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静电释放是指在不同电势差的情况下导致静电荷转移的现象。
3.1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 the transfer of electrostatic charge between bodies at different electrostatic potentials by direct contact or induced by electrostatic field.
ESD-静电释放,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的方式,在不同电势差的情况下导致静电荷转移的现象。
1、为了防止静电的发生,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室内要勤拖地、勤洒些水,或用加湿器加湿。发现头发无法梳理时,将梳子浸入水中片刻,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以将头发梳理服帖了。 2、为避免静打,可用小金属器...
ESD在电子行业本意是静电放电,现在引申可理解为防静电,静电防护等意思。 ESD二极管,静电和放电是一样的。 ESD保护二级管的原理是当电压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的时就导通接地放电,正常信号都达不到导通...
比如你在在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等导电体之前用手摸一下墙壁,也可先用指甲接触导体或两手先搓一搓,或触摸湿毛巾之类物品,使身体所积蓄的静电迅速释放出体外。
一﹑ ESD 常识﹕ 1. ESD 简介﹕ 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即” 静电放电 ”的意思﹐是本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究静电的产生与衰 减﹑静电放电模型﹑静电放电效应﹐如电流热 (火花 )效应 (如静电引起的着火与爆炸 )和电磁效应 (如电磁干 扰 )等的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对静电放电的电 磁场效应﹐如电磁干扰 (EM1)及电磁兼容性 (EMC)问题越来越重视。 2. 静电的产生﹕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 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 而侵入其它的 原子 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 B 原子因增加电 子数而呈带负
ESD防静电知识 深圳市兴和源科技有限公司 防静电知识培训 一 、生活中的静电常识 静电是一种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静电常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麻 烦 (有时 ,它使人遭到电击 ;有时 ,它严重影响正常工作 ;更有甚者 ,它可能引起火灾和 爆炸事故 ( 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 :晚上 脱衣服睡觉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蓝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 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令人大惊失色 ;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 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都会“触电”,时常发出 “啪、啪”的声响,这就是发生在人体的静电,上述的几种现象就是体内静电对外 “放电”的结果。 人体活动时,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 随着家用电器增多以及冬天人们多穿化纤衣服,家用电器所产生的静电荷会被人体 吸收并积存起来
静电保护元件(ElertroStaticDischarged Protection)防静电管ESD静电二极管简称ESD,是一种过压、防静电保护元件,是为高速数据传输应用的I/O端口保护设计的器件。
优恩ESD静电二极管封装规格有:SOD-323封装、SOD-523封装、SOD-882封装、DFN-1006封装、DFN-1006BP封装、DFN-1006DN封装、SOD-882封装、SOD-923封装、SO-08封装、SOP-14封装、SOP-16封装、SOT-23封装、SOT-25封装、SOT-26封装、SOT-143封装、SOT-323封装、SOT-353封装、SOT-363封装、SOT-553封装、SOT-563封装、DSON-10封装、MSOP-08封装、DFN2010P8封装、DFN2510P10封装、DFN2626P10封装、EMI系列、高分子ESD静电二极管系列、SOD-123封装、DFN0603(0201)封装、SO-06封装、SOT-363封装、DFN2510封装等规格系列。
产品电压:2.5V-70V
产品特性:反应速度快(小于1ns),电容值低,体积小,集成度高,封装多样化,漏电流低,电压值低(最低可做到2.5V)有助于保护敏感的电子电路不受静电放电(ESD)事件的破坏,是理想的高频数据保护器件。
产品作用:ESD静电二极管并联于电路中,当电路正常工作时,它处于截止状态(高阻态),不影响线路正常工作,当电路出现异常过压并达到其击穿电压时,它迅速由高阻态变为低阻态,给瞬间电流提供低阻抗导通路径,同时把异常高压箝制在一个安全水平之内,从而保护被保护IC或线路;当异常过压消失,其恢复至高阻态,电路正常工作。
产品应用:静电保护元件被广泛应用于HDMI接口、便携式视频设备、LCD等离子电视、USB2.0和USB3.0接口、GPS系统、便携设备(PDA、DSC、蓝牙)、打印机接口、卫星接收器、DVI、天线等进而改善对敏感电子元件的保护。
ESD保护器件是用来避免电子设备中的敏感电路受到ESD(静电放电)的影响。可提供非常低的电容,具有优异的传输线脉冲(TLP)测试,以及IEC6100-4-2测试能力,尤其是在多采样数高达1000之后,进而改善对敏感电子元件的保护。
半导体制造中特别容易产生静电释放,因为硅片加工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中,经典条件为40%±10%相对湿度(RH)。这种条件容易使较高级别的静电荷生成。虽然增加相对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生成,但是也会增加侵蚀带来的玷污,因而这种方法并不实用。
静电释放带来的问题
尽管ESD发生时转移的静电总量通常很小(纳库伦级别),然而放电的能量积累在硅片上很小的一个区域内。发生在几个纳秒内的静电释放能产生超过1A的峰值电流,简直可以蒸发金属连线和穿透氧化层。放电也可能成为栅氧化层击穿的诱因。ESD带来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在于,一旦硅片表面有了电荷积累,它产生的电场就能吸引带电颗粒或极化并吸引中性颗粒到硅片表面(如图1 所示)。电视屏幕能吸引灰尘就是一个例子。此外,颗粒越小,静电对它的吸引作用越明显。随着器件关键尺寸的缩小 ,ESD对更小颗粒的吸引变得重要起来,能产生致命缺陷。为减少小颗粒玷污,硅片放电必须得到控制。
ESD的标准以及测试方法
根据静电的产生方式以及对电路的损伤模式不同通常分为四种测试方式:人体放电模式(HBM:Human-Body Model) 、 机 器 放 电 模 式 (MachineModel) 、 元 件 充 电 模 式 (CDM:Charge-Device Model)、电场感应模式(FIM:Field-InducedModel),但是业界通常使用前两种模式来测试(HBM,MM) 。2100433B
静电阻抗器的意思是“静电释放”的意思,它是英文:Electro-Static discharge 的缩写,即"静电放电"的意思.ESD静电阻抗器是本世纪中期以来形成的以研究静电的产生、危害及静电防护等的学科.因此,国际上习惯将用于静电防护的器材统称为“ESD”,中文名称为ESD静电阻抗器.
1.静电成因及其危害
静电是两种介电系数不同的物质磨擦时,正负极性的电荷分别积累在两个特体上而形成.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其中一个趋从于另一个吸引电子,因而二者会形成不同的充电电位.就人体而言,衣服与皮肤之间的磨擦发生的静电是人体带电的主要因之一.
静电源与其它物体接触时,依据电荷中和的机理存在着电荷流动,传送足够的电量以抵消电压.在高速电量的传送过程中,将产生潜在的破坏电压、电流以及电磁场,严重时将其中物体击毁,这就是静电放电.国家标准中定义:静电放电是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特体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GB/T4365-1995),一般用ESD静电阻抗器表示.ESD静电阻抗器会导致电子设备严重损坏或操作失常.
静电对器件造成的损坏有显性和隐性两种.隐性损坏在当时看不出来,但器件变得更脆弱,在过压、高温等条件下极易损坏.
ESD静电阻抗器两种主要的破坏机制是:
1.由ESD静电阻抗器电流产生热量导致设备的热失效;
2.由ESD静电阻抗器感应出过高电压导致绝缘击穿.
两种破坏可能在一个设备中同时发生,例如,绝缘击穿可能激发大的电流,这又进一步导致热失效.
除容易造成电路损害外,静电放电也极易对电子电路造成干扰.静电放电对电子电路的干扰有二种方式.一种是传导干扰,另一种是辐射干扰.
2.数码产品的构造及其ESD静电阻抗器问题
现在各类数码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电路板却越来越小,集成度越来越高.并都或多或少的装有部分接口用于人机交互,这样就存在着人体静电放电的ESD静电阻抗器问题.一般数码产品中需要进行ESD静电阻抗器防护的部位有:USB接口、HDMI接口、IEEE1394接口、天线接口、VGA接口、DVI接口、按键电路、SIM卡、耳机及其他各类数据传输接口
ESD静电阻抗器可能会造成产品工作异常、死机,甚至损坏并引发其他的安全问题.所以在产品上市之前,国内或国外检测部门都要求进行ESD静电阻抗器和其它浪涌冲击的测试.其中接触放电需要达到±8kV,空气放电需要达到±15kV,这就对ESD静电阻抗器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壳体和PCB的设计中,对ESD静电阻抗器问题加以注意之后,ESD静电阻抗器还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产品的内部电路中,尤其是以下一些端口:USB接口、HDMI接口、IEEE1394接口、天线接口、VGA接口、DVI接口、按键电路、SIM卡、耳机及其他各类数据传输接口,这些端口很可能将人体的静电引入内部电路中.所以,需要在这些端口中使用ESD静电阻抗器防护器件.