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是一部在国内首次集中阐述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特性及其在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实例的著作,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为研究对象,旨在利用先进的发酵制备方法,利用廉价废弃物资源开发天然无毒害的新型生物材料。《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共分为四篇,系统地介绍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并归纳总结了其在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增进读者对这类新兴材料的理解与认识。
书名 |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页数 | 268页 | 开本 | 5 |
作者 | 马放 杨基先 | 出版日期 | 2013年11月1日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品牌 | 科学出版社 |
生物学上的CPE致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细胞病变甚至死亡的现象。具体而言,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溶细胞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大量复制增殖导...
农学里面的土壤学理学里的微生物学、生态学工学里的环境工程
本聚氨酯胶粘剂是采用德国进口原料制成,具有高固体含量、低粘度、工艺适用性好、粘合力强、无毒等优点是适用于铝箔(OPA),预处理过的聚乙烯(HDPE,LDPE)、聚丙烯(OPP,CPP)、聚酯(PET)...
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工艺及絮凝效果研究
以重庆唐家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活性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絮凝活性测试,并采用显色反应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絮凝活性最强的优势菌种为酵母菌菌落,其絮凝率超过95%;该酵母菌菌落进行发酵培养、分离、提纯得到黄色晶体状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分析,推测出该微生物絮凝剂为一种糖类物质及可能存在的官能团结构。
丛书序
序
前言
第一篇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总论篇
第二篇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生理生态篇
第三篇 基于廉价底物的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制备篇
第四篇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篇
参考文献
附录1 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
附录2 Ames实验试剂及培养基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是一部在国内首次集中阐述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特性及其在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实例的著作,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为研究对象,旨在利用先进的发酵制备方法,利用廉价废弃物资源开发天然无毒害的新型生物材料。全书共分为四篇,系统地介绍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特性,并归纳总结了其在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增进读者对这类新兴材料的理解与认识。
《水处理科学与技术: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可作为环境微生物、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以及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及科研用书,也可供相关学科科研人员参考。
国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商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如红平红球菌及由此制成的NOC-1是目前发现的最佳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很强的絮凝活性,广泛用于畜产废水、膨化污泥、有色废水的处理。我国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品尚未见报导。
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胞壁代谢产物的絮凝剂、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和克隆技术所获得的絮凝剂。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物质为糖蛋白、粘多糖、蛋白质、纤维素、DNA等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5以上。
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者早就发现,一些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有细胞絮凝现象,但一直未对其产生重视,仅是作为细胞富集的一种方法。近十几年来,细胞絮凝技术才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在连续发酵及产品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有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从其来源看,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此它具有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一切优点。同时,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工作已由提纯、改性进入到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筛选优良的菌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絮凝剂的研究,因此其研究范围已超越了传统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范畴。具有分泌絮凝剂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絮凝剂产生菌。
最早的絮凝剂产生菌是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976年,Nakamura j.等人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菌种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uae)AJ7002产生的絮凝剂效果最好。
1985年,Takagi H等人研究了拟青霉素(Paecilomyces sp.l-1)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PF101。PF101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啤洒酵母、血红细胞、活性污泥、纤维素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1986年,Kurane等人利用红平红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研制成功息生物絮凝剂NOC-1,对大肠杆菌、酵母、泥浆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碳粉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的分子质量、分子结构与形状及其所带基团对絮凝剂的活性都有影响。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线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带支链或交联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剂产生菌处于培养后期,细胞表面蔬水性增强,产生的絮凝剂活性也越高。处理水体中胶体离子的表面结构与电荷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一些报道指出,水体中的阳离子,特别是Ca2+、Mg2+的存在能有效降低胶体表面负电荷,促进"架桥"形成。另外,高浓度Ca2+的存在还能保护絮凝剂不受降解酶的作用。微生物絮凝剂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在医药、食品加工、生物产品分离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