的最大局部负风压及最大屋面升力的干扰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最大局部负风压的干扰因子除少数周边建筑面积密度很低或相对高度较矮时大于1.0外,多数情况下都小于1.0;所有存在周边建筑的试验工况中最大屋面升力的干扰因子总是小于1.0;两个干扰因子都随周边建筑面积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周边建筑的相对高度小于1.0时,两个干扰因子都随周边建筑相对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当周边建筑的相对高度大于1.0时,两个干扰因子对周边建筑相对高度的变化不敏感。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将两个干扰因子拟合成周边建筑面积密度及相对高度的函数形式,为低矮建筑的设计提供依据,为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采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对处于B类地貌风场中由4栋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组成的建筑群进行了静力风荷载和风场的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群楼周围的流场分布和建筑表面各测点的风压,与风洞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两个以上的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群楼的静力干扰研究。着重讨论了复杂体型高层建筑物之间的静力干扰效应,结果表明:串列布置时,上游建筑对下游建筑的迎风面和侧风面都有影响;而并列布置时,静力干扰作用只发生在相邻建筑物的侧风面,对相邻建筑物的迎风面影响很小;静力干扰效应随高度有显著的变化,尤其对高低错落的建筑群,表现为明显的三维效应。
本项目主要研究构建一套能够满足低矮建筑物风荷载和复杂地貌的近地面风场状况实测研究需要、同原型尺寸基本相当、可移动的的模型房屋及测试系统。在台风登陆时将该系统布置在台风登陆地区开展实测研究,变被动的等待台风登陆为主动的寻找台风,创造开展实测研究的机会。重点研究强台风时近地面风场状况(风速剖面、湍流度剖面、功率谱等)和低矮房屋风荷载状况,获得具有工程意义和科学价值的实测数据。将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应用于实测系统的建造和实测数据的分析,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实测数据,发现低矮建筑物风效应的典型性特征。将现场实测、风洞试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结合起来开展低矮建筑物抗风问题的研究,挖掘不同研究手段所获得结果的相似性特征,检验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一步的改进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提出在台风作用下低矮建筑物的等效风荷载确定的新方法,为低矮建筑物的抗风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100433B
批准号 |
50778072 |
项目名称 |
台风作用下低矮建筑物风荷载的实测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10 |
项目负责人 |
李正农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湖南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34(万元) |
采用现场实测、风洞试验和LBM模拟,研究近海山地区域的风场与低矮房屋风荷载。本项目拟在我国近海的3种典型山区地貌上,以既有典型2-7层低矮民宅和拟研制的1套可移动式2层足尺实验房为试验对象,建立近海山地风场和低矮房屋风荷载的现场实测基地、并进行实测,获取台风作用下近海山地的风场和低矮房屋风荷载特性。接着通过开展低矮房屋风荷载的风洞试验和LBM模拟研究,结合分形等数据分析方法,将现场实测结果与风洞试验和LBM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总结出的相关规律和特征改进风洞试验和LBM模拟方法,以提高风洞试验和LBM模拟的准确性,并以此解决低矮建筑物风荷载研究的一些重要基础性问题,澄清一些目前尚不清楚的认识,为此类结构的抗风设计和以后规范中相关条文的修改、增加积累数据和提供参考。本项目成果对于提高我国近海山地区域低矮房屋的抗风能力、减轻风灾损失、提高城乡建设规划和低矮房屋建设的技术水平具有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