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原产地在南纬10°~北纬15°、海拔150m以下的非洲潮湿森林边缘地区,是棕榈科的一属,属于产油经济作物,主要产地分布在亚洲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美洲。它们分为两种:一种是原产于西非的非洲油棕榈,分布范围为安哥拉至冈比亚的西非地区、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另一种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美洲油棕榈(又称黑果棕榈)。而我国引种油棕已有80多年的历史。现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省。
中文学名 | 非洲油棕 | 拉丁学名 | Elaeis guineensis Jacq |
---|---|---|---|
别称 | 油椰子、非洲油棕 | 界 | 植物界 |
目 | 棕榈目 | 科 | 棕榈科 |
非洲油棕园林用途
主要产品是棕油和棕仁油。棕油精炼后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用油脂, 可制造人造奶油;棕油主要用来制造肥皂、润滑油、化妆品等,也是纺织业、制革业、铁皮镀锡的辅助剂等。棕仁油味美,除直接食用和制造人造奶油外,还用于制造高级肥皂、香皂和各种化妆品。此外,棕仁粕是很好的饲料和肥料。果壳可制活性炭,用作脱色剂和吸毒剂。脱果后的空果穗可制牛皮纸,作肥料、燃料和培养草菇等。未成熟的花序割开后流出的汁液,可酿酒、制糖和做饮料。
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有"世界油王"之称。一株油棕每年 可产油30-40千克,每亩产油可达100-200千克,采用优良品种,小面积一亩产油可高达600多千克。油棕亩产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由于油棕的油脂产量特高,且用途比较广泛,所以,近百年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竞相引种,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也于1926年开始种植油棕。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相关人士介绍说,棕榈油是从油棕树上的棕果中榨取出来的,棕榈油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营养品质比猪油还差。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非洲油棕形态特征
野生非洲油棕榈树为 单茎,高可达20米。羽状叶,开许多簇状密生小花,花为三萼三瓣。果实在开花6个月后成熟,簇生于短枝上,单个果实呈卵圆状,长约4厘米,成熟时为黑色,基部为红色。果肉和果核均含有大量油脂。单株树的产果量为2至12簇不等,随树龄增长而逐年增加,每簇重15至25公斤。美洲油棕榈树干沿地面匍生,叶片大而宽阔,但花、果与非洲油棕榈相似。
就我所了解的有以下几点: 1、其他油脂的价格——这个不难理解,作为一个棕榈油行业的从业者,了解国内国际油脂行情是很有必要的。油棕产业大国印度尼西亚也奉行这一点。 2、马来、印尼等油棕出口大国的相关国家...
油棕的形态很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它的故乡在西部非洲。 100多年前,它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直到本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如今已是世界"绿色油库&q...
油棕没有休眠期,只要连续在38℃高温的作用下,就能开始发芽,在40℃时,发芽最快,低于36℃时发芽缓慢。选择油棕,应选择活力高的,籽粒饱满,无病害无缺损的。前提是已确定在当地可以正常生育的高产优质栽培...
非洲油棕生长习性
油棕喜高温、湿润 、强光照环境和肥沃 的土壤。年平均温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匀,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年平均温度23℃以上,月平均温22~30℃的月份有7~8个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mm以上,干旱期连续3~4个月的地区能正常开花结果,但出现季节性产果。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pH5~5.5的土壤最适于种植油棕。
系分布热带非洲,学名为Elaeis guineensis之棕榈科植物。所产之油具商业价值。在原产地西非和中非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尼作为油料作物种植,在亚热带许多地方作为观赏树种植。在商业上,非洲油棕较为重要,该树开许多小花,簇生於短枝上,结成一大簇卵形果实。果长4公分(1.5吋),成熟时黑色,基部红色。加工时蒸其果实肉质外被以破坏其脂解酶,然后加压榨取棕油。因含有胡萝卜素,棕油颜色很深。果仁也可用螺旋压榨机榨取种仁油,其化学成分与果肉所提的油不同。棕油主要用於制肥皂、蜡烛和润滑油等,亦可用於加工马口铁及涂覆铁板。种仁油主要用於制人造奶油、巧克力糖等食品以及药品。种仁油渣是良好的饲料。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南和云南油棕种质资源,从DNA分子水平上对海南和云南油棕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应用ISSR技术对海南和云南的63份油棕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23个引物共扩增得到201条扩增条带,其中有多态性的条带为155条,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77.1%。聚类分析的结果将不同地方采集的种质明显的分为8类,采自不同地方的种质材料能明显的根据种质来源相对集中在一起,油棕种质材料可按采集地进行分类。
简易油棕果加热捣碎分离机是根据我国热带地区油棕种植多丘陵造成种植规模小且分散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小型杀酵设备。其具有结构设计制造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易于运输、维修、保养,适合我国棕油分散加工作业需要,生产效率≥200kg/h。为此,阐述了简易油棕果加热捣碎分离机的设计思想和结构原理,介绍了其技术参数,为小型油棕果加热捣碎分离设备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油棕榈形态特征
野生非洲油棕榈树为单茎。高可达20米。羽状叶,开许多簇状密生小花,花为三萼三瓣。果实在开花6个月后成熟,簇生于短枝上,单个果实呈卵圆状,长约4厘米,成熟时为黑色,基部为红色。果肉和果核均含有大量油脂。单株树的产果量为2至12簇不等,随树龄增长而逐年增加,每簇重15至25公斤。美洲油棕榈树干沿地面匍生,叶片大而宽阔,但花、果与非洲油棕榈相似。
油棕榈人工栽培
中国实行经济栽培的大多是非洲油棕榈。东南亚的油棕榈是在20世纪初引进 的,作为观赏植物在1870年引入新加坡的植物园。至1954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已占全世界的31.2%(由于油棕榈引入亚洲后果仁变小,因此果仁油产量只占全世界的9%),尼日利亚和比属刚果的产量则占世界产量的34.7%和22.4%。1995年,马来西亚宣布它生产了全世界55%的棕榈油。美洲油棕榈由于产油量低,因此只在原产地得以种植。
温度
年均温度在摄氏18℃以上,温度不可有大幅度变化.
雨量
若雨季只有8个月左右,年降雨量需要1500毫米,2500毫米以上的年降雨量更 佳.如果降雨能平均地分配于全年,则在年降雨量1200至1300毫米的地区也能栽培。
阳光
油棕榈喜好阳光,雨季不可太长.
土壤
油棕榈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可以生长于不适宜栽培可可、咖啡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砂质淋溶土上。但在厚而肥沃的壤土或冲积土上的产量会更高。
地形
波状起伏,排水良好的地形最佳.
培植幼苗
选择优良的种子,在装有泥土的塑胶袋中培养约9个月.
栽种到油棕园
清除园地,栽种9个月大的幼苗.
照料
油棕榈不需要加以照料,施放肥料,但如果加以人工干涉的话,可以对其树高加以控制(以利采摘),并可促使结实期提前到来。与散落栽培、不加照料、不放肥料的油棕榈相比,专业种植园中的油棕榈单株产油量可以提高9倍。
收割
油棕从种到园地算起,3、4年后就开始有收获.果实成熟时颜色为橙红色,一大堆簇生在一起,用一种长柄的镰刀收割果实.收割后的果实为了防止质变必须马上送到加工厂提取棕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