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封是车辆,机械设备,工程机械,使用的专用防止灰尘和污浊物侵入的橡胶材质的密封环。
防尘封一般配合橡胶质地的圆形胶环使用,用于在一些机械设备,液压活塞系统中,装在机械的连接部位,阻止外界的灰尘污物进入设备中,特别是在恶劣环境工作的大型挖掘机推土机,需要大量的防尘封装在四轮一带,液压系统上,防止泥沙侵入,保护机械。
中文名称 | 防尘封 | 外文名称 | dust seal |
---|---|---|---|
别名 | 防尘封圈 |
现在用的防尘圈大部分都是利用橡胶材料加工而成的,这些材料的防尘圈最大的特点就是干摩擦,因此就需要橡胶材料有非常优秀的耐磨性能,还有比较低的压缩永久变形的性能。
这几年其他材料的防尘密封件也慢慢多起来了,比如PTFE和O形圈进行组合使用,它的密封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现在用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多了。
防尘封(圈)的种类现在不断增加,根据它的作用,特点,结构类型,以及密封机理来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好几种。
根据结构形式来分,有矩形的,倒角的,足形的,另外还有J形和三角形的;根据它的作用可以分成单,双作用的;根据防尘圈有没有存在骨架来分有无骨架和骨架式的;根据防尘圈有没有进行组合可以分成单一型的和组合型的两种。
防尘密封对于一些液压设备的保护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液压设备里面进入了一些尘土,不但会磨损到密封件,而且对一些导向套和活塞杆的磨损也是比较严重的。
另外,如果这些杂质进入到了液压介质里面,同样会对操作阀已经泵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情况比较糟糕的话,很多可能会损伤这些设备。利用防尘圈之后,可以有效的去除活塞杆上麦年的尘土以及杂物,但是对上面的油膜不会有任何伤害,有利于密封件的润滑。
防尘、主要是成膜物质的惰性和光滑度,防尘其实是灰尘落在上面很容易清除掉。画画的话,水性油墨应该可以,溶剂型油墨可能洗不掉。一般说来没必要,如果所用防尘面漆是用水稀释的就一定能在墙壁面漆上再刷。防尘漆的...
防尘漆是以其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而得名,也就是环氧地坪漆。主要是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构成。在一些别墅,酒店,室内停车场等建筑物比较常见。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无溶剂型防尘漆涂在地上干后就比较平滑,而且其强...
防尘漆:特别适用于对耐脏污性要求较高的室内外质感涂层使用,使用本品不仅能增强质感涂层的自洁功能和耐擦洗功能,大大增强弹性质感涂层的防尘、防水、耐候能力。更能使质感涂料的自然色彩得以真实的体现,使其经历...
A10V系列液压柱塞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机械。由于主机工作环境恶劣,泵通常暴露在空气、雨水、尘土中,致使泵轴封被污染物损坏而提前失效,进而污染泵内腔,从而降低泵使用寿命。该文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防尘封设计方案,该方案有效避免了轴封的过早失效,具有很好的防尘作用。
防尘封对油封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油封和防尘封进行匹配使用。通过产品结构和橡胶的改进,减小油封与连杆之间的摩擦力,在减震器连杆上形成尽可能薄的油膜,避免被防尘封刮去;增加防尘封的防尘能力,在薄的油膜条件下,避免假性漏油的产生。通过油封与防尘封匹配耐久漏油试验及耐久泥水试验,选出匹配效果最佳的油封与防尘封,并按此种匹配进行生产。
大高玄殿内修葺一新的乾元阁
大高玄殿内部
据预计,2016年大高玄殿将修缮完成。此后,这里将成为重要文化场所,为市民提供展陈服务,并配有数字博物馆和文化广场。 现场现代建筑“混搭”大高玄殿 这座与世隔绝的大殿于今天上午被轻启殿门,首次迎来媒体记者与古建专家。“这是历史的一刻”,迈入大高玄殿的大门后,单霁翔感慨道。 迈过门口的“三座门”,神秘的大高玄殿映入眼帘。台阶中间丹陛上仙鹤和盘龙的花纹仍清晰可辨。正殿为大高玄殿,面阔7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这是古代建筑最高等级。后殿为九天万法雷坛,面阔5间,东西配殿各9间。 最后为一座楼阁,外观为两层,内部暗藏一层,其顶部上圆下方,上为圆形攒尖顶的“乾元阁”,覆以象征穹窿的五样蓝琉璃瓦,下为方形的“坤贞宇”,覆以象征大地的五样黄琉璃瓦。 如此精美的建筑周围却见缝插针地分布着20余座现代小楼,在乾元阁旁五步之遥还有三座水塔。记者看到,九天万法雷坛旁的一座小楼里甚至还“顽强”生长着一棵古树。 修缮20余座现代建筑将被拆除 单霁翔介绍,大高玄殿现存古建筑大木结构年久失修。同时,瓦面损伤、装修拆改,彩画及台基望柱、栏板、排水龙头等石构件缺失伤损严重。大高玄殿院内多有私搭乱建现象,一些古建被用作维修车间,内部堆放大量杂物、易燃品,烟感、避雷等消防设施不完备,极大威胁到文物建筑安全。 作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乾元阁抢险修缮工程于2011年6月30日开工,2012年6月15日竣工。由于长期使用过程中对建筑形制的拆改及本身的年久失修,乾元阁各部位均有损伤,由此进行最适当的修缮和保护。建筑工程包括揭瓦、苫抹泥灰背、墙体剔凿挖补、修补台基、择砌墙体、整修加固木结构,以及整修木装修、油漆彩画等装饰工程。 目前,大高玄殿第二期修缮方案已完成,正待有关部门审批,今年年底前二期工程有望启动。“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要把大高玄殿里20余座现代建筑拆除。”单霁翔表示,部分彩画破坏严重也需要重绘。同时,这些现代建筑是曾经使用单位所建,拆除需招投标,由专业公司操作。 用途首场展览将与武当山合作 “我们会本着边修缮边开放的原则对公众开放。”单霁翔表示,大高玄殿修复完成后,将在整体保护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利用,计划举办相关展览、开设数字博物馆,以及开展更多便于民众参与的文化活动。首场展览将与武当山合作举办道教文物展。 大高玄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在明代作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进行保护性修复后,基于维护历史原貌的原则,故宫博物院将举办道教相关文物的展览,以恢复和提升其历史和文化氛围。 此外,大高玄殿位于紫禁城外,可不受闭馆时间限制。目前,计划在九天万法雷坛区域设置数字博物馆。同时,大高玄殿还将举办“故宫讲坛”等社会教育活动,乾元阁的东西配殿将不进行复建,有利于形成小型的文化广场,对观众开放。 内存 大高玄殿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明万历至民国以来曾多次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家的御用道观,也是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后,这里仍为皇室拥有,1924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后这里为故宫所有。五十年代末大高玄殿便被为军队征用。 大高玄殿位于景山与北海之间,南临筒子河,四周围红墙。这座中轴线上的大殿是明清两代御用的道观,数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无数次来这里祈求长生;信奉道教的内官宫婢,都在这里演唱科仪;雍正、乾隆,都曾虔诚地在这里为大清子民祈雨。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大高玄殿一直红漆大门紧闭,戒备森严。 2010年6月11日,故宫博物院和大高玄殿占用部门签订了《大高玄殿移交协议书》。2013年5月26日,经多方协调,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了大高玄殿遗留设施移交协议的签署仪式,促成大高玄殿问题的彻底解决。
在选择高防服务器的时候,要先了解防御类型和防御大小。防火墙是介于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和公共网之间的一种保护屏障,防火墙分为两种:一种是软件防火墙、另一种是硬件防火墙。
1、软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是寄生于操作平台上的,软件防火墙是通过软件去实现隔离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的一种保护屏障。
2、硬件防火墙:硬件防火墙是镶嵌系统内的,硬件防火墙是有软件和硬件结合而生成的,硬件防火墙从性能方面和防御方面都要比软件防火墙要好。
地震群测群防是指群众参与的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就是到处设立观测点,发动群众力量,有效防范。 这个方法在唐山大地震之前测出了。群测群防在上世纪80年代遭遇挫折,被认为“不切实际地夸大土仪器、土手段和群测群防的作用,其结果造成了地震队伍思想的混乱,既不能通过实践提高群众队伍的科学性,又影响了专业队伍作用的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目前已趋于减弱、消失,这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很大损失。200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提出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有关规定和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主要工作方针和任务,群测群防工作可定义为非隶属地震系统的公民和组织依法开展的地震监测、预测和地震灾害防御工作。现阶段群测群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宏观和微观观测,防震减灾宣传和震情灾情上报等工作。
群测群防这个概念在60年代提出,70年代发展,是针对当时只有中央和省级地震工作队伍,并按照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地震工作方针提出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多路探索解决地震测报问题。经过80年代的清理和90年代的徘徊,不仅在社会上,就是在地震系统内部对群测群防内涵的界定差异都很大。有两种较为极端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群测群防工作就是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另一种看法则认为群测群防工作就是非专门地震工作者兼职做的地震测报工作。
1976年,全国有群众地震测报点3万余个,业余测报人员20万人,但到1980年,测报点降到5000多个,业余测报人员锐减到2万人。四川省曾是地震群测群防大省,业余测报人员最高峰时有1.4万人,但到1985年已不足千人。1998年版的防震减灾法,只字未提“群测群防”。
1998年3月1日首次正式施行。汶川8级地震后,该法作了重大修订,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一些鲜血换来的教训,已体现在新条文中,如“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等。还有一个关键修改:“群测群防”又回来了。
中国的群测群防工作起步于1970年。1970年云南通海7.7级地震后,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周总理到会看望会议代表,并对做好地震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根据全国地震工作会议精神和周总理的指示,全国各地开始建立群测群防队伍,开展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地震预测预报工作。 1970年至今,群测群防工作大至经历了起步一发展一壮大一艰难维持四个发展阶段,即:1970---1974年是群测群防工作的起步发展阶段;1975—1978年是群测群防工作的蓬勃发展阶段;1980年一1992年是调整和整顿阶段,1985年机构改革,随着市、县地震机构的削弱,群测点也大幅度减少;从1989年开始,中国大陆地区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市、县地震机构不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又开始复兴。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群测群防工作的规模、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群测点网络主要由骨干点和宏观观测哨组成,接受县(区)地震工作机构管理。绝大多数群测点以收集地震宏观异常为主,部分骨干测报点也有一些微观观测手段。在骨干测报点推行宏观观测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网和灾情速报网“三网合一”的方式,给群测点赋予部分群防的职能,执行效果较好。不少地区建立了地、县、乡地震宏观异常联络员制度,出台了《地震宏观异常速报奖励办法》,也取得了良好效果。骨干点的观测资料向县(区)或市地震工作部门报送,并负责异常落实;适时启动—般网点的观溅。群溅点资料主要以信件或口头方式传递,部分条件好的测报点实现电话或电台传递。群测点观测员以兼职为主,除骨干测报点观测员外,大多数观测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
群测群防工作仍然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地震工作机构对群测群防工作都有相应的责任,要强化上级地震部门对下级地震部门在群测群防工作的领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照“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强化群测点的群防职能非常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群测群防工作应坚持“测防结合、平震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或年度危险区,测防并重,在其他地区,以防为主,对稳定群测群防队伍以至地震机构具有重要意义。
宣传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无论是建立在学校、工矿企业,还是建立在广大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的群测群防点,在进行宏、微观地震前兆观测的同时,也是宣传普及地震知识的重要场所,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普及宣传,地震和防震减灾知识已逐步深入人心,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增强。这可以说是群测群防工作的最大功绩之一。
为专业地震队伍提供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信息,作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事实充分证明,群测资料在多次成功地震预报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根据地震现场考察,很多中强地震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宏观异常显示,这些宏观异常的收集报送主要靠群众测报队伍。例如, 1976年龙陵7.3、7.4级地震, 1998年宁蒗6.2级地震,1997年黄海5.1级地震;1994年台湾海峡7.3级地震、1999年台湾7.6级地震和2000年姚安6.5级地震,1999年岫岩地震等,群测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地震发生后,承担地震灾情的收集、核实、速报工作。
在培养地震科技后备力量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由于大部分群测点设在学校,作为学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一个内容,使有些学生逐渐热爱上了地震事业,高考时主动报考地震专业院校,从业余搞测报走上了专业地震工作岗位。有些还成了地震系统的专家。
群测群防工作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成部分,蕴藏着巨大的减灾效益。在地震预报尚不过关的情况下,认真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对我们的防震减灾事业至关重要。《防震减灾法》第12条明确规定: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加强对地震活动与地震前兆信息检测、传递、分析、处理和对可能发生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的预测。因此,建立健全市县级地震机构是群测群防工作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地震工作机构应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推进群测群防网络,建设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网、地震宏观前兆观测网和灾情速报网 “三网合一”模式,把群测群防工作列入各级地震局的的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关心和爱护群测群防从业人员,真抓实干,确保群测群防的顺利开展。
对群测群防是有争议的,如同对地震预报有激烈争议一样。新版防震减灾法有如此醒目的一句:“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三十多年前的群测群防,源于普通老百姓(工人、农民、学校师生)饱受震灾之害的惨痛经历和他们参与防震抗震的热情,但在本质上是政府行为和群众运动,与指令经济和准军事化社会结构有关,宣传上亦有假、大、空之弊。当年的群测群防,如今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复制。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迅速发育的今天,群测群防必有新的形式和内涵,“社会”和“个人”,是两个关键词。
爱科学,则将现有科学知识看作不容置疑的东西顶礼膜拜,不明白科学本身需要证伪,人类还面对着广袤的未知领域;而真正的科学精神,须尊重历史,直面现实。——这似乎是题外话,却是我在又见“群测群防”四字时,从内心油然涌出的。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