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非传统形体超高层建筑近地流场特性及风环境评估准则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Yukio Tamura | 依托单位 | 北京交通大学 |
11 2100433B
本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的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构建非传统形体超高层建筑近地风环境的科学评价体系。为此,通过改进PIV技术在近壁面流场的测量精度,发展适用于近地流场测量的物理实验技术;通过研究湍流模型和边界条件等数值计算要素对流场预测精度的影响,开发高效的数值模拟算法;综合采用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揭示非传统体型高层建筑单体近地流场分布规律和绕流机理;识别影响密集建筑群近地流场分布的关键参数,揭示各类干扰现象的物理成因,实现对干扰效应的定量评估;提出考虑密集群体效应的行人风环境舒适度和安全度评估准则;分析超高层建筑对邻近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的影响规律,研究脉动风压极值的产生机理,提出超高层建筑周围低矮建筑的设计用干扰因子。
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专门讨论并提出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到50米);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到75米);第...
1972年8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的伯利恒市召开的国际高层建筑会议上,专门讨论并提出高层建筑的分类和定义。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到50米);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到75米);第...
根据国家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均为超高层建筑。
针对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利通大厦核心筒混凝土整体变形监测体系,分析了超高层风环境下结构的风振动及其动力特性,建立了监测变形体的模型,并根据理论模型设置监测点并计算其理论数据和理论监测周期。通过记录翔实的科学数据,为设计、施工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海岛城市高层建筑兴建量的与日俱增,由此而产生的风环境已不可轻视。文中主要选用k-ξ湍流模型,应用CFD数值方法模拟高层建筑风环境的分布情况,从而分析风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和建筑对人的舒适感的影响。为今后的高层、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现有建筑的环境改善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平台。
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
高层建筑的横风向响应及荷载非常复杂,它来源于来流紊流、尾流和气动反馈三个方面的激励。虽然研究人员关注这一问题已有二十多年,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在很多国家的规范中尚无相关的规定。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给出的横风向荷载仅仅适用于烟囱等细长圆形结构。本项目对复杂形体超高层建筑横风向响应及荷载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利用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测量复杂形体超高层建筑刚性模型的横风向气动力,研究横风向气动力的产生机理,分析结构外形的复杂变化对横风向气动力的影响,并导出相应的公式;对复杂形体超高层建筑进行气动弹性模型测振风洞试验,用随机子空间方法识别横风向气动阻尼,分析气动阻尼的成因和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并表达成数学公式;最后基于横风向气动力和气动阻尼的研究成果,建立复杂形体超高层建筑的等效静力风荷载的计算方法,为这类建筑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100433B
批准号 |
50878159 |
项目名称 |
复杂形体超高层建筑横风向响应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10 |
项目负责人 |
全涌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9-01-01 至 2011-12-31 |
支持经费 |
3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