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社 | 第1版 (2005年7月1日) |
---|---|---|---|
出版时间 | 2005年7月 | 页 数 | 356 页 |
定 价 | 35.0 | 装 帧 | 平装 |
ISBN | 9787801826336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条规,典型案例,房地产行业中的颇具争议的热点、难点问题,办理房地产案件的法律文书等实用性的知识。书中对每个案例作权威评析,对难点问题给了清晰简明的解释,对办案流程作扼要介绍,全书内容丰富,结构明朗,让读者一书在手,尽晓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操作及法律知识,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借鉴参考。
2100433B
房地产开发合同 立合同单位: (以下简称甲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明确责任,恪守信用,特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 项目内容及规模: 。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总投资 万元(其中:征地费 万元,开发费 万 元,建筑安装费 万元)。投入资金规模 万元,甲方出资 万元,分 次出资,每次出资 万元,预收款 万元;乙方出 资 万元,分 次出资,每次出资 万元。 合作方式: 。 各方负责: 甲方: 乙方: 经营方式: 资金占用费按月利率 ‰计付,并于每季末的前 天内付给出资方。 资金的偿还按如下时间及金额执行 ,最后一次还款时, 资金占用费随本金一起还清。 财务管理: 1.成本核算范围: 2.决算编制: 3.财产清偿: 利润分配: 。 违约责任: 其他: 1.该项目资金在 行开户管理。 2. 方经济责任由 担保。保证方有权检查督促 方 履行合同,保证方同意当 方不履行合同时,由保证方连带承担经济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解析(附指导案例)2:房地产开发》内容简介:为进一步发挥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解析和指导性案例在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方面的独特作用,形成满足读者需要和方便读者阅读的长效机制,我们决定将自2000年至2009年《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中全部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解析文章和指导性案例进行整合并独立编辑成书,按照不同纠纷类型分册出版。
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是指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超过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胜诉权丧失。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天,是指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劳动合同权利被侵犯之日算至以后的六十日(不含因不可抗力而中断的期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仲裁裁决的生效日为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第十五日的次日,也是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的胜诉权丧失之日。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提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缺一不可):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内(不含不可抗力而中断的期间)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
二、不服或者部分不服劳动仲裁裁决;
三、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即仲裁裁决生效日之前)。
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必经劳动争议仲裁,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与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的关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指具备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期限内提起仲裁,否则,依法律规定消灭其中申请仲裁的权利的时效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是指有能力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否则仲裁裁决生效,依法律规定丧失申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合法利的时效规定。
由此,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必须的前置程序,超过劳动争议案件仲裁的时效规定,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必丧失胜诉权。
《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弥补了当前对案件汇报工作关注与研究不足的遗憾。可以为司法实务界的工作者们提高汇报水平与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点子”。作为这一领域的初探者,《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难免有不足之处,但是仍然瑕不遮玉。《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立足于司法实践中各诉讼环节的案件汇报需求,以真实的案例来阐述不同类型案件汇报的原则与要求,着重分析了这些案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其方法与技巧,尤其是如何制作汇报材料、典型案件汇报策略与重点的细节提示,都是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此外,书中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案件材料,可以作为案件汇报实训的模拟案例。《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的作者庞静同志作为第六届北京市“十佳公诉人”,曾亲身经历了公诉竞赛中案件汇报环节的考察,也曾多次就案件汇报、法律文书制作等为公诉实训授课;李斌同志先后在基层院公诉、分院检委会办公室、案件管理办公室工作多年,不仅是刑法学博士和刑事诉讼法学博士后,还曾获得过北京市“十佳调研能手”;田申同志在基层院、分院公诉部门工作多年,尤其是在分院公诉二审部门工作期间,积累了丰富的案件汇报经验。《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是他们三人多年实践及思考心得的总结,我作为他们多年的领导,由衷地为《案件汇报方法与技巧》的出版感到高兴。当前,国家的法治进程日益加快,落实证据裁判原则、庭审实质化、法律文书公开等等,这些都对公诉人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对案件汇报的质量要求也更加迫切。我相信,本书的出版一定会对案件汇报工作质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