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腹板开孔的竹工字梁受力性能与破坏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陈国 | 依托单位 | 南京林业大学 |
中国竹材资源十分丰富,且竹子的种植面积、蓄积量及其加工水平,均居世界产竹国之首。与木材相比,竹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生长快、硬度大的优点,是一种建筑行业的理想材料。合理的开发利用竹材,“以竹代木”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对钢材、水泥等传统建筑材料的依赖。本项目提出了一种以定向刨花板(OSB)为腹板骨架,腹板与竹集成材以环氧树脂胶黏剂和钉子连接而成的一种新型胶合竹-木工字梁。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了加载角度对OSB的轴心拉、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并验证了OSB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2.研究了竹集成材顺纹方向的轴心拉、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并验证了竹集成材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3.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以OSB为腹板的竹工字梁,并探讨了加劲肋、孔洞尺寸、孔洞形状、孔间净距等参数对组合梁承载能力、挠曲性能和破坏机理的影响。 4.加劲肋能显著提高工字梁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为3.4%~38.0%,对极限位移的提高幅度约为1.7%~12.6%。加劲肋增强后的工字梁的初始抗弯刚度亦有大幅提高,提高幅度为10%~30%。 5.开孔梁的应力分布、挠度变化不再完全符合传统弯曲理论。当径腹比小于25%时,孔洞对开洞梁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径腹比大于25%时,随着圆洞直径的增大,开洞梁的承载力呈显著下降趋势,破坏形态以孔周受拉或受压破坏为主。 6.对于径腹比为0.5的多洞口梁而言,当方洞和圆洞净距分别大于2倍和2.5倍孔边长时,可忽略洞口间的相互影响。 7.提出了基于空腹桁架理论的腹板开洞工字梁的设计计算理论,并进行了验证。 8.粘贴OSB加固后,开洞梁的开裂荷载较未加固开洞梁平均提高52.9%,达到允许挠度时的荷载平均提高21.1%,极限荷载提高2.2%~67.5%。承载能力的提高幅度与连接板类型密切相关,其中采用C-OSB连接板加固开孔梁的提高幅值最大。 2100433B
腹板开孔是竹工字梁使用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与腹板非开洞情况时的梁相比,孔洞会使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发生显著变化,并最终导致其刚度和强度下降。国内外至今仍没有成熟的统一破坏理论和计算方法,严重阻碍了其在工程领域中的推广应用。本项目将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原位、持续地追踪观测腹板孔洞处的裂纹开展历程全貌,探讨腹板开洞的竹工字梁在不同开洞情况下的传力模式,揭示孔洞间距、大小、形状等因素对裂缝机理及组合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开洞梁的设计计算理论与理论模型;研究不同补强措施对腹板孔洞处的加固效果和受力机理的影响,提出不同加固补强措施的适用范围和设计计算方法。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洞梁破坏全程进行3D重构,直观展现其开裂直至最终丧失承载力过程,并依据其传力模式提出相应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构造建议。本项目将为建立腹板开洞的竹工字梁的设计计算理论奠定科学基础。
破坏机制:破坏的体制或体系,比方土体破坏机制是分弹性段、应变硬化段、应变软化段,这个是体系的破坏。 破坏机理:破坏的理由和道理,比方土体破换机理是土内剪应力超过土的抗剪强度。 个人认为是这样的。
硬化后的混凝土在未受外力作用之前,由于水泥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物理收缩引起砂浆体积的变化,在粗骨料与砂浆界面上产生了分布不极不均匀的拉应力,它足以破坏粗骨料与砂浆的界面,形成许多分布很乱的界面裂缝。另...
双向板板角引出45度斜线相交,再连接此两交点(正方形版即是对角线),将双向板分成四部分,每部上的荷载就是传到该部分作为支座的那条边上的荷载。
混凝土在受压下的破坏机理研究
沙牌拱坝结构开裂及破坏机理研究——本课题是“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分缝与建坝材料研究中的一个研究子题,该子题针对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开裂问题进行研究。研究采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在物理模型中运用断裂力学理论...
竹材人造板与冷弯薄壁型钢复合而成的钢-竹组合构件有利于充分发挥材料的高强度,由于竹材的蠕变和钢-竹界面的滑移,其长期受力性能是影响实际应用效果的关键。本项目系统研究竹材人造板的蠕变特性和钢-竹界面粘结性能的时随效应,以及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竹组合构件的变形特征、承载能力变化规律和力学性能评价方法。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构建考虑应力水平和环境条件影响的竹材人造板蠕变模型,阐明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竹界面粘结性能退化机制,建立其粘结强度模型;明确钢-竹组合构件长期受力性能与加荷水平、截面含钢率、轴压比、长细比之间的关系,揭示组合构件的长期变形规律和承载能力退化规律;基于材料、界面及构件的长期性能研究结果建立钢-竹组合构件长期变形和承载能力计算理论,实现构件长期力学性能的准确评价,提出便于操作的实用设计方法,为确保钢-竹组合构件及其结构体系在整个设计基准期的安全性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序号 |
标题 |
类型 |
作者 |
---|---|---|---|
1 |
短期荷载作用下钢-竹界面黏结应力和滑移分析 |
期刊论文 |
李玉顺,张家亮,张秀华,郭军,文瑜 |
2 |
钢-竹组合箱形梁抗弯性能试验 |
期刊论文 |
张家亮,徐建军,吕博,李玉顺(*) |
3 |
一种轻质梁自平衡长期静力加载装置 |
专利 |
翟佳磊,李玉顺,黄帅,陈伟 |
4 |
钢-竹组合构件及其结构体系研究进展 |
期刊论文 |
李玉顺(#),张家亮 |
5 |
钢-竹组合墙体传热性能有限元分析 |
期刊论文 |
李冉,李玉顺,何佳伟,邬沛 |
6 |
Thermal and energy performance of a steel-bamboo composite wallstructure |
期刊论文 |
Yushun Li,Jian Yao,Ran Li,Zhenwen Zhang,Jialiang ZhangFaculty |
7 |
钢-竹组合箱形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
期刊论文 |
刘涛,*李玉顺,许科科,张振文 |
8 |
长期荷载作用后钢-竹界面黏结性能分析 |
期刊论文 |
李玉顺,张家亮,刘瑞,张振文 |
9 |
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竹组合梁的连接结构 |
专利 |
胡桂芬,李玉顺,单炜,许科和 |
10 |
竹材或木材压缩蠕变试验装置 |
专利 |
张秀华,李玉顺,吴培增,张建民,张达,高珊,鄂婧 |
11 |
重组竹抗压和抗弯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期刊论文 |
张秀华,鄂婧,李玉顺,张懿婷 |
12 |
材料压缩蠕变试验装置 |
专利 |
张秀华,李玉顺,吴培增,张建民,张达,高珊,鄂婧 |
13 |
钢-竹组合工字形梁界面滑移及变形分析 |
期刊论文 |
李玉顺,郭军,张家亮 |
14 |
冷弯薄壁型钢-重组竹组合工字形梁受弯性能研究 |
期刊论文 |
翟佳磊,李玉顺(*),张家亮,唐静 |
15 |
Bending resistance of I-section bamboo-steel composite beams utilizing adhesive bonding |
期刊论文 |
YushunLi(#)(*),WeiShan,HuangyingShen,Zhen-WenZhang,JunzheLiu |
16 |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steel-bamboo composite beam considering the slip effect |
期刊论文 |
李玉顺(#)(*),张家亮,郭军,文瑜 |
17 |
竹楠木顺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期刊论文 |
张秀华,吴培增,李玉顺,谢颖 |
18 |
一种轻质梁的长期静力加载装置 |
专利 |
翟佳磊,李玉顺,黄帅,刘涛 |
19 |
钢-竹组合箱形梁抗剪性能试验 |
期刊论文 |
何佳伟,李玉顺,李冉,吕博 |
20 |
钢-竹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期刊论文 |
翟佳磊,李玉顺(*),黄帅,杜永飞 |
21 |
钢竹组合墙体与钢竹组合楼板的节点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
专利 |
李玉顺,蒋天元,单炜,杜永飞,胡桂芬,郭军,黄俊国 |
22 |
钢-竹组合箱形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
期刊论文 |
李冉,李玉顺(*),何佳伟,吕博 |
23 |
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及加工方法 |
专利 |
李玉顺,单炜,胡桂芬,许科科,柳菁,翟佳磊 |
24 |
钢-竹组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期刊论文 |
黄帅,李玉顺(*),杜永飞,许科科 |
25 |
基于梁柱节点性能的钢-竹组合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期刊论文 |
李玉顺(#),何佳伟,张家亮,许科科,杜永飞 |
26 |
Failure behavior of adhesive bonded interface between steel and bamboo plywood |
期刊论文 |
Zhen-wen Zhang,Yu-shun Li(*),Rui Liu |
27 |
An analytical model of stresses in adhesive bonded interface between steel and bamboo plywood |
期刊论文 |
Zhen-wen Zhang,Yu-shun Li(*),Rui Liu |
28 |
冷弯薄壁C型钢-竹胶板组合楼板受弯性能研究 |
期刊论文 |
单炜,*李玉顺,张秀华,许杰 |
29 |
材料拉伸蠕变试验装置 |
专利 |
张秀华,李玉顺,吴培增,张力滨,裴骏,李万成 |
30 |
钢竹组合楼板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结构 |
专利 |
胡桂芬,李玉顺,单炜,许科科 |
31 |
钢-竹组合框架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 |
期刊论文 |
陈伟,*李玉顺,胡桂芬,杜永飞,刘涛 |
32 |
一种轻质梁自平衡长期静力加载装置 |
专利 |
翟佳磊,李玉顺,黄帅,刘涛,陈伟 |
33 |
Progressive failure of bamboo-steel adhesive bonding interface subjected low-energy impact and tension in sequence |
期刊论文 |
Zhen-wen Zhang,Yu-shun Li(*),Rui Liu,Jia-liang Zhang |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4)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其抗弯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在主平面内受弯的实腹构件,其剪力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当梁上翼缘受有沿腹板平面作用的集中荷载、且该荷载处又未设置支承加劲肋时,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承压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在组合梁的腹板计算高度边缘处,若同时受有较大的正应力、剪应力和局部压应力,或同时受有较大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如连续梁支座处或梁的翼缘截面改变处等),其折算应力应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