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防热防火检测仪主要用于测定消防用品及其他材料的热防护性能。
中文名称 | 防护服防热防火检测仪 | 测温范围 | |
---|---|---|---|
受辐射面积 | 试样尺寸 |
NFPA 1971《Standard on Protective Ensemble for Structural Fire Fighting》
GA10-2002《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BSEN367-1993
仪器特征
1、热源由传导热源和辐射热源组成,采用计算机控制,全中文操作系统,屏幕显示,测试结果(包括数据和曲线)打印输出。
2、软件采用模块结构,设有:热源校正模块、辐射测量模块、传递测量模块、测试结果查询模块。
热辐射指标TPP 热传递指数 HTI辐射--二度烧伤曲线 热传递曲线
LFY-607A热防护 性能试验仪指标
1、试样受辐射面积:169cm
2、辐射热源:辐射热源和两个45°对流热源辐射量可调,辐射热源采用特制T-150红外管,对流热源采用燃烧甲烷气体。
3、量热器测温范围:常温~85℃
4、辐射热源的热通量:10~50kw/m对流热源的热通量:10~50kw/m热源热通量:50kw/m~100kw/m可调。热源精度: ±2% 量热计测量范围:0℃~300℃±0.5℃。
5、 试样尺寸:150×150mm
6、电源: AC220V 50Hz 4kW
7、检测防护材料的热防护系数TPP、显示时间-温度曲线;
8、计量传感器技术性能参数:
(1)水冷温度范围:10~30℃
(2)冷水流速:> 10 升/小时
(3)输出信号:> 5 mV 工作范围
9、采用计算机控制,仪器配置仪器专用品牌计算机,中文操作界面,自动数据处理;配置专用打印机,测试结果可打印输出。
配备:
1、测试仪器主机 2、品牌计算机 3、显示器4 、打印机5、燃气管 6、Φ8气管7、管卡8、电子打火装置9、铜热量计10、压盘11、隔板12、RS232通讯线 13、操作系统一套14、 配置气罐及气体1套,国产空气压缩机一台。
山东省纺科院
美国环境局(epa)指定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有责任对在危害材料和污染废料中的 工人提供健康和安全保护时, osha对所有环境的安全规程做出明确的反映,这些安全规程对所有的osha方案都明确...
防护服有以下几类:(1)全身防护型工作服;(2)防毒工作服;(3)耐酸工作服;(4)耐火工作服;(5)隔热工作服;(6)通气冷却工作服;(7)通水冷却工作服;(8)防射线工作服;(9)劳动防护雨衣;(...
重型防护服,用于防护化学物质对人体伤害的服装。[br/] 注:该服装可覆盖整个或绝大部人体,至少可提供对躯干、手臂和腿部的防护。化学防护服允许是多件具有防护功能服装的组合,也可和其他的防护装...
专利号:200910102021.3目前,我国消防员使用的防护服重量高达3.5kg,主要由外层、防火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使用碳纤维毡或阻燃粘胶作为隔热层原料。此种材料做成的防护服自身重量大,透气性能差,隔
目前,我国消防员使用的防护服重量高达3.5kg,主要由外层、防火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材料复合而成。其中使用碳纤维毡或阻燃粘胶作为隔热层原料。此种材料做成的防护服自身重量大,透气性能差,隔热效果不佳。因此,我们提供一种新型的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隔热层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靠烧蚀材料受热分解和氧化燃烧带走热量的防热方法,是返回式航天器、再入导弹弹头和火箭发动机内壁常用的一种防热方法。烧蚀材料被包覆在需要防热的壳体表面,在受热分解和氧化燃烧过程中通过热解气体和燃烧产物的不断流失将热量从壳体表面带走,从而获得热防护效果。在质量引射式防热方法中,烧蚀防热是最重要的一种(见再入防热结构)。它的最大优点是安全、可靠,适应流场变化的能力强。在高热流条件下,它是唯一可行的一种防热方法。它的缺点是仅能一次性使用。常用的烧蚀防热材料主要有高温熔化、低温碳化和直接升华三类(见烧蚀材料)。航天器各部分因热环境不同,烧蚀层的厚度也不一样。
建筑防热是抵挡夏季室外热作用,防止室内过热所采取的建筑设计综合措施。
室内过热现象是指周围环境热辐射强,室内气温过高。一当室内湿度大,空气流速小,使人体产生的热量和周围环境所能散发的热量失去平衡,人体散热困难,就会影响健康。为此,在从事建筑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取防热措施。
建筑防热正文
为防止室内过热和改善室内热环境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室内过热现象是指周围环境热辐射强,室内气温过高。一当室内湿度大,空气流速小,使人体产生的热量和周围环境所能散发的热量失去平衡,人体散热困难,就会影响健康。为此,在从事建筑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采取防热措施。
湿热地区建筑防热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围护结构隔热目的是控制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及其波动幅度,并使内表面最高温度同室外最高综合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延迟时间。在外围护结构中,隔热要求最高的是屋顶,其次是西面的墙。隔热措施有:
① 降低室外综合温度。在结构外表面采用浅色的涂料,并可利用光滑的饰面材料,例如磁砖等以减少结构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在屋顶或墙壁的外侧设置遮阳设施,例如遮阳幕墙等,以便有效地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在屋顶、墙边植树、种植攀缘植物或草皮,绿化环境,可使作用在结构外表面的太阳辐射大为减弱。
② 合理地选择外围护结构。为了控制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要合理选择结构的热阻值(见建筑保温)和衰减值及其延迟时间。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选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小的材料(见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同时还要考虑建筑构造的层次排列,以提高结构的隔热能力。
外围护结构可采用实体材料层的和带有空心封闭间层的屋顶或墙体,在空气间层内铺设反辐射材料,如铝箔等,以减少辐射换热量。如空气间层孔洞较大,不利于隔热,则应把空气间层改为细缝的双排孔或多排孔构造。
③ 采用带有通风间层的外围护结构。主要利用自然通风的风压作用,从间层内带走一部分热量,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而且有利于白天隔热和夜间散热。
④ 采用蓄水屋顶。利用水的蒸发,消耗屋面上的太阳辐射热。有浮盖蓄水屋顶、淋水屋顶等。
房间的自然通风合理组织房间的自然通风(见通风设备),利用室内外气流的交换,可以调节室内的热环境。引进房间的风以干爽凉风为佳。夏季或春夏之交,为防止热空气或暖湿空气大量进入室内,房间应进行"间歇性通风";关闭一些开口,以减少过大的通风量。建筑设计要选择合适的开口位置和面积,有利于组织穿堂风,以扩大室内气流的流场范围。
要注意通风措施的构造处理,如采用漏空间隔、屏门、推窗、格窗和旋窗等,以利于排风、导风和调节风量、风速等。
窗口遮阳可防止直射阳光透过窗口射入室内,减少透进室内的太阳辐射,防止夏季室内过热。
遮阳设计要求:阻挡夏季直射阳光进入室内,以免过热,同时要不影响冬季必需的日照和阴天室内具有足够的照度。遮阳设施应起导风入室的作用,并兼作防雨构件。在构造上要不影响人们向外眺望的视野并经久耐用,简单轻便,造型美观。
环境绿化在建筑物周围种树、植草,不仅遮挡太阳辐射,防止风沙,而且由于植物的蒸腾和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和地面热量,达到改善环境和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其他措施为防止地面泛潮,对住宅、病房、托儿所、幼儿园的居室地面面层应作合理选择,宜采用蓄热系数小的材料或带微孔的吸湿材料。
干热地区建筑防热措施在干热地区,房屋总体布置应较为密集,建筑常带有内院,外部封闭,开窗少,采用厚墙和平屋顶,并在部分屋顶上增设圆弧形穹顶以及透气窗等,以防止太阳辐射和热空气大量透入室内,同时防止热风沙的侵袭。另一方面,利用天井、庭院、楼梯间等增加房屋内部的开口面积,并通过这些开口来引导气流,以改善室内热环境。
参考书目
华南工学院亚热带建筑研究室编:《建筑防热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