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福建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 | 成立时间 | 2012年 |
---|
福建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福建省五一巾帼标兵1人,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2人,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2人,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理事1人,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钢结构教学委员会委员1人。是一支学术背景互补、特色优势明显、学术思想活跃、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勤奋进取的创新型学术团队。
福建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有新型与复杂结构抗震、结构数值计算、工程结构减振与隔震、桥梁结构抗震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1项,福建高校青年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省属高校科研专项2项,福建省教育厅、省交通厅、建设厅等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26篇,多篇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二等奖,主持或参与编写国省级规程5本,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5项。
福建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13人,参与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指导学生多次参与“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奖;指导学生承担国基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6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 2100433B
它今年依然在建。。 还有那位朋友说的317终点站是老校区,新校区是123终点站。
福建工程学院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61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溯源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林纾、清末宣统帝溥仪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
地震出版社的《防震减灾四字经》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第 1页 共 12页 一、设计资料 1.1 建筑物资料 某高校学生公寓楼, 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 抗震等级为 3 级。室内外高差为 400mm,柱底受竖向荷载为 6340KN,受弯矩为 475.5 mKN 。 1.2 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各钻孔混合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 1.2m,根据已 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中的钢筋不具有腐蚀性。 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 -力学指标见下表 序号 土层名称 重度 r 3 / mKN 压 缩 模量 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 kpaf ak 预应力管桩极限承 载力标准值 kpa 冲钻孔桩极限 承载力标准值 (kpa) 21sE MPa 推荐值 sikq pkq sikq pkq (1) 粉质粘土 1
防灾减灾工程学第六章火灾害
一、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研究所概述
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研究所依托于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是法学院所属的研究基地。法学研究所目前共有20位研究成员,其中正高4人,副高5人,中级11人。法学研究所的全体成员均是福建省法学会会员,其中许步国、王凤民、官玉琴教授及梁开斌副教授任各直属研究会的副会长,王崇能、郑华聪、何晓榕副教授等人任各直属研究会的理事。法学研究所成立之后,全体成员积极开展法学专业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和教材。法学研究所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与其他院校的法学研究机构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全体成员会加倍努力,将法学研究所建设得更加富有生气,充满特色。
二、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研究所主任介绍
许步国,男,博士,教授,现为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院长,法学重点专业、重点学科负责人,《法理学》、《经济法学》精品课程负责人,福州大学法律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副主任、福建省法学会理事、福建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大中律师事务所律师,福州仲裁委员会、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长期以来,从事合同法、物业管理法学等课程教学工作,几年来先后主持3项省级、3项厅级课题,参加国家级、部级课题各1项。出版《物业管理法学》、《合同法理论与实务》等专著二部、主编《经济法学》、《合同法学》等4部高校教材,正式发表系列论文30多篇。
三、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民商法、建设工程法。具体包括物业法、建筑法、招投标法、房地产法等。
四、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研究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2015年至今,研究所成员共承担课题24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项,部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7项,厅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7项,横向项目2项,共计合同经费近80万元。
2015年至今,研究所成员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38篇,其中1篇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资料收入,3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11篇发表于核心期刊。
2015年至今,研究所成员参加各级学术会议62人次,各类培训18人次。
2015年至今,研究所成员获奖项三个,其中许步国教授主编的教材《新编企业经济法教程》被评为福建省2017年本科特色教材,官玉琴教授的《福建省地方高校制定<大学章程>实证研究》,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五、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研究所在研的主要项目
熊建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习近平知识产权保护思想研究》、梁开斌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论诉之牵连》、杨得兵副教授主持的省社科一般项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信托入市流转的法律机制研究》、王崇能副教授主持的《国有企业改革模式的美国法考察》等项目。
一.平台概述
福建工程学院城乡与建筑研究所旨在深入开展历史村镇人居环境调查,挖掘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方法。聚焦当前国家对于小城镇发展与建设要求,立足福建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全面剖析小城镇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小城镇空间生长的适宜性模式,构建富有地域特征的小城镇规划、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该平台由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9位教师组成,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2人。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学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高校。
二.主任简介
张建,讲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城乡规划专业教研室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方向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方向在读博士生。从事城乡规划教学、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近10年,主持并完成科研课题2项,发表论文7篇。论文《地方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暑期社会实践的探讨》获得2014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优秀教学论文奖。2012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2014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和参与规划设计项目20余项,获得福建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和村镇规划编制三等奖1项。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1.历史聚落人居环境营造智慧研究
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古村乃至历史县城为对象,搜集相关古文献资料并建立资料库,广泛调查历史村镇的历史沿革、区域背景与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历史村镇空间生长过程,从选址、山水格局、空间格局、肌理、景致等方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现代空间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历史村镇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方法。
2.小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深入思考小城镇在我国城乡居民点中的价值与要求,研判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在小城镇空间生长中的合理性,传承历史村镇规划设计的优秀经验,适应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山地、海洋的地理条件,注重从空间结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空间、公共交通、景观风貌、建筑等方面构建具有地域性的现代小城镇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四.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福建工程学院城乡与建筑研究所自成立至2018年1月,完成科研课题10项(市厅级以上3项),校级教研课题3项。正在进行科研课题3项(市厅级以上3项),校级教研课题1项。完成横向课题10项。在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篇,教研论文2篇。在会议发表科研论文5篇,教研论文2篇。参加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含分会)、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学术会议50人次。邀请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的国内外专家学术举办讲座20余场。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所背靠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人居环境学科群的三个一级学科,跨学院联合生态学、设计学、地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外围学科资源,以城市与乡村的建成环境的更新为具体研究对象,力争建构出创意创新与科学理性并重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的发展特色,不断提升学科团队的设计及研究水平,为2020年建筑学学科成功申报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奠定基础。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所2013年10月获批,原先以“历史城镇保护与更新”为研究方向,人员储备及研究层次稍显不足。面对福州市六区叠加的外部机遇及本校十三五规划三大目标实现的内部压力,本次报送,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充实了研究队伍,拓展了研究领域,力争在1个建设期内,顺利提升为校级以上学科平台。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本平台主要从事3个方向的研究:
(1)城乡更新设计方向:城市历史城镇保护更新、旧社区无障碍更新、传统街区风貌营造;乡村资源调查、参与式设计方法、陪伴式建设实践等
(2)设计技术研究方向:GIS技术与历史城镇保护更新、开放建筑理念与旧建筑更新、VR技术与街区风貌营造、田野调查影像技术、古建测绘技术、工作坊设计技术等
(3)生态景园研究方向:田园建筑与景观、传统街区视觉景观、生态景观与公园、旧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改造等。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仅列5项):
(1)严龙华.传统村落规划改造及功能综合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2014BAL06B05) (子项:鼓岭山村村落再生). 2014年科技部支撑项目(子课题)
(2)张春英.基于植物斑块基本性质的城市植物景观降温机理研究.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J01724).2016.1-2019.1
(3)沈员萍.中国国家公园体系准入机制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J01603).2015,4-2018,3
(4)严龙华.2015年福建省重点项目. 福州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整治工程(设计部分)(2016-人居-024).2015,6-2017.6
(5)严龙华.2013年福建省重点项目. 福州上下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工程(设计部分)(2013-人居-003).2013,1-2015,1
专著及论文(仅列5项):
(1)张春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性质和景观安全系统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2
(2) 严龙华. 城市发展轴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空间整合: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之策略探讨[J].世界建筑,2016(4)
(3)沈员萍,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4) 张春英.生态旅游开发对世界双遗产地植被景观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5) 吴征. 乡村规划的意象传承与更新:金寨希望小镇规划设计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4(3)
获奖(仅列5项):
(1)严龙华.三坊七巷保护与整治工程.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014,09
(2)严龙华.福州市白马路(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2013,09
(3)吴征.Schindler Global Award 2017 SaoPaulo(圣保罗)国际竞赛第三名指导教师,2017,3
(4)邱婉婷.2016第二届人居环境学年奖金奖指导教师.2016,11
(5)赵颖.2017亚洲设计学年奖展示设计铜奖指导教师.2017,11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所在研的主要项目
主要在城市与乡村两个领域开展建成环境的更新设计及研究工作。在城市,主要面向历史城镇保护更新、老旧社区无障碍更新、城市特色风貌营造等存量建筑的更新设计服务及研究;在乡村,主要基于系统性乡建视野、全面性田野调查、参与式工作方法、陪伴式落地实施等新理念、新方法,开展服务于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的人居环境及空间的设计及研究服务。
生态景园设计方向,配合建成环境的更新改造,研究人居视觉环境的美化及人居物理环境的生态化,同时开展建筑与景观的协同设计和互动耦合关系研究。
设计技术研究方向,强调当前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传统建筑及景观设计流程的改造,同时基于新技术运用的对传统建筑设计思维的提升与突破,创新思维的激发等定性定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