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为对象,对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的发达地区空间发展进行综合必对策研究,运用先进技术摸清环境现状预测未来发展,探索城市地区整体发展模式与城乡一体化规划理论方法,通过试验性的建筑规划实践寻求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保障生态健全促进经济科学文化发展,协调区域性基础设施配置改善 居住条件提高其他地区规划设计的科学水平。 2100433B
批准号 |
59238150 |
项目名称 |
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
项目类别 |
重点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2 |
项目负责人 |
吴良镛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清华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3-01-01 至 1997-12-31 |
支持经费 |
60(万元) |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据我了解城市化进程的衡量标准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人口,城市化的程度也是由城市人口的占有比重决定的。而成为一个城市人,最实在的立足点还是在房子上。所以房价与城市进程息息相关。
回顾美国的环保史,可以用以下四个方面来概括美国的环保:家底厚、醒悟快、能人多、好。首先是——家底厚 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相对中国而言,更加得天独厚:美国与中国一样,主要领土位于北纬25。—45...
东北地区不用说就是哈工大了,西北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有重庆大学 湖南大学。 华东地区有东南大学 同济大学 ,华北有清华 天津大学
由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合作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八五\"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研究\"鉴定验收暨学术讨论会11月16日至17日在江苏省锡山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建设部副部长赵宝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两院院士周干峙、吴良镛、齐康教授,同济大学教授陶松
作者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经济成果、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综合研究的思路。
《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是于2014年1月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课题组。
内容介绍
经济、社会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三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环境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较多,也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政策体系,但是环境与社会发展内在关系的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本书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梳理了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范围内环境与社会的主要事件以及理论界的主要观点。
第一次提出了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总体思路;第一次提出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总体思路;第一次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行动原则和四阶段目标框架。为中国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2100433B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拼音题名
jīngjìfā zhǎnyǔhuán jìng bǎo hù
其它题名
并列题名
ISBN
7-313-00074-X
责任者
著
出版者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上海
出版时间
1987.12
中图分类号
X32
附注
摘要
本书共分七章
唯一标识符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与农地保护》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面对农地的快速消失,如何消除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农地过速非农化,从而有效地保护农地和更集约化地利用土地。
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概述。在对农地非农化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在农地保护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的前提下,提出本书的研究方向和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针对本书的研究问题,提出农地非农化时序配置的理论命题。第二部分从土地快速流失的角度探讨农地的直接保护问题。在对我国农地过速非农化的现实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土地低成本征用的制度背景——城市偏向化的角度,分析农地产权弱保护的制度特征及农地发展权的设置问题。第三部分从土地使用低效率的角度分析农地的间接保护问题。分别从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农村土地使用效率的角度提出了农地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