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电解质溶液继续不断地电解所需施加的最低外加电压,叫做分解电压
中文名称 | 分解电压 | 外文名称 | decomposition voltage |
---|---|---|---|
分 类 | 物理学名词 | 定 义 | 使电解质溶液继续不断地电解 |
分解电压超电压
在标准状态下,在酸性介质中,以电池方式完成反应
2H2+O2-2H2O
现在要使反应逆转,即拟以电解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反应
2H2O-2H2+O2
理论上要加1.23V的直流电即可。1.23V成为理论分解电压。实际情况如何?看如下的实验数据-电解池的电流随外电压变化的情况。当外电压小时,电解池的电流极小且变化很不显著。当电压超过1.70V后,电流明显增大,两极有大量气泡,电解明显发生。1.70V被称为分解电压。
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之间的差称为超电压。电解过程中超电压的产生和两极反应的超电压有关,它直接受极板材料和析出物质的种类影响。例如,电解CuSO4溶液,阴极产物是Cu。这与根据电极电势判断的结论是一致的。因为
以Zn为电极电解ZnSO4的水溶液时,根据电极电势判断的结论是在阴极产生H2。
而实际上是Zn在极板上析出。原因何在?原因就是H2在Zn极板上析出时的超电压很大,显然大于0.76V,难于析出。致使Zn在极板上沉积。
=-2.37V,值过于小,足以克服氢气的超电压,故电解MgSO4的水溶液时仍得到H2
这属于动力学问题,不能根据热力学数据下结论。
分解电压(decomposition voltage ), 使电解质溶液继续不断地电解所需施加的最低外加电压,叫做分解电压。电解质溶液电解时施加的电压,主要用来克服电解时体系中产生的反电动势。例如电解0.5mol/LH2SO4,通电时两极发生的半反应是:阴极2H2e→H2
两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被铂电极吸附后,实际上就构成了氢电极和氧电极。这两个电极产生一个跟外加电压方向相反的电动势(叫反电动势)。因此要使电解顺利进行,外加电压必须大于反电动势,这就是分解电压产生的原因。电解时由于两个电极都存在超电势,使阳极的电极电势增大,阴极的电极电势减小,因此实际的反电动势要大于理论反电动势,使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增大,电解时耗的电量增加。很多强酸、强碱和强酸强碱盐溶液有十分接近的。
分解电压学术图
端电压是对零电压(将零线视为参考点),通常也等于对地电压。线电压是相间电压通常端电压220v,线电压380v
低电压如何变成高电压?不同的电源用不同的升压方法、不同的电压、不同的功率采用不同的升压方法。(1)交流电源常见通过变压器升压。(2)小电流通过倍压整流升压(3)直流过振荡产生高压(3)直流通过逆变升压
你是学生吧?学生实验里面测得的数据要根据你所测三相电链接方式:星形链接的测出的是相电压,线电流;三角形链接测得的是线电压、相电流。
电压表和电流表分解 (2)
QR分解法是将矩阵分解成一个正规正交矩阵与上三角形矩阵,所以称为QR分解法,与此正规正交矩阵的通用符号Q有关。
MATLAB以qr函数来执行QR分解法, 其语法为[Q,R]=qr(A)。
当一个项目的组织分解结构将项目的工作分别分配给了项目团队或项目组织的某个群体或个人以后,项目管理还需要适用这种项目分解结构去说明在实施这些工作中有权得到资源的情况以及项目资源的整体分配情况。
项目活动的资源分解结构可以用表1所示的资源矩阵来描述。
工作 |
资源需求量 |
相关说明 |
|||
资源1 |
资源2 |
资源3 |
资源4 |
||
活动一 |
|||||
活动二 |
|||||
活动三 |
|||||
活动四 |
组织分解结构的分解方法与WBS类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不是按照项目可交付成果的分解而组织的,而是按照组织内现有的部门、单位和团队而组织的,把项目活动和工作分列在现有各部门下。这样,相关部门只需找到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就可洞悉承担的所有职责。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