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莎草是莎草科莎草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种植物。
热带地区有分布,国内主要在山西省。
中文名称 | 汾河莎草 | 拉丁学名 | Cyperus nanellus Tang et Wang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 |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age | 亚纲 | 鸭跖草呀纲Commelinidae |
目 | 莎草目Cyperales | 科 | 莎草科Cyperaceae |
亚科 | 藨草亚科 | 族 | 莎草族Cyperage |
属 | 莎草属Cyperus |
生长于河边沙土上。
分布的两大中心是热带亚洲和热带南美洲;在中国主要产于山西(太原市),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汾河莎草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株很矮,无根状茎。秆半圆柱状,高1-3厘米,常1-2个从同一个叶鞘中长出,基部具1-2个无叶或具叶的鞘。叶常短于秆,宽约2毫米,折合或平张,边缘不粗糙;叶鞘短,淡棕色,一面为干膜质,最下面一个翰无叶片。叶状苞片2枚,短于或长于花序,基部常扩大,边缘或多或少呈黑紫色;长侧枝聚伞花序短缩成头状,具3至多数小穗;小穗长圆形、狭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长3-7毫米,宽1.2-1.8毫米,具8-22朵花;鳞片稍密地复瓦状排列,膜质,扁圆形,顶端圆或近于截形,无短尖,边缘常内卷,长约1毫米,黑紫色,下面中部有时为淡黄白色,顶端边缘具白色透明的边,有3条很不明显的脉,有时中肋呈绿色,表面具明显的纵条纹;雄蕊2,花药长圆形,顶端具短尖;花柱短,柱头3,长于花柱。小坚果椭圆形,三棱形,与鳞片等长,淡黄色,平滑。花果期10月间。
莎草科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多年生草本,很少一年生。从表面上看来,它就像是杂草一般。这个科很大,包括了约70属,4000种物种,且分布相当广泛。中国有28属500余种。
根据蔚汾河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设计断面洪水,一种方法采用《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计算;另一种方法根据水文站资料利用洪峰~面积关系法计算。在综合分析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调查洪水成果,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近年来,各地方河道流域的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而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的不仅仅是气候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河道的主河槽变窄、河床被淤泥抬高阻塞、河滩大部分面积被附近村庄耕种农作物、河道建筑物及两岸堤防失修所造成的,因此,对河道流域的综合整治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