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福建跨越发展测绘保障合作协议实施方案 | 文件类别 | 实施方案 |
---|---|---|---|
地 点 | 福建 | 发布年份 | 2011 |
――福建省陆海统一现代测绘基准建设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已有测绘基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地基稳定、分布合理的测绘基准基础设施,构建覆盖福建全省的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的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
推进福建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社会化应用。建设福建省测绘基准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加快实现与省地震局联网及数据共享,整合各市、县及相关行业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基准站资源,建立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综合服务网。
精化似大地水准面。复测C级GPS控制网,复测、加密二等水准,利用二等水准联测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基准站和部分C级GPS控制网点,进一步精化完善似大地水准面。
推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与应用。2013年前完成省级现有各类测绘成果及地理信息系统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并向社会提供使用。
――福建省滩涂及海岛(礁)测绘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会同省海洋与渔业厅及沿海有关市、县(区),结合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沿海潮间带1:10000地形测量;对沙埕湾、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及海坛峡、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厦门湾、旧镇湾、东山湾、诏安湾等十三个重点海湾开展1:10000水下地形测量;对十三个重点海湾之外的内水海域分期开展1:25000水下地形测量;集成福建省多分辨率、多尺度、多类型的海洋地理信息数据,建设省海洋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高效的海洋地理信息数据查询与分析。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在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导下,以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整合相关专业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研究制定平台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地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2013年,全面完成省、市级节点建设与互联与通,实现国家、省、市信息资源共享。
――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测绘保障服务
配合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每年完成约10个重点小城镇(每个小城镇测制面积约10平方千米)、300个行政村的地形图测制(平均每村施测面积约0.7平方千米)1:1000地形图测制,满足新农村规划建设、地籍调查、环境整治等工作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航天、航空遥感影像获取及服务机制建设
加强全省遥感影像资料的统一管理,由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编制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的统一采购计划,加大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力度,更新我省遥感影像数据库。 “十二五”期间实现2.5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全省陆域每两年覆盖一轮,更高分辨率(优于1米)的卫星遥感影像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区域每年覆盖约4000平方千米,全省十三个重点港湾(约5000平方千米)覆盖一轮。加大对十大重点发展区域以及中心城市航空数字真彩影像的覆盖力度,完善航天、航空摄影的运行机制以及数据发布、共享制度,提高利用效率和应用水平。
――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部署,根据政府、企事业单位、公众对地图服务的需求,2011年起,分别在政务网和互联网上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纵向实现国家、省、市县平台的互联,横向实现与各部门业务系统的互通,为全省电子政务、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统计、公共应急管理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服务。
――建设“五江一溪”沿岸及重点防洪城市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会同省水利厅及有关市、县(区),加快建设“五江一溪”(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和木兰溪)沿岸及重点防洪城市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为防洪防涝信息系统建设,防洪防汛调度方案制定、灾后评估审核等提供决策依据。主要建设“五江一溪”沿岸及大中型水利工程(20座大型水库和166座中型水库)0.5米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约5万平方千米;重点防洪城市区域(26个市辖区、59个县(市)的临江区域)0.2米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约1万平方千米。
――基础设施建设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按照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的要求,建设测绘资料档案馆,使其成为测绘成果资料档案储存、管理、分发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设施。重点配置机载激光雷达系统、数字航摄仪、应急快速测量系统,新一代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装备,提高地理信息快速获取与处理能力。
――发展地理信息产业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支持在福州海西高科技园区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园,作为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在市场准入、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鼓励技术领先、规模效益显著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入驻园区,充分发挥集聚带动效应,带动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要科学调整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开发多样化基础地理信息产品,为位置服务、互联网地图服务等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支持,推动新兴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
经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同意,成立促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测绘地理信息保障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项目合作协议书 项目合作协议由:项目出资人(以下简称甲方)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下简称乙方) 甲: ,身份证号: ,籍贯 乙: ...
房地产分销合作协议 甲方(开发商):xx有限公司 乙方(中介机构):xx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推介甲方开发地产项目xx项目相关事宜,在...
装饰合作协议的范本如下 订立协议双方: ××建筑工程公司(甲方) ××装修设计公司(乙方) 为发挥双方的优势,共谋发展,并为今后逐步向...
第 1页 共 9页 编号: _________________ 测绘合作协议 甲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 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第 2页 共 9页 测绘合作协议 甲方: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共取双赢的原则,在友好、 务实的基础上订立本协议。 一、工作依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 __________。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图 图式》。 1.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______。 1.5、测绘采用 ______坐标系。 二、合作事项 2.1、乙方必需按时按质量完成甲方交给的 _
福建省某隧道工程施工合作协议书——甲方:×××开发有限公司 乙方:福建省×××工程有限公司 为了完成×××隧道 工程实施的目标责任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以及相关法规及本项目部的有关规定,为明确甲...
(一)制定测绘应急保障预案
各市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局所属有关单位应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测绘应急保障预案,报省测绘局备案。并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预案演练,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
(二)组建高素质测绘应急保障队伍
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要求建立测绘应急保障专家库,根据实际需要协调有关专家为测绘应急保障决策及处置提供咨询、建议与技术指导;各单位遴选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的技术骨干组成测绘应急快速反应队伍。
(三)测绘应急保障资金
根据测绘应急保障工作需要,结合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将应急保障工作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对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
(四)做好测绘应急保障成果资料储备工作
全面了解掌握测绘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完善测绘数据共享机制;收集、整理突发事件的重点防范地区的各类专题信息和测绘成果,根据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制作各种专题测绘产品,确保在省政府需要应急测绘保障时,能够快速响应,高效服务。
(五)建设应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在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应急办)及公安、安全等有关部门的特殊要求,开发完善应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测绘应急保障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
(六)完善测绘应急保障基础设施
规划建设全省测绘应急技术装备保障系统,并建立突发事件测绘应急服务装备快速调配机制。加快测绘应急生产装备和设施更新,联通政府内网,改造与扩容测绘专网,提高测绘应急保障服务能力。
(七)加快测绘应急高技术攻关
深入研究应急测绘信息快速获取、处理、服务技术,实现“3S”与网络、通讯、辅助决策技术集成。
(八)确保通讯畅通
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建立测绘应急保障通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省测绘应急保障工作通讯录,并适时更新。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新发展、保障服务作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科技工作放在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全局的优先位置。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科技政策从覆盖测绘系统向覆盖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转变。同时,合理分配和使用有限的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技术成果应用落到实处,真正有效地把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行业生产力。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纳入本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规划中组织实施。
(二)优化政策环境
进一步完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管理制度,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公平参与科研项目竞争,尤其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测绘地理信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单位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倡导产、学、研、用联合共建研发基地和创新平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加强对测绘地理信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的评估、管理和整合,完善平台管理政策,为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投入、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支持测绘地理信息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共建研究院、联合研究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形成科研直接面向需求、生产直接连接科研的良性产学研互动协作机制,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形成生产力。加强对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的政策倾斜。
(三)增强投入力度
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项目为主干,争取各类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项目,加大对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利用科技研发经费,不断改善基础条件。重大测绘专项工程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关键技术攻关和生产性试验,促进成果转化。通过资金配套、项目示范等方式鼓励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和生产单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由政府主导,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地方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争取本级财政预算,提高科技经费投入水平。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消化应用科技成果。进一步加强财政投入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强化项目绩效评估和动态调整。
(四)加强人才培养
以提高核心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继续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提升测绘地理信息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推进新世纪测绘人才培养工程,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建设以及重大项目的锻炼,培养造就一支由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生产单位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高水平的科技管理人才组成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队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措施,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鼓励科研机构与地方测绘地理信息单位之间通过相互兼职、联合共建等形式促进人才交流与合作。联合国内高校,加强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先引进掌握测绘地理信息国际领先技术的高端人才。加强西部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进一步改善人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五)强化军民融合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总参测绘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军地测绘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军民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统筹,推进军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资源共享,切实推动军民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融合发展。加强军民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协作,推进科技人员的交流交往。共同开展测绘基准关键技术、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关键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建设与应用关键技术、基础地理信息快速更新和网络化服务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攻关。建立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和成果共享机制以及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成果军民两用双向转移机制。
(六)深化合作交流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大学和跨国公司等的合作交流,为国内国际一流人才共同研究、合作创新创造条件。争取测绘地理信息重要国际组织秘书机构在我国安家落户,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国际重要组织和机构中担任职务。积极举办测绘地理信息国际学术会议。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全球及区域性测绘地理信息合作计划。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和软硬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造自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装备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有计划地举办国际合作与科技项目管理培训班,选派科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国外学习,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提升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加大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交流与合作力度,支持港澳地区科技人员、机构参与和承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内地和港澳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形成更加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
内容解读
《实施方案》重点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杭州年度租赁住房用地供应面积占出让住宅用地供应面积的比例达到10%以上,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套数占新增住房供应套数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
在租金标准方面,《实施方案》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应按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评估租金90%执行。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