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概述 2
一、废旧物资与废旧机电产品 2
二、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内涵与特点 3
三、我国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地位 4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过程的主要环节 5
一、基本框架 5
二、回收方式与回收途径 6
三、再制造性检测 8
四、拆卸过程 9
五、再制造加工过程 10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过程评价的要件构成 11
一、评价目标 11
二、评价对象 11
三、评价思路 11
四、评价方法 14
本章小结 14
本章参考文献 14
第二章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 16
第一节 再制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6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过程评价理论研究现状 18
一、回收模式与回收网络评价 18
二、再制造性评价 18
三、拆卸过程评价 19
四、再制造加工过程与再制造产品评价 20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过程评价实践发展动态 21
一、国外实践发展动态 21
二、国内实践发展动态 22
本章小结 23
本章参考文献 23
第三章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模式评价 28
第一节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模式概述 28
一、制造商回收模式 28
二、联合体回收模式 29
三、第三方回收模式 31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模式影响因素 32
一、经济因素 32
二、社会因素 33
三、环境因素 33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模式评价体系 33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33
二、评价指标体系 34
三、评价方法举例 38
第四节 演示性应用案例 40
本章小结 45
本章参考文献 45
第四章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网络评价 47
第一节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网络概述 48
一、按回收目的分类 48
二、按回收用途分类 48
三、按回收主体分类 49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网络的影响因素 50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回收网络评价体系 50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50
二、评价指标体系 51
三、评价方法举例 53
第四节 演示性应用案例 54
本章小结 57
本章参考文献 57
第五章 废旧机电产品及零部件再制造性评价 59
第一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与零部件再制造概述 60
一、产品、总成与零部件 60
二、产品再制造与再利用 61
三、零部件再制造与修复 61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与零部件再制造的影响因素 62
一、技术因素 62
二、经济因素 63
三、环境因素 63
四、社会因素 64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性评价体系 64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64
二、评价指标体系 66
三、评价方法举例 71
第四节 废旧机电零部件再制造性评价体系 73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73
二、评价指标体系 74
三、评价方法举例 78
第五节 演示性应用案例 82
本章小结 84
第六章 废旧机电产品拆卸过程评价 87
第一节 废旧机电产品拆卸过程概述 88
一、机电产品的拆卸 88
二、面向拆卸的设计 89
三、拆卸过程规划 90
四、拆卸工艺与技术 92
五、拆卸过程评价 92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拆卸过程的影响因素 94
一、产品拆卸方式 94
二、产品拆卸深度 95
三、产品拆卸序列 95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拆卸过程评价体系 96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96
二、评价指标体系 97
三、评价方法举例 101
第四节 演示性应用案例 102
本章小结 105
本章参考文献 105
第七章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加工过程评价 107
第一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加工过程概述 108
一、再制造加工过程 108
二、再制造加工工艺与技术 108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加工过程的影响因素 114
一、工艺水平 114
二、资金投入 114
三、人员素质 115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加工过程评价体系 115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115
二、评价指标体系 117
三、评价方法举例 120
第四节 演示性应用案例 124
本章小节 126
本章参考文献 127
第八章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品评价 129
第一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品概述 130
第二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影响因素 131
一、再制造零件的性能 131
二、拆卸清理的完整性 131
三、再制造加工工艺与技术水平 131
第三节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产品评价体系 132
一、评价目标与原则 132
二、评价指标体系 133
三、评价方法举例 135
第四节 演示性应用案例 138
本章小节 140
本章参考文献 140 2100433B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方法》阐述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相关概念、主要环节和过程评价的构成要件,回顾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动态,论述了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模式、回收网络、再制造性、拆卸过程、再制造加工过程、再制造产品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模型、演示性评价案例。
总包安 装的开头插座是结构交工用的,材质是最次的,之是为了结构验收交工用的形式。精装修安装的才是用户需要的,之前总包安装的开关、插座全部要拆除,甚至就是墙面抹灰都要重要铲除后由精装修重新抹灰。总包与精...
1.机电设备可以分为三大类:产业类机电设备,信息类机电设备,民生类机电设备。2.产业类机电设备:数控机床,食品包装机械,纺织机械,电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3.信息类机电设备:计算机终端,打印机...
就是从前期概算、预算到结算
文章提出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工艺过程模型,主要从失效形式的角度对不同类型零件的成本和价值分别进行分析,以得到最终利润;结合某型号废旧汽车变速箱加以说明,对如何提高再制造工艺过程的经济性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
本文论述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工业设计的理念,二是工业设计的方法,详细阐述了机电产品数字化工业设计依赖计算机辅助技术,从而实现多目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计算机辅助设计评价原型系统是以专家系统技术为核心确定四个系统功能模块:对目标树评价;对目标树模版库评价;对目标库评价;对工具集评价.这四个模块结构内容的构建和实现过程,笔者在本文进行详细的讨论,从而引发新思路,为机电产品的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提供新的突破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机电产品再制造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合肥再制造集聚区内开展机电产品再制造的各类组织,其它区域再制造组织可参照使用。 2100433B
本标准规定了机电产品可拆卸再制造设计导则的术语和定义、设计基本要求、设计方法、设计评价与反馈。
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产品的可拆卸设计与再制造设计过程指南、方案设计、实例分析与评价 。2100433B
产品的再制造过程一般包括七个步骤,即产品清洗、目标对象拆卸、清洗、检测、再制造零部件分类、再制造技术选择、再制造、检验等。
1.产品清洗
产品清洗是再制造工程的重要一步。清洗的清洁度对于产品性能的检测,再制造目标对象的准确确定等非常重要。其目的是清除产品外部尘土、油污、泥沙等脏物。外部清洗一般采用1~10MPa压力的冷水进行冲洗。对于密度较大的厚层污物,可以加入适量的化学清洗剂,并提高喷射压力和温度。常用的清洗设备包括:单枪射流清洗机、多喷嘴射流清洗机等。
2.目标对象拆卸
通过分析产品零部件之间的约束关系,确定目标对象的拆卸路径,完成目标对象拆卸。
3.目标对象清洗
目标对象的清洗就是根据目标对象的材质、精密程度、污染物性质不同,以及零件清洁度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设备、工具、工艺和清洗介质,对目标对象进行清洗。目标对象清洗有助于发现目标对象的问题和缺陷,在零件再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目标对象检测
目标对象检测不仅影响再制造的质量,也影响再制造的成本。零件从机器上拆下后,需要通过检测确定技术状态。常用的检测内容和方法有:
(1)零件几何形状精度。检测项目有: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等。检测一般采用通用量具,如游标量具、螺旋测微量具、量规、千分表、百分表。
(2)零件表面位置精度。检测项目有: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平行度、垂直度、斜度以及跳动等,检测一般采用心轴、量规和百分表等通用量具相互配合进行测量。
(3)零件表面质量。检测项目有:疲劳剥落、腐蚀麻点、裂纹与刮痕等,裂纹可采用渗透探伤、磁粉探伤、涡流探伤以及超声波探伤等。
(4)零件内部缺陷。内部缺陷包括裂纹、气孔、疏松、夹杂等。主要用射线及超声波探伤检查,对于近表面的缺陷,也可用磁粉探伤和涡流探伤等。
(5)零件机械物理性能。零件的硬度可用电磁感应、超声和剩磁等方法进行无损检测;硬化层深度、磁导率等可用电磁感应法进行无损检验;表面应力状态可采用X射线、光弹、磁性和超声波等方法测量。
(6)零件重量与平衡。有些零件如活塞、活塞连杆组的重量差需要检测。有些高速零件,如曲轴飞轮组、汽车传动轴等需要进行动平衡检查。高速零件不平衡将引起振动,并对其他零部件形成附加动载荷,加速零件磨损或其他损伤。动平衡需要在专门的动平衡机上进行。
5.再制造零部件分类
再制造零部件应根据其几何形状、损坏性质和工艺特性的共同性分类。零件分类的目的主要有:
①用以制定典型工艺过程和成组工艺过程。
②确定通用的再制造设备,以再制造成组的类似零件。
③合理组织工作地点。
④对相同的和类似的零件进行再制造时,消除定额指标的差异。
⑤使得统计、计划生产及其他作业实现机械化。
⑥建立合理的车间内和车间之间的运输图。
⑦对再制造企业的零件再制造工段和车间选择最佳的生产结构。
综上所述,再制造零件的分类为再制造企业采用大批量或批量方法实现再制造提供了条件。
6.再制造技术选择
根据再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目标对象的损坏情况以及各种再制造技术的技术、经济和环境特性选择适宜的再制造技术。
7.再制造
根据所选的再制造技术,进行目标对象的再制造。
8.检验
对再制造后的目标零件进行检验,看是否达到技术要求。其具体内容和方法同目标对象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