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复合状态残余应力-塑性变形的电磁无损评价方法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陈振茂 | 依托单位 | 西安交通大学 |
本项目针对强磁性低活化钢和非磁性304奥氏体不锈钢核电结构典型材料,以建立复合状态下残余应力-塑性变形的定量电磁无损评价方法为目标,开展了如下研究:1)建立了复合状态下残余应力-塑性变形电磁无损评价方法和检测系统;2)明确了复合状态下残余应力与塑性变形对电磁无损检测信号的影响规律;3)建立了基于磁检测信号的复合状态残余应力-塑性变形同步评价方法;4)研究了实际环境下塑性变形电磁无损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经四年研究,全面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研究目标。取得主要理论和技术成果包括: 1)实验研究了巴克豪森磁噪声法、增量磁导率法与非线性漏磁法评价低活化钢塑性变形的可行性,开发了融合多磁检测信号的塑性变形/残余应力一体化无损评价方法,实验验证了有效性。 2)实验研究了变形履历和疲劳损伤对低活化钢塑性变形电磁无损检测方法的影响,发现两者对增量磁导率法与非线性漏磁法检测信号的影响不大,但磁噪声方法对变形履历较为敏感,在复杂工况下可能导致较大误差。 3)通过微观分析研究了塑性变形对低活化钢电磁无损检测信号的影响机制,发现在同等塑性变形下,密度较小的微观缺陷会增强、而密度较大的微观缺陷会阻碍磁畴壁移动,影响巴克豪森磁噪声信号;而增量磁导率和漏磁信号变化是由于塑性变形导致的磁导率降低所致。 4)针对非磁性材料304奥氏体不锈钢明确了残余应力/塑性变形复合状态下自然磁化检测信号的变化规律,基于脉冲涡流与自然磁化的离线、在线检测信号,提出和验证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复合状态残余应力-塑性变形的同步检测评价方法。 项目共发表SCI期刊论文37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获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3部,获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第2位)。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作为大会共同主席2016 年成功组织了第7届ICEF、第25届ENDE国际会议召开,培养硕士生8名、博士生3名,其中硕士生5人、博士生2人毕业。 2100433B
强地震等意外载荷导致的残余应力和塑性变形对承压核电管道、容器等关键部件构成严重安全威胁,电磁无损检测方法是对其进行定量评价以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残余应力和塑性变形影响电磁无损检测信号机理不同,且两者往往不可分割,对其分别进行评价的已有方法尚需提高精度。为揭示塑性变形和残余应力在电磁无损评价中的相互影响规律,确立塑性变形-残余应力定量电磁无损评价方法,本项目拟开展研究包括:1)建立多种评价残余应力/塑性变形的在线/离线电磁无损检测系统并验证有效性;2)对核电不锈钢/碳素钢试件导入不同塑性变形-残余应力状态并进行相关在线电磁无损检测实验,分析力学参数与检测信号的相关性及塑性变形/残余应力在检测中的相互影响;3)抽取和融合不同检测方法信号,建立残余应力和塑性变形同步定量评价方法,开发验证综合评价系统;4)基于双轴应力、高温环境和核电结构模拟试件,验证所开发系统对实际核电结构无损评价的适用性。
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形变,去掉外力时变形不回复,这是塑性变形,实质是物体内部的晶粒和晶粒之间发生滑移和晶粒发生转动
控制变形及减小消除焊接应力的方法 一、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 1、设计措施 (1)选择合理的焊缝尺寸: 焊缝尺寸增加,变形随之增大,但是过小的焊缝尺寸将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使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加快,热影...
钢结构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实际上一些高要求的建筑大型烧焊钢结构上已采用了时效工艺,包括有技术标准支持的热时效、振荡时效、TIG重熔和锤击工艺,以及研发中的振荡烧焊、超声冲击、爆炸法技术。 钢结构消除残...
利用传统超声检测方法或其他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实现金属初期塑性变形和疲劳损伤的检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基于二次谐波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方法,研究2024-T4铝合金的初期塑性变形与疲劳损伤缺陷的测试过程;建立非线性高能穿透法超声检测系统,发现超声非线性系数与铝合金残余塑性变形和疲劳损伤程度具有单调相关关系;通过改进试验方法,利用压电晶片的滤波效应,成功减小试样前端非线性的试验来源,提高了检测的鲁棒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利用晶片的滤波效应,选择合适的激励频率能够减小前端仪器的非线性对试验结果的干扰,使基于二次谐波幅值的超声非线性系数能够作为表征铝合金初期塑性变形和疲劳损伤程度的特征参量应用于实际的检测过程。
基于弹性力学应力分析和叠加原理,研究了螺旋缝埋弧焊管切环法残余应力测试中的残余应力分布。建立了能综合考虑管段切口张开量、轴向错位量和径向错位量等因素的新残余应力评价方法,并与应变片法残余应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变片法测试的最大残余剪切应力平均值和局部最大剪切残余应力值均与新评价方法给出的相应值接近;管段内的宏观(平均)残余应力来自管段切开后的轴向错位和周向张开量,管段内残余应力的不均匀性来自管段切开后的径向错位。存在较大的径向错位情况下,宏观最大剪应力与局部最大剪应力的极大值之间有很大差别。就管线的工程应用而言,可以局部最大剪应力的极大值作为残余应力的控制条件。
2020年6月2日,《无损检测―残余应力超声体波检测方法》发布。
2020年12月1日,《无损检测―残余应力超声体波检测方法》实施。
应力检测方法按其对被检测对象是否产生损伤分为有损法和无损法两大类,有损法又称为机械法测残余应力,它是采用机械加工的手段,对被测构件进行部分解剖或完全剥离使被测构件上的残余应力部分释放或完全释放,利用电阻应变计测出残余应力的方法。常用的有盲孔法。无损法按其使用检测手段不同,分为x 射线衍射法、超声声弹性法和磁测法等。其中超声声弹性法只能测试高值残余应力,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文章转自http://yingli.huawin.com/yinglijiance 复制粘贴看更详细介绍)
一、磁测法与其他应力检测方法的对比
盲孔法、x 射线衍射法、磁测法3 种方法都有测试速度较快,都能用于不均匀的应力场,但x 射线衍射法由于仪器设备的复杂性只能用于实验室,盲孔法和磁测法则因仪器的轻便性可用于实验室和现场测试。盲孔法是采用在预测工件的表面中心钻一小孔,使其产生局部应力释放,再由黏贴在孔周的应变片感受出应变的变化,该应变称为释放应变,通过弹性力学公式可得到主应力值和方向角。与盲孔法相比,磁测法在测量残余应力时,对被检测对象不造成任何破损,此外它能测出同一点在不同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如超声波冲击等工艺处理前后的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情况,而且它既能测平面光滑试样的应力又能测复杂形状部位处(如各构造部件相交部位或角焊缝处等) 的焊缝残余应力。而盲孔法对于复杂部位的开孔则受到限制。在钢结构桥梁的焊缝中,测试残余应力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分布状况,为后绪将开展的减小和消除残余应力工艺及技术方案提供依据,并且在减小和消除残余应力工艺处理后,再次进行测试,以了解焊接残余应力重新分布的情况,评定工艺处理的效果,确认是否满足结构受力要求。
二、 残余应力的磁测法原理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磁测法是一种无损检测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铁磁性材料( 如低碳钢等)的磁致伸缩效应,即铁磁性材料在磁化时会发生尺寸变化;反过来铁磁体在应力作用下其磁化状态(导磁率和磁感应强度等) 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测量磁性变化可以测定铁磁材料中的应力。当试样内存在残余应力时,也会使磁畴的移动和转向均受阻而使磁化率减小,这种现象称为磁弹性现象。
国家标准《无损检测—残余应力超声体波检测方法》(GB/T 38952-2020)规定了残余应力超声体波检测的术语和定义、人员要求、检测要点、检测系统、纵波和横波声弹性系数标定、检测流程、检测仪器校准和检测报告的编写要求。该标准适用于采用超声体波进行材料残余应力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